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5368766
  • 上传时间:2021-1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7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若干问题的探讨 吴玉华[摘要]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更加顺畅[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探讨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在进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吃力,不仅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长此以往不但语文成绩不理想,而且其他学科也因此深受拖累笔者在教育界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工作,通过长时间研究观察,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脱节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部分老师对知识点讲得过细,对作业精批细改,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都很到位测验题量少,难度低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反复练习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较轻松地保持好成绩二是进人中学后,语文教材难度陡然加深,知识点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

      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不可能像小学一样作细致的,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进人中学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力不从心,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师要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所在: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首先要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

      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其次要寻找确定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措施:在教初一接班之前,作为中学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外,还要通读领会《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中学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与小学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再次要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一是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最后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

      有的老师指导预习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让学生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大学好语文的法宝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半扶半放方式;教师从实现素质教育总目标出发,积极更新课堂教学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更加顺畅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