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库现场检查表.doc
9页冷库现场检查表序号规范要求实际情况1冷库的设计规模以冷藏问或冰库的公称容积为计算标准公称容积大于20000m3 为大型库; 20000m3~5000m3 为中型冷库;小于5000m3 为小型冷库库址选择与总平面2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2 库址宜选择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且应位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用氨制冷工质的冷库,与其下风侧居住区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300m ,与其他方位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50m 3 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且必须避开和远离有害气体、灰沙、烟雾、粉尘及其他有污染源的地段4 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5 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以,及排水条件6 宜选在地势较高和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7 肉类、水产等加工厂内的冷库和食品批发市场、食品配送中心等的冷库库址还应综合考虑其特殊要求3冷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满足生产工艺、运输、管理和设备管线布置合理等综合要求2 当设有铁路专用线时,库房应沿铁路专用线布置3 当设有水运码头时,库房应靠近水运码头布置4 当以公路运输为主时,库房应靠近冷库运输主出人口布置。
5 肉类、水产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加工厂洁净区内,并应在其污染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6 食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市场仓储区内,并应与交易区分开布置7 在库区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4冷库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对库房占地、铁路专用线、水运码头、设备管线、道路、回车场等资源应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应兼顾今后扩建的可能5冷库总平面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库区内应有良好的雨水排水系统,道路和回车场应有防积水措施2 库房周边不应采用明沟排放污水6库区的主要道路和进入库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混凝土或沥青等硬路面7制冷机房或制冷机组应靠近用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布置,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8变配电所应靠近制冷机房布置9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贴邻布置时,贴邻布置的库房总长度不应大于150m ,总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 o 库房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贴邻库房两侧的外墙均应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 00h 10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侧的墙体,应至少有一面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OOh库房的布置11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宜短,应避免迂回和交叉。
2 冷藏间平面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贮藏食品的主要品种、包装规格、运输堆码方式、托盘规格和堆码高度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综合考虑建筑模数及结构选型3 当采用氟制冷机组时,可设置于库房穿堂内4 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5 冷间建筑应尽量减少其隔热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12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为非防火门13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贮藏食品的特性及冷藏温度等要求分间2 有异味或易串昧的贮藏食品应设单间3 宜按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需要分间14库房应设穿堂,温度应根据工艺需要确定15库房公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5m 2 站台边缘停车侧面应装设缓冲橡胶条块,并应涂有黄、黑相间防撞警示色带3 站台上应设罩棚,靠站台边缘一侧如有结构柱时,柱边距站台边缘净距不宜小于O.6m; 罩棚挑檐挑出站台边缘的部分不应小于1. OOm ,净高应与运输车辆的高度相适应,并应设有组织排水4 根据需要可设封闭站台,封闭站台应与冷库穿堂合并布置5 封闭站台的宽度及其内的温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其外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保温要求。
6 封闭站台的高度、门洞数量应与货物吞吐量相适应,并应设置相应的冷藏门和连接冷藏车的密闭软门套7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站台的台阶和坡道13库房的铁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7m 2 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面1. 1m ,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为1. 75m 3 站台长度应与铁路专用线装卸作业段的长度相同4 站台上应设罩棚,罩棚柱边与站台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m ,檐高和挑出长度应符合铁路专用线的限界规定5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台阶和坡道17多层、高层库房应设置电梯电梯轿厢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运载能力18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5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34t/h 计; 3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20t/h 计;2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13t/h 计2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的电梯数量应按一次进出货吞吐量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3 全部为公路运输的冷库电梯数量应按日高峰进出货吞吐量和日低谷进出货吞吐量的平均值确定4 在以铁路、水运进出货吞吐量确定电梯数量的情况下,电梯位置可兼顾日常生产和公路进出货使用的需要,不宜再另设电梯。
19库房的楼梯间应设在穿堂附近,并应采用不燃材料建造,通向穿堂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首层楼梯出口应直通室外或距直通室外的出口不大于15m 20带水作业的加工间和温度高、湿度大的房间不应与冷藏间毗连;当生产流程必须毗连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21建筑面积大于1000旷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冷藏门(含隔墙上的门) ,面积不大于1000旷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冷藏门冷藏门内侧应设有应急内开门锁装置,并应有醒目的标识22冻结物冷藏间的门洞内侧应设置构造简易、可以更换的回笼间23冷藏门外侧应设置冷风幕或在其冷藏门内侧设置耐低温的透明塑料门帘24库房的计量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设置25库房附属的办公室、安保值班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室及卫生间等与库房生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房间可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高层冷库应设置在首层(卫生间除外) ,但应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卫生间内应设自动冲洗(或非于动式冲洗)的便器和洗手盆26在库房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库房的隔热27库房的隔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导率宜小2 不应有散发有害或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3 宜为难燃或不燃材料,且不易变质。
4 宜选用块状温度变形系数小的块状隔热材料5 易于现场施工6 正铺贴于地面、楼面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O.25MPa 28相邻同温冷间的隔墙及上、下相邻两层为同温冷间之间的楼板可不设隔热层29当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OOC 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当地面下为岩层或沙砾层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不做防止冻胀处理30冷库屋面及外墙外侧宜涂白色或浅色库房的隔汽和防潮31当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差等于或大于5 0C 时,应在隔热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32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层搭接2 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做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O.12m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33氨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氨制冷机房平面开间、进深应符合制冷设备布置要求,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2 氨制冷机房的屋面应设置通风间层及隔热层3 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
4 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5 变配电所与氨压缩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该墙上应只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穿过部位周围应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塞6 氨制冷机房和变配电所的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7 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连通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34氟制冷机房如单独设置时,应根据制冷工艺要求布置其设备、管线,满足制冷工艺要求,并应按照氨制冷机房的相应要求执行35当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肘,相交处应设防火带相交部位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库房36包装间、分割闽、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37冷间内排管与墙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0mm ,与顶板或梁底的净距离不宜大于250mm 落地式空气冷却器水盘底与地面之间架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 38设于冷库常温穿堂内的冷间新风换气管道,在其紧靠冷间壁面的管段的外表面,应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其保温长度不小于2m; 对设于冷库穿堂内的库房排气管道应将其外表面全部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39冷间通风换气的排气管道应坡向冷间外,而进气管道在冷间内的管段应坡向空气冷却器。
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40制冷机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制冷设备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并适当考虑设备部件拆卸和检修的空间需要紧凑布置2 制冷机房内主要操作通道的宽度应不大于1. 3m ,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到其他设备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两台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并能有抽出机器曲轴的可能,制冷机与墙壁以及非主要通道不小于O.8m 3 设备间内的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为1. 2m ,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O.8m 4 水泵和油处理设备不宜布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安全与控制41制冷压缩机安全保护装置除应由制造厂依照相应的行业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外,尚应设置下列安全部件: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排出口处应设止逆阀;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吸气管处应设止逆阀2 制冷压缩机冷却水出水管上应设断水停机保护装置3 应设事故紧急停机按钮42冷凝器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应设断水报警装置,蒸发式冷凝器应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43制冷剂泵应设置下列安全保护装置:1 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2 泵的排液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逆阀3 泵的排液总管上应加设旁通泄压阀。
44所有制冷容器、制冷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体、气体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45制冷系统中采用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均应采用制冷剂专用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观察者站立的平面不应超过3m选用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 位于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1. 5级2 位于制冷系统低压侧的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2.5 级3 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力的l. 5 倍,不得大于工作压力的3 倍46低压循环贮液器、气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不应用同一只仪表同时进行控制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