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位和安全分析课件.ppt
45页卧位和安全 主要内容•主要卧位及适用范围•卧床病人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身体活动自如,体位可随意改变•2.被动卧位: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存在,也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的影响被迫采取的卧位(申报难免压疮:骨盆骨折、截瘫)•常用卧位二.•㈠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1.去枕仰卧位•(1) 实用范围:•①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②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2) 方法:去枕仰卧,昏迷或全麻未醒病人头应转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枕头横置于床头•2.屈膝仰卧位•(1) 适用范围:用于腹部检查•(2) 方法: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稍外分•3. 中凹卧位:•(1) 适用范围: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⑵方法:头部抬高20度,下肢抬高30度•㈡ 侧卧位(side-lying position)•1.适用范围:•灌肠、臀肌注射、胃镜检查、与仰卧位交替•2.侧卧,两臂曲肘,一手放胸前,另一手放枕旁,下腿稍直,上腿弯曲•㈢ 半坐卧位(Fowler’s position)•1.适用范围:•⑴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坐位,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另一方面,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⑵腹腔、盆腔术后或有炎症者:采取半坐位,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和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引起膈下脓肿•腹部手术后,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有利于切口愈合•⑶腹部手术•⑷面、颈部手术后:采取半坐位可减轻局部出血•⑸恢复期体质虚弱者:有利于向站立过度•2.方法•⑴ 摇床:先摇起床头支架成 30~50度角,再摇床尾支架必要时床尾放一软枕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摇床头同时摇床尾,防止床板断裂)•⑵ 靠背架:助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头垫褥下置一靠背架,下肢屈膝垫枕,(膝枕用中单包好,固定于床边)•(四)端坐位(sitting position)•1.适用范围: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2.方法:病人坐起,床上放一跨床下桌,身体稍前倾,伏于小桌上休息,摇起床头支架,使病人能向后靠,同时膝部稍抬高•(五)俯卧位(prone position)•1.适用范围•⑴腰、背部手术或检查•⑵腰、背、臀部有伤口•⑶俯卧时腹腔容积相对增大,用于缓解胃、肠胀气•2、方法: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放头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小软枕•(六)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s position)•1.适用范围•⑴肺部引流•⑵使二指肠引流•⑶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⑷跟骨、胫骨牵引时•2.方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床尾垫高昂15~30cm•(七)头高足低位•1.适用范围:•⑴颅骨牵引时•⑵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⑶开颅手术后•2.方法:仰卧,床头抬高15~30cm,枕头横立于床尾•(八)膝胸位(knee-chest position)•1.适用范围•⑴肛门、直肠检查及治疗•⑵矫正子宫后倾及胎位不正•2.跪卧,两小腿放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白,臀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肘,放头两侧•(九)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1.适用范围: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2.方法: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胸前或身体两侧长期卧床病人的主要并发症有:1.1.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 褥疮褥疮4. 4. 消化功能减退、便秘消化功能减退、便秘5.泌尿系感染及结石泌尿系感染及结石一、坠积性肺炎一、坠积性肺炎 坠积性肺炎多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在骨科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又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
特别是老年、体弱及伴慢性病者,可能危及生命 原因:活动受限妨碍有效通气(限制肺部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肌力减弱和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弱)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1、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及咳痰 咳嗽是一种清除肺内痰液的反射性防卫动作须向病人讲明咳嗽的意义,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 其方法是:嘱病人深吸气,在呼气约2/3时咳嗽,反复进行,使痰液由肺泡周围进入气道而咳出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2、翻身拍背: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协助患者翻身及拍背,每2h一次拍背时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力度应均匀一致,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随即咳出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3、湿化气道: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抗感染,解痉平喘,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目的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4、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对于昏迷患者来说,吸痰更是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注意:吸痰时操作要轻柔,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秒负压:成人40-53.3kpa (300-400mmHg) 儿童<40kpa二、下肢深静脉血栓二、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见于长时间限制活动的肢体,血流缓慢,加上老年患者的硬化和狭窄,很易引起深静脉内血栓形成,肢体可长期的肿胀左下肢血栓形成远远高于右下肢原因:卧床病人下肢静脉回流缓慢,如血黏度较高,极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血栓可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最严重:肺栓塞注意: 留置针封管,PICC.CVC的护理用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穿弹力袜等,如已经发生,患肢一定制动,防栓子脱落 如已确诊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应注意卧如已确诊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应注意卧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的床休息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的1 1~~2 2周内周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急性期患者最不稳定,栓子极易脱落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应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大便保持大便通畅,避通畅,避免肢体过多活动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免肢体过多活动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脱落卧床期间,注意更换脱落卧床期间,注意更换体体位体体位,保,保持持皮肤皮肤清洁,防止清洁,防止压疮发生。
压疮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1 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 血黏度增高是诱发下肢静血黏度增高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卧床病人应给予高脉血栓的重要原因,卧床病人应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食物,以降低血黏度,防止下肢静脉血食物,以降低血黏度,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栓的形成2 2、患肢护理、患肢护理 抬高患肢抬高患肢30°30°,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20~~30cm30cm,,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下肢下肢广泛水肿者,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挤压广泛水肿者,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碰撞、挤压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及热敷,以免皮肤损伤感染,加重病情同时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患要密切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患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3 3、溶栓护理、溶栓护理 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时,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要更加警惕时,要更加警惕肺肺栓塞栓塞的发生,高度重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视患者出现的胸胸痛胸胸痛、、咳血咳血、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绀等症状咳嗽及发绀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4 4、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护理 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后,应下床适当活动,增强后,应下床适当活动,增强肌肌肉肌肌肉收缩,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有些患者由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有些患者由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活动后水肿等,应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活动后水肿等,应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有利于增强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袜,有利于增强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
状,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每一种卧位的实用范围?•长期卧床病人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