
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优质.docx
17页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 人生智慧学孟子-仁者无敌 傅佩荣 《仁者无敌》 一、引言 在金庸小说里面有一篇是《鸳鸯刀》,里面很多武林人物设法追求一个最高的武功秘籍,大家抢了半天,最后得到的人打开一看,就四个字“仁者无敌”这说明在武侠小说里面他也会想到这种观念是正确的在西方有一部电影,也是小说,很流行的叫做《魔戒》,电影拍了三集,非常好看他里面好像到最后的时候,眼看好人都没希望了,坏的势力得胜了,他就会加一句话:不要怕,善的一方终究会胜利的这也是一种仁者无敌的思想,就是你正义的这一方一定会赢,人类如果不是靠着这样理想来维系的话,谁还有这个恒心继续做好人、做好事呢? 历史上一路下来,事实上好人得胜的情况也不见得很多,但是问题在于谁能判断谁是好人通常一个人成功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过去稍微写得好一点,我们叫做“成王败寇”,没办法的事情,但是我们今天要把他还原到孟子思想里面 二、儒家的“仁政”思想 我们讲儒家思想的时候提到仁政,在当时都被认为很迂腐,今天是富国强兵,看谁军队比较武力,各方面壮盛,可以打赢别人,但是你打赢别人,别人更强的时候也打赢你啊,你齐国跟梁国这些国家,后来又都被兼并了,到最后得到天下的是谁?秦始皇啊,但是不要忘记,秦始皇真的赢了吗?也不过十几年啊。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了解,在历史上有一个大的问题,很多人就问,说儒家的理想从来没有实现过,因此你能说他是对的吗?那你反过来也可以问,儒家思想没有实现过,你能说他是错的吗?对不对?因此按照法家秦始皇得到天下,然后很快到二世就结束了,他本来称始皇帝,等于是我子孙万代都要来统治,结果第二世就没有了,那后代呢,一代一代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我们念《孟子》的时候,有时候念到一些话,确实内心里面佩服孟子的一种见解他怎么描写孔子?他说孔子这个人他跟很多其他伟大的人一样,他如果负责政治的话,用一句话来描写,这十六个字是我个人了解的古今中外所有政治领袖都应该拿来当座右铭的,古今中外,孟子说让孔子可以负责政治的话,“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意思是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因此可以得到天下,他也不要各位想想看,在这里 面,每一个人的人权受到完全的尊重,你叫他杀一个无辜的人可以得到天下,他不要,但是多少人不是为得天下,为了得一个小小的职位冤枉别人,造谣生事了,为了得到小小的地方主管的机会,说不定就会害人,更不要说为了一个国家你看中国历史上一代代下来,这些取得政权的人,随便杀多少人根本不放在心上。
像这个就是儒家思想的伟大,孟子能够说这样的话,说一个人从事政治活动,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把天下给他他也不要,请问古今中外谁做的到?但是这种理想有什么不对,非常正确,哪一个人不向往这样的理想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儒家的思想,像孟子,他绝不是随便讲几句口号的,像仁者无敌可以作为一个匾额挂起来,“仁者无敌”,那他所讲的是并非要你跟天下人为敌,说看谁比较厉害,而是让你做好人,那做好人为什么很好呢?因为人性向善,所以做好人我自己首先愉快,并且朋友也多像在《论语》里面孔子说过一句话“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很多邻居,邻居代表什么?很多人挺他,这是儒家基本的观念他的基础都在于人性向善,所以你行善的话,别人自然而然就会支持你,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背景,这样的一种基本的理想,孟子才可以大声疾呼的说“仁者无敌”,并且他让这些国君“王请勿疑”,请你们这些大王不要怀疑我们现在人也很向往他所说的仁政,统治者跟老百姓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这样多好 三、实行“仁政”的原则 孔子只说到仁义的“仁”,孟子把他延伸到仁政,就是合乎仁德的政治,这一来就把要求的焦点放在统治者身上,因为古代封建社会一般老百姓他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也没有什么组织或者发展的能力,上面一个政策,底下就跟着走,“风行草偃”,所以你要改变一个社会,当然从上面开始,因为上面一个人正的话,天下就正了,国家就正了。
1.减少赋税 实行仁政首先就是不要增加税收,税收太重的话,老百姓赚了钱,好不容易收成了谷物,一大半都缴出去了,所以《孟子》里面描写当时老百姓,你要现在看了还是很难过,说这些老百姓,往上无法奉养父母亲,往下太太、孩子吃不饱,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到头还是很苦,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只有死亡了老弱转乎沟壑之中”,年老的、年轻的在山上的水沟里面死掉了为什么在山上水沟里死呢?别的地方不好去吗?是因为到山上找一些树根吃,找不到只好就死了,就尸体堆在山沟里面,野外有饿死的尸体孟子当时经常用这样的话,是可以了解的,战国时代中期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是非常苦的,但是上面的领导者却是享受不完,孟子把他称作“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因为你统治者厨房里有肥肉,代表猪羊很肥,待杀的,马厩里有肥马,养得很肥的马,为什么?要侍候统治者但是老百姓脸上都是菜色,我们说一个人面有菜色,就是营养不良,野外就有饿死尸体,当时是这样的情况孟子对于 税收秉持的是一个中庸之道 有一个人他知道孟子主张税收是收十分之一,我们都知道你赚十块钱政府抽一块,这个还算合理,因为他是公共建设好了,这个人说我要比你们好,我抽二十分之一,这样对老百姓很好啊,你赚二十块才收一块,但是孟子说这样也不对,他说你这样的话,就跟北方有一个貉国,这个国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社会组织,每个人都过着很原始的生活,你二十分之一的话,这个税收不能从事公共建设,那国家永远是落后一个阶段,不能够发展所谓国家的力量,就是他说你收税比百分之十要少的,不代表你对,这是大貉、小貉,你收税超过百分之十的,叫做大桀小桀,桀就是夏桀,坏的君子,孟子很喜欢发明名词,一下子就说这是大貉小貉,那是大桀小桀,一听就知道都不好。
他有一次跟一个地方官员是县长,跟他说,你在这里税收太高了吧,老百姓吃不消这个县长一听,很有道理,他说好吧,你说得很对但是来不及了,明年我们再减轻税收孟子怎么说?他说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别人跟他说你偷别人的鸡是不对的,他说好,我少偷一点,每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再全部不偷你看孟子讲的比喻我们一听就觉得咄咄逼人,人家已经说今年来不及,明年我就少收点税,你就放他一马吧,就说好吧,希望你明年做到,他不是,他说你如果觉得对,立刻就做,这是孟子的个性 所以这边说明什么,他也不会要求你税收得特别少,当然反对你税收得特别多,所以孟子对于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他个人的主张 2. 减轻刑罚 古代的法律有个特色,动不动就把你手砍掉,脚砍掉孔子的学生曾参过世之前,生病很严重,就把学生找来说,各位同学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都还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代表我曾参这一辈子没有被处罚过,所以手脚健全你看的时候觉得说以前的人到老的时候手脚健全是不简单的事情,那到战国时代更严重了所以孟子就说,你要避免随便杀人 梁惠王有一个儿子后来变成梁襄王,梁襄王上台之后很年轻,他知道孟子很有学问,他就直接问他问题,孟子出来之后怎么说他,底下这句话我们到现在还用,孟子说“望之不似人君”,所讲的就是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
说这个人远远看过去,不像一个领导的样子,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样子实在是不够大方,好,看起来不像人君,接近他一提问题,看他样子好像是天不怕地不怕,一下就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就回答了,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我们今天听这个问题,这个答案,都觉得那么简单吗?一个国家领导只要不喜欢杀人就可以统一天下,代表当时各国国君都喜欢杀人呢?动不动就杀,如果有个国君不喜欢杀人就会统一天下,因为各国老百姓听说,这个梁国的国君不喜欢杀人,我们去投靠他,因为可以知道活久一点,别的国家的国君还是随便乱杀人的话,他就没有百姓了所以孟子就透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说,你对百姓要好一点在消极方面就是你不要做这些伤害欺压、委屈百姓的事,在积极方面,很简单让老百姓活下去所以孟子说“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什么意思呢?把田,田界划分清楚因为古代的社会,老百姓都会分到田,因为人口少, 国家那么大,你只要到这里来,一个壮丁分你多少亩地,多的时候一夫百亩,一百亩地分给你,不需要你买,让你耕田来交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把那个田界给混乱的话,老百姓田越来越小,到最后根本是耕的田收获不够用,不够吃,才会有这些穷困的情况,所以孟子说你要让国家推行仁政,就要从田界开始划分,因为老百姓的田界,在平原当然没有问题了,你靠近山边的话,你说这个山给你,给我有什么用?我不能耕田呢。
3.井田制度 孟子有一个好朋友叫腾文公,腾文公当太子的时候跟孟子就认识了,他后来就位了,当了腾文公,他就派人去请教孟子,该怎么治理国家,孟子就跟他说你要搞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就是把一块地用井字来划分,周围是八块,中间有一块,这叫做井,八家共耕一整块地,中间那一块叫公田,旁边的叫私田你不能说这是我的田,我尽量耕,那公田不要管他,公家的田,不行,将来收成的时候,按照比例,如果公田的比例太低,要罚款的所以他们当时有一些诗,所写的都令人感动,说下雨的时候最好先把雨下在公田,让公田的稻米、麦子长得好一点,然后再来下到我的私田,要不然将来收成的时候说公田收得太少,政府要罚的,等于是说我们八家人耕完地之后一起来耕公田,希望公田收成给国家当税,这样等于什么样的税收呢?九分之一,对国家比较有利,因为分成九分,八家耕各自的私田,中间那一块是公田,耕了之后收成归国家孟子把这套老的观念,周朝开始的时候这套井田制度还搬一到那时候来,说你做这个试试看,但是你看的时候就会很感动,他思考的不是你收成多少,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社区的观念 我们今天很流行讲社区,但是孟子的时候就说你这个八家人,因为一起耕公田,就变成一个社区了,他用一句话来描述,叫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这句话讲得真好,就是我们出去跟回来大家结伴做朋友,平常守望相助,你家里没有人在,我帮你看一看,有生病的时候,互相扶持,因为年轻人恐怕都去工作了,老人家你今天病了,我们带你去,下次我病了,你能带我去这种画面看起来就令人感动,不像后来,我记得罗家伦先生写“新人升官”,大概是将近70年前的事了他这个书出来里面写到一段,他说你家里面如果来了小偷,千万不要喊小偷来了,你要喊火灾了,邻居就来救火,就把小偷赶走,如果小偷来了,你说小偷来了,邻居就把门锁起来,偷完你家不要偷我家就好,所以你要喊火灾这个在当时的情况看起来,有他的理由但是整个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所以孟子所描写的这种井田制度,就实际生活来说是蛮好的,今天也在提倡社区的团体的观念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把孟子的思想说,他强调井田,强调从农业社会里面的收成着手他说你一家人,你在家里面种一些桑树,养一些蚕,将来就可以,50岁的人就可以有丝棉袄可以穿,你家里面养着鸡,养着猪、养着狗,说实在古代有一个坏处,他们吃狗肉的就不太好,现在我们大家都不太接受这个了,但是古代就把这些鸡跟狗跟猪放在一起放在一起之后,你不要在它生产、繁衍的时候去骚扰他,让他可以繁衍下一代,70岁的人就有肉吃了。
换句话 说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样一来政府你不要去管他,不要去剥削他,老百姓一家人就有有吃有喝,50岁有丝棉袄可以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50岁,我们现在营养比以前好多了,有时候会觉得丝棉袄也不是什么非需要穿不可,恐怕会觉得穿丝棉袄比较保暖吧70岁要有肉吃,我们现在是几岁都有肉吃了,不是问题了,但是孟子的标准很低,让老百姓不要挨饿,不要受冻,这个是王道,是仁政的开始所以我们听到说,孟子讲仁政,并不是说在天上,像柏拉图理想国这么远的,那伯拉图理想国还有老子的小国寡民,那个反而不切实际为什么?你说西方柏拉图他有一个理想国的规划,多少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