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平一多种方式投掷轻物单元教学计划(共7页).doc
7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平一《多种方式投掷轻物》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能积极的参与投掷练习,培养对投掷活动的兴趣2.初步学会抛、接、撇、掷等一些简单的自然投掷动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投掷姿势,了解抛、接、撇、掷在实际生活中的发展3.以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要目标,促进学生判断力、时空感和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4.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作风课时数4教学内容多种方式持轻物投掷教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双手抛接轻物的动作教学难点:多种持轻物投掷,身体协调用力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 点难 点教学策略与意图第1课时1.不同姿势单、双手向上抛接轻物体2.游戏:看谁抛接次数多1.学会向上抛物,掌握基本动作方法,体验全身协调用力2.了解抛物后接物的动作方法3.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重点:抛物的动作方法难点:抛物、接物时全身协调地用力1.发挥想象,自主练习单、双手向上跑轻物2. 通过比赛形式进行双手接物练习3.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用小皮球或纸团来进行抛接练习第2课时1.自抛自接2.面对面抛接3.抛球进筐。
1. 学会两种以上自抛自接的动作方法2.了解并熟练掌握抛接的动作,提高面对面抛接能力3.在双人抛接的游戏中,学会互相配合,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重点:熟练自抛自接的动作方法难点:提高面对面抛接能力1.先让学生自主练习抛接2.从自抛自接过渡到面对面抛接3.利用示范、讲解进行抛球进筐练习第3课时1.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2.地滚球比远1.初步了解不同方向持轻物的动作方法2.基本了解地滚球比远的技术动作3.通过游戏培养对练习浓厚的兴趣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重点: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动作 难点:撇掷轻物1.利用挂图和教师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2.分组练习,讨论学习撇掷的基本动作3.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4课时1.多种方式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远2.考核:小沙包掷远1. 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并了解多种方式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远的基本动作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不畏艰难、自我挑战的精神重点:多种方式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远的基本动作难点:身体协调用力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练习2. 分小组讨论多种方式持轻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远的基本动作3. 分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评定学习成果一年级体育课《多种方式投掷轻物》教学设计与构思(一)设计理念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健身育人的理念,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本课尝试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启发、激励、点拨为主要手段,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在“学、思、练”中体验和领悟多种方式投掷轻物的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之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多种方式投掷轻物时撇掷轻物技术动作及投掷方向感,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跑跳耐力练习二)教材分析投掷是发展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主要联系内容,它能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开朗的心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多种持轻物投掷练习和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成功,培养自信,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投掷动作打下良好基础《多种方式投掷轻物》为《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水平一《投掷》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低段年级刚接触投掷运动时学习的内容,学好“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对以后投掷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小学投掷类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经常参加投掷类练习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骨骼肌肉、韧带,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发展灵巧、力量、速度以及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每一个一线的体育老师都知道:要上好、上活低段的体育课是有一定难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组织教学方面,有的教师会感到束手无策,因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也很难完成但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尤其使对新学技术动作的第一印象特别深,对体育兴趣是从模仿开始的,并在愉快的体验中加深和发展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多动脑、多引导、多激励,抓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直观入手,让学生感到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乐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课的构思与设计在课的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一、开始部分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让学生明确课堂的纪律要求,使整节课能够整齐有序地进行,学生以简单、有效的四列横队站位队,目的是让学生的视野更宽广,能更直观地看清教师示范动作并且使学生间以神树形不断地规范自己的上课行为准备活动中教师通过言语引导,在富有节奏的音乐下进行欢快的模仿各种动物走,一方面起到热身作用,一方面让学生集中精神。
在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教学前,教师先用一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出投掷动作,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做好准备二、基本部分本课主教材为不同方向持轻物掷远,组织学生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做不同角度投掷动作,使学生了解哪个动作最为合适在练习过程中讲解示范各种动作方法,提示比远时注意出手力度、角度等,使学生了解如何做到手脚协调配合另外通过比赛形式看看哪个学生扔的最远,分析扔的远的学生为什么会扔的远,不仅仅是力量大,从他扔的角度、方向再次提出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本课的第二教材安排的是耐力练习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而学习耐久跑技术是学生最为被动、最不愿学习的运动技能,绝大多数学生谈“长跑”色变,怕苦、怕累,不能坚持持久因此,本课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从最简单的双脚连续跳开始,再进入耐久跑环节,在耐久跑练习中,通过各种图形的跑来作为手段,通过三个阶段的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耐久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能,同时让学生体验耐久跑“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呼吸节奏,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身体姿势三、结束部分本课的最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抛球哈哈笑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一堂体育课,使整堂课符合“一材多用”的教学要求。
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明白各个方向投掷轻物的异同2、技能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学生尝试各个方向投掷轻物,上、下肢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六)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动作难点:撇掷轻物体育课教案《多种方式投掷轻物》(水平一)多种方式持轻物投掷教案年级:1年级 水平一 单元课时:第三课时 执教者: 单位:教材内容1、多种方式持轻物投掷 2、耐久体能练习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明白各个方向投掷轻物的异同技能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和练习,学生尝试各个方向投掷轻物,上、下肢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不同方向持轻物投掷动作教学难点撇掷轻物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队形教学意图时间次数强度开始部分8——10分钟一、常规教学1、师生问好2、语言激励引导1、向学生问好,提出学习目标及要求2、用语言和口令,引导学生注意练习要领。
3、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1、向老师问好并认真听讲2、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集中练习四列横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图一)Xxxxxx X x xxxxxx(图二)通过一系列的课堂常规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30〞1′ 3′3′115小小小二、队列练习:1、报数接龙2、原地踏步3、齐步走—立定(图一)三、模仿:各种动物走图二)1、用实际生活中的动作,引导学进行模仿练习1、跟着教师的动作统一进行模仿练习2、体会动作要点3、发挥想象,模仿逼真,动作到位四、游戏:石头剪刀布1、示范并讲解练习方法2、统一指挥学生进行练习3、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点1、与老师一起进行脚步动作练习2、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练习3、体会动作要点基本部分24——26分钟一、各个方向投掷轻物1、拿出纸球,面对面投掷给任何一个方向的同学看看那个方向投出去最远图三)2、看看谁投的准每个学生将纸球投向对面的学生图四)1、教师从“石头剪子布”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复习原地投掷动作2、统一指挥学生进行游戏3、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组织优秀学生示范并评价。
5、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术指导1、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究学习2、复习原地投掷动作3、学习多种方式投掷轻物的动作4、思考学习动作要领并思考哪个方向投掷最远5、自主练习,相互学习6、认真学习,及时纠错四列横队↑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图三)面对面练习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图四)用游戏引出投掷轻物的手臂动作,更直接形象10′5′105中中二、跑跳练习:1、连续跳图5)2、直线跑图5)3、圆形跑图6)要点:落地缓冲身体内倾摆臂内小外大1、引导学生按标志进行站位2、讲解练习方法,规定跳、跑的路线3、组织学生练习和比赛4、用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