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倔强的小红》教学方案设计.doc
5页《倔强的小红军》教学方案设计 学 科语文课 题《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设计课 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授课教师陈平学习内容分析《倔强的小红军》是西南师范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小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通过对小红军巧妙说服陈赓同志,令他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描写,表现出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看似平谈无奇、细小无意的描写,被作者比较细致的刻画学生可以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们鲜明的个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能力对孩子的额影响更加直接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的不断增强我们班孩子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认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个别同学基础较差,反应要稍微慢一点教学目标1.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 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任务言行描写的揣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对语言、动作描写的运用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任务言行描写的揣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对语言、动作描写的运用教学难点: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任务言行描写的揣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对语言、动作描写的运用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一、谈话导入1.师生话题交流2.揭示课题2分钟1. 教师询问学生:作为科任老师,你认为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 教师:老师现在带大家再去认识一个人他啊,还是一名小红军了板书课题:倔强的小红军1. 学生根据提问畅言2. 学生跟随教师的板书进入课文学习黑板二、认识词语认识课文中的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6分钟1. 教师出示PPT上的词语:革命 忍饥挨饿 十分疲惫 满不在乎 倔强 姿势 无可奈何 硬邦邦 狠狠并提问有不认识的吗?2. 谁来读一读?抽生领读并要求:领读人读一遍,其余学生读两遍。
3. 教师疑问都理解了吗?(以忍饥挨饿为例提问学生)4. 教师:都理解了,老师考考大家PPT出示满不在乎、倔强、无可奈何)5. 教师出示:1不管陈赓说了什么,小红军都摆出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拒绝了陈赓2不管陈赓说了什么,小红军都满不在乎,十分倔强对此,陈赓无可奈何,只好离开6. 说说你的理解抽生反馈7.教师提示读课文时,注意这三个词语1. 学生回答会与不会)2. 生举手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3. 生说出自己的理解4. 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理解5. 生分别读两句话6. 学生根据具体语境说出自己的理解7. 学生齐读词语课本黑板三、默读2到11自然段,感受人物形象1. 根据提示概括段落大意2.感受人物形象13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把2到11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借助PPT提示4.补充背景知识,播放视频孩子们想要知道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老师来告诉大家吧!)5.教师播放两个一胖一瘦的小男孩儿对比图,谁最有可能是小红军7. 教师反问为什么8.写得很细致,我们一读仿佛就能看到小红军在我们眼前结合故事发生时的背景,谁来说说陈赓长得什么样子1.学生默读指定自然段2. 学生根据提示反馈。
3.学生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连贯起来4.学生观看视频5.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6.学生说出自己的原因,在课文相应的第三自然段7.学生读描写小红军面貌的句子8.部分学生可能会说出书上一句长着络腮胡,瘦脸部分学生会根据背景和小红军的面貌猜测陈赓的形象卡片课本四、品读2到11自然段,品味对话通过人物言行描写的揣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20分钟1. 过渡:同学们,十分疲惫、面黄肌瘦的陈赓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遇见瘦弱的小红军,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2. 师反问:为什么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对话并提问:如果把陈赓和小红军的一来一回当成一次对话,3到10自然段有几次对话4. 教师读旁白5. 教师指出陈赓作为长辈在此时此景看见小红军,内心是多么心疼,语气是多么轻柔6.面对陈赓的帮助,小红军是怎么做的?他的话应该怎么来读7.小红军的体力很好么,那他为什么这么说明明体力不好,还要与马赛跑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帮助你读得更好8. 过渡:想不想读得更好,老师还有一个方法:我们不分角色朗读,我们提高难度来角色表演11. 当小红军做出赛跑的姿势后,两人又说了什么?能角色表演吗?12. 教师肯定地说:“不能这两话有提示语吗?有人物的动作吗?有人物的表情吗?16. 小红军拒绝了陈赓让他骑马,还拒绝了陈赓给他的青稞面,真是倔强啊!17. 师小结并提出悬念。
1.学生反馈:陈赓帮助他,小红军拒绝他2.学生从人物对话里得知3.学生从段落中数出对话,并汇报4次4.学生分角色朗读前两次对话5.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体会人物情感,带着心疼关心的语气再读对话6.生反馈(拒绝)并读小红军的语言7.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找出满不在乎,倔强等词语,再读对话9. 师生先个选一个角色上台表演人物的表情和动作)10. 师生角色互换(表演中读人物对话,更加具有感染力11.学生可能会说能与不能12.学生回答没有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13.学生在练习纸上写下详细的提示语(通过对比前面的对话,加上详细的表情与动作)14.学生说出自己的提示语,再读对话15.学生齐读第三次对话16.生齐读9、10自然段黑板教学板书 倔强的小红军语言动作表情教学反思教学难点: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人物言行描写的揣摩,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对语言、动作描写的运用课文的3到11自然段大量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其中第三次对话没有如其他三次对话有详细的提示语(提示语里有人物神态和动作)。
我抓住这一不同,通过分角色朗读到分角色表演抓住第三对话“不能”有感情朗读和上台表演,让学生意识到提示语的重要性借此让同学在练习纸上写下详细的带有神态和动作的提示语进行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