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梁遇春散文的艺术风格.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知进****失
  • 文档编号:233175071
  • 上传时间:2022-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7.8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梁遇春的散文起源于模仿英国小品文特别是兰姆的作品,而又似是新时代的六朝文,他的散文谈教育,情感,人生和文章写法和对社会的趣讽等,他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广博的征引,以说理的方式道出人生哲理,以趣讽的手法批判社会现实,以反说的方式写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他的散文对现今仍具有影响与魅力关键词:梁遇春 散文 艺术风格 人生 AbstractLiang Yuchun′s essay originated from the imitation of English essays, which especially lamb′s and it seems to be the Six Dynasties' Prose in the new era. His essay talks about education, emotion, life and writing methods, and satire on society. His artistic styl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extensive quote, expressing life philosophy in a rational way, criticizing social reality in a satirical way, and writing from the opposite way to express different opinions. Nowadays his essay still has influence and charm. Keywords: Liang Yuchun; essay;artistic style;life目 录引言 1一、中西作彩线云笔,梁遇春散文之艺术探源 1(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英国小品文的影响 1(二)携魏晋六朝之风,中国古文化的陶染 2二、亦文亦侠亦温文,梁遇春散文之艺术风格 3(一)何不细品人生味,思想主题 3(二)信手拈来俱天成,艺术手法 6三、不负轻狂一场梦,梁遇春散文之现实意义 8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急景流年酌春醪,回眸转首便遇春——论梁遇春散文的艺术风格梁遇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匆匆一笔,26岁便因感染时疫猩红热而在急景流年里乘鹤西去,其作品散文集《春醪集》和《泪与笑》的艺术风格至今少有人深得精髓且后继无人,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与英国作家兰姆相提并论。

      梁遇春的散文极具浓厚之个人烙印风采,以理趣为主闲话人生纵谈万物,将枯燥乏味之理讲得津津有味,富有情趣韵趣,赋予社会人生批判以“盎然生机”,写文手法更是独辟蹊径,异于平常,常用趣讽之法来看待万事万物,常流露出人生之看法与思哲,文章如行云流水纵口而谈左牵右引灵动多姿,其广度与深度常人难以企及望其项背,文学史家唐弢在《晦庵书话》曾指:“我喜欢遇春的文章,认为文苑里难得有像他那样的才气,像他那样的顾盼多姿的风格每读《春醪集》和《泪与笑》,不免为这个死去的天才惋惜”[1]小品文的特色为作者以己之手抒己之心,因此极现作者之个人性格与神彩,梁遇春的散文同俱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中西作彩线云笔,梁遇春散文之艺术探源出身书香门第文艺世家的梁遇春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深造于北大英文系熟谙英文典籍,西方文化背景与知识信手拈来,对西方散文创作理念吸收透彻入木三分,大学时便从事翻译活动,因此他的散文具有着明显的中西结合的特色,于中国他爱好唐宋诗词,于西洋他爱好兰姆诸人略带哲学味道的散文,冯至在《谈梁遇春》也提到:“他从英国的散文学习到如何观察人生,从中国的诗,尤其是宋人的诗词学习到如何吟味人生”[2],他的散文为六朝文风之遗响,带有明显的洒脱随然之感,在他的身上,既能读到外国作家的意味,又能感受到魏晋南北朝时的清亮纯真。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英国小品文之影响梁遇春极其推崇英国作家兰姆的小品文,对其小品文五体投地并进行效仿学习,被郁达夫称誉为“中国的伊利亚(伊利亚为兰姆笔名)”,从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些许兰姆作品的影子兰姆在文中无论看什么总是春气盎然,富有趣味,无往而不自得,无论什么题目,多么乏味之事,经由他之手点缀一番,焕然一新,好像看见新东西一样,说得津津有味,令人神往生活零星事件都是极好的冥想对象,不需要王公孙大人惊心动魄之事件,也不需要良辰美景旖旎风光时节,更不需要从天外奇思空中楼阁中获取文学材料,而梁遇春的散文中,流浪汉,打麻雀,救火夫,睡懒觉,猫狗,春雨等都是生活的常见事件,却被他写得五光十色点泥成金兰姆一生沉浮似浮萍,但却能用飘逸的想头,轻快的字句将沉重的苦痛拨开,什么事都取一种特别的观察点,梁遇春的散文也正是与常观反其道而行之,使一双特别的眼睛看众生万物,他大谈人死观,赞赏流浪汉,肯定悲哀与泪,经验陶冶后的天真更加难能可贵,懂得黑暗才会盛赞光明等小品文鼻祖法国散文家蒙田说:“在这本书里我写的是我自己,不用大言假话,毛病要纤毫毕露地说出来”,梁遇春在他的散文里十有八九就是说他自己,将他全性格透露出来跃然纸上,使我们看见真真的梁遇春,谁不愿意听别人心中流露的真话,何况讲的人又是温文尔雅博学多思的梁遇春。

      二)携魏晋六朝之风,中国古文化之陶染唐弢说:“中国凡是有成就的著作家,开始取法外国以后逐渐摆脱,从中国历史的优秀传统中吸取营养以铸治个人的风格”[3]梁遇春虽然深受英国随笔影响酷爱兰姆作品,但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的散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出身南方的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的他有着浓厚的古文修养他的散文尤有魏晋六朝文之风味,他在散文中谈谈文艺叙叙想头,随随便便兴到笔流,仿佛也不见架构不事雕琢,抒写自己的人生各大感悟,很是一派闲散的文人风度,废名一生高傲,不太看得起同时代的文人,但对梁遇春却推崇备至,认为他是真正的六朝之才,不但写文章写得非常之快,而且辞藻玲珑透澈,纷至沓来,简直如春神拂袖、刹那间便“泼地草绿”,他称赞梁遇春如同一个在天地之间恣肆的春光,绿暗红嫣,“他的文章是我们新文学当中的六朝文,这是一个自然的生长,我们所欣羡不来学不来的,玲珑多态,繁华足媚,其芜杂亦相当,其深厚也正是六朝文章所特有”[4]魏晋六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生活其间的许多人物都风神潇洒,个性如初露朝霞一般清亮、纯真,百代之下还让人追慕其高致,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废名的论断,会发现现代文坛上最得六朝流风余韵之人,确实非他莫属,他乃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如江淹彩笔入梦一般,调词遣句爽利轻捷,别人是胼手胝足地跋涉,他则是轻车暖裘,在融融泄泄的阳光下一日千里地飞奔,天资丰厚得让人妒忌。

      二、亦文亦侠亦温文,梁遇春散文之艺术风格(一)何不细品人生味,思想主题梁遇春的散文是用情感、学识和思想酝酿而成的春醪,他的文字超乎年龄,他对人生的大小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思考,并把自己所想付诸文字,思之所想,文之所向,仿佛要把自己脑中所思考所了解都一吐为快,读者们贪婪地应接不暇地在他所创造的思想盛宴里“大快朵颐”,跟着他的脚步品尝一遍人生的跌跌宕宕浮想联翩与流年似水梁遇春的散文表现出兰姆式的诚恳率真, 把自己的整个内心世界, 整个的“人”都袒露在读者面前, 爱憎好恶、向往追求、执著秉性、幻灭之感、怅惘情绪、玩世意念……统统纤毫毕露地公之于众”[5],梁遇春的兴趣总在探索人生的各种境况和可能性,他对人生有清澈的观照,对生命有深彻的感悟,而他能把这些深刻奥妙的东西表现在散文中实属难得1、趣讽教育与社会梁遇春自然少不了谈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在《讲演》一文中趣讽了一些有爱群本能的人爱往人群中跑,场场讲演不落下但收获什么又是另一回事,须不知讲演癖是一种美国式病症,我们不应在乎抓住那一鳞半爪的东西,也不在课堂上坐四年的冷板凳换来的文学学位,真真要读书,就算是在床上,烟雾里,酒瓶边也可以领略出味道来。

      他针对现今统一教育的弊端在《还我头来及其他》大呼还我头来,人们不用费心思便可得到有用的意见,便很少高兴去用脑力伤害自己的脑,大家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大同小异,人们讲的不大相径庭极其相同的东西,相信权威讲着书上对各事各物的观点而自己却不明了的话,如同刽子手一般一部部地正将头削去,而“我”以后也只愿讲自己确实明白的话他在《猫狗》中借猫比喻北平,象征灵魂的堕落,借狗比喻上海,代表现实的黑暗,趣讽了现实的黑暗与灵魂的堕落霸占时下社会他认为人要有热情才能有真正的趣味,而中国人正是缺乏热情因为把面子特别看重,所以智识阶级特别多伪君子,由于对自然对人情不能深切地欣赏,将快乐放在淫欲虚荣权力钱财等,是不知生活术的结果,缺乏道德的人口口声声说道德,无非是行为同口说的矛盾2、青春情感的流露年青的他免不了谈风花雪月,在《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中以自己写给自己的信的方式表达对失恋的看法:过去是不会死的,未来太渺茫,现在不过一刹那,只有过去才能在时间之流站得住脚步,我们只好抱住过去才能免受漂流无依的痛苦,在短促的人生中我们最大的目的同需求就算爱,因为现在的爱失去了就否定过去的爱就有点近视眼了他自说自话关乎青春的话题,在《寄给失恋的人(二)》中写青春易逝才愈觉得青春的宝贵,变更是宇宙的法则,倘若春天常在,我们便失去了届年一次热烈迎春的快乐。

      他的妻子因情为他跳江自杀后,他写了《她走了》、《苦笑》、《坟》三篇散文来纪念她并抒发自己的肺腑之感,令人不无动容潸然泪下:你走了我生命的弦戛然一断你听见了吗,天下女子分两类,一是你,一是非你,我对你的一瞥就可以在回忆里度过一生了,但见了你之后我仍觉得还差了那么一瞥,“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然而你却长眠地下,我只想做一个默默无言的守坟苍头 3、谈如何做好文章梁遇春也好谈如何做好文章,文章最主要的是要自然要有风韵,有时随口而出“不用力气”的文章比抓着头写出来的文章更清丽可人,卖力反不讨好,就算卖力理想的文章应该是天衣无缝,看不出是雕琢和用过力气的文学是个性的结晶,个性越显明越能坦白地表露自己,作品就越有价值做文章应该扯开君子仁人的假面孔多讲真话,在小说里描状个人性格的比专述事情的印象更深刻,应少顾些结构多注意点性格写文学史不过是本国修史的自吹自擂,文学史的作家大多都是人模人样,一味奉承一味地称颂还不如一些轶事瑕疵更容易显现出作家的血肉性格在《文艺杂话》中认为文学的力量是埋在心底的,而非主张所能改变,不过是减些光辉罢了最后他批判现今的文化现象:你要想得新意思吗?读旧书;你要找旧见解吗?看新出版的。

      4、关乎生命感悟梁遇春在散文中谈的更多是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他在《醉中梦话(一)》谈道,真真把人生咀嚼过懂人生的人是晓得笑的价值的,只有精神健康的人才会真真地笑,会笑的人的思想是洁白的,不容易有狂性人同禽兽的区别正是人会笑,在这空气沈闷的国度,笑使我们不至麻木到失望深渊里多年后他喝酒做梦依旧,在《醉中梦话(二)》中写古往今来世上大诙谐家都是万分愁闷的人,愁闷人之所以滑稽是因为他不得不狂笑着,怕笑声一停便是潸然落泪在人们大兴纷谈人生观的时候他却大谈人死观,人只知道花瓶的目的同用处,而人生的目的或许只有上帝才知道,死是奇怪的东西,但没有旁观者觉得的可悲的百分之一他为自己的偶像作了一长篇《查理斯·兰姆评传》,人们应像兰姆一样有高明超达的生活术:什么事都取一种趣味的态度去看待,对待事物最佳的态度是快乐,在缺陷里头找出趣味不失是人生的一副止血药,兰姆的思想接近于尼采:有力气做便是善,柔弱无能对付了事处处用盾牌便是恶,有痛快情怀的人比规规矩矩的人更加高明他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不论文学是否能真正反映人生,作家作品中的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值得我们标榜模仿的,读文学是看他们的伟大精神比起君子他偏偏赞赏其对立面“流浪汉”,流浪汉豪爽英迈,潇洒磊落,他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勇往直前,放手去做的,不必思前瞻后,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者恐惧未知的成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