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神曲分析但丁2200字.docx
10页从神曲分析但丁2200字 从《神曲》分析但丁的宗教伦理思想摘要:但丁的巨作《神曲》蕴涵着众多的思想是西欧中世纪晚期文化向近代过渡期思想的结合,笔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神曲》中所包含的思想,从而简要论述但丁的宗教神学,政治,伦理,人文主义,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观点 关键词:但丁 思想 自由意志 变化前言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这个时期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的时代,政治上四分五裂,党派之争异常尖锐,城市国家和教会之间矛盾重重但丁的创作,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作品既带有旧时代的痕迹,又闪烁着新时代的曙光,因此他也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诗人”一、从《神曲》看但丁的宗教哲学观从本体论来看,但丁的宗教哲学观和基督教神学如出一辙都是上帝一元论上帝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唯一的主宰者《神曲》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这一思想 “他承认人是除上帝之外唯一具有理性(心智)的动物,但同时又认为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其自身是不完满的正如维吉尔说:“神力造成我们这样的外貌,并感觉到热和冷的苦恼,但其中的秘密是识不破的。
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妙,真是非愚即狂人类啊!在?为什么?三字前驻脚罢!”“他认为人类的理性只有借助上帝的创造力和善才得以存在,,但他却承认人处于罪恶的深渊,其最终归宿是天堂,从地狱到天堂得凭借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理性只能使人辨别真善美,认识假恶丑,而人的提升与超越,则必须依靠爱与信仰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亡灵的安排中看出,他把那些在耶稣之前的古代圣贤安排在候审所,把不信仰耶稣的邪教徒安排在地狱,把一生追随耶稣信仰耶稣的亡灵安排在天堂,这说明生活在中世纪的但丁,不可能摆脱基督教对他的影响,但同时,他的思想已经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从认识论上看,他的思想不同于基督教的神学但丁接受了基督教的原罪和赎罪的观点,但是他引人了人的自由意志这个观念,基督教宣扬世人皆有罪,人类无法自救,需要上帝的恩典人类所能做的就是俯首跪拜上帝,祈求上帝的宽怒这就否认了人作为个体的本质比如在《神曲》一开始诗人就把迷失在森林里的原因归结为豹、狮、狼三只野兽挡道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而豹、狮、狼分别象征人类所具有的淫邪、野心、贪婪、嫉妒等丑恶的情欲在但丁看来,这些丑恶的情欲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他人生的中途横亘在他面前的。
而他的堕落也并非逃避不了的命运,而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他承认罪恶的存在,但却否认它是一种生存规定,而认为它是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但丁向我们描绘的天堂之路二自由意志十爱十信仰”二、从神曲看但丁的伦理道德观但丁以基督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准,创作了《神曲》虽然但丁遵循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但是他又从独特的视角和理念出发来理解人类的罪,恶,道德行为基督教伦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神学性,核心思想就是天国拯救的思想人类对上帝所犯下的罪孽即是前提条件在《神曲》中,亚当说“不是吃那棵树上的果子本身,而只是这种行为超过了限度”其实这番话的本质是:漠视上帝的禁令,对上帝的怀疑、否定、绝望与淡漠,便是了亚当夏娃的子孙世代相袭的重罪,基督教伦理把它看作更甚于杀人偷盗这类普通伦理概念上的罪恶,因为它是神学意义上的重罪 但丁基本上遵循了基督教的伦理观与价值观以上帝的意志作为善恶的标准,然而由于但丁对现实世界中的丑恶现象的僧恨,“他的伦理观与价值观又有超越基督教伦理观与价值观的成份,注人了自己的民族情感与世俗情怀他按照基督教观念再地狱中安排了将不信仰上帝、违背“摩西十诫”和基督教爱的原则的亡魂,但是同时他又按照个人意志大好恶报上帝的宠儿神职人员安排到了地狱,如被乌格利诺伯爵咬着的卢氏埃里大主教。
著名的叛徒犹大和托勒密爱情传说中的海伦,狄多等但是但丁又注重人的自由意志,关注人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他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维吉尔、贺拉斯等一大批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贤打人地狱之中.但他却对他们表示出极大的尊敬,称他们为“可尊敬的人”还将他们安排在地狱中唯一没有苦刑的候判所里,而且还把维吉尔奉为导师还从人道主义角度对保罗何口兰其斯佳的爱情故事给予同情,以至于感动的“倒地昏死过去”这也表达了但丁的爱情观,他肯定爱情的价值,但是又认为爱要适度这也是对基督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的挑战在听了被关饿塔中的乌格利诺祖孙三代都被活活饿死的悲惨遭遇后,他深表同情,并认为这种连诛是不合适的表达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三、综述综合来看,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但丁,在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新时期,在其伟大的作品《神曲》中向世人展示了一条宗教意义下的人类追求自由和光明,到终极幸福的道路通过其作品隐寓现实,强调人的主体应,强调自由意志,任的价值和尊严,重视道德和信仰的双重结合,在其生活的时代,打开了人文主义的第一枪,让人们听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脚步声其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我们不能脱离其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来理解但丁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应该承认侧印在世俗社会中的作用参考文献1徐葆耕 西方文学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伍鑫甫 主编 西方文学论 上册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3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史 上册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 4李玉娣 但丁与神曲 西安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9第二篇:张昊 神曲 3600字《神曲》读书报告姓名 :张昊系别:历史系班级:文博旅游学号:2011010316103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在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教皇),一只狮子(象征野心/法国国王),一只豹(象征逸乐/佛罗伦萨),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
于是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洗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了种种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和场景例如《地狱》篇中,为读者展现了阴森、凄惨、恐怖的地狱氛围和对各种犯罪灵魂惩罚手段的描写:贪色者,狂风要不停的吹着他们撞击石崖;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泼大雨的洗礼;对于吝啬和挥霍无度者,则抱着大石头相互撞击;愤怒者要被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而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则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而对于欺诈罪更是列举了十种残酷刑罚。
比方说,买卖官职的,诗人就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读之,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心惊胆战而《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的,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然而只要他们虔诚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再例如对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现了诗人想象力的非凡撒旦是经常出现在西方文学里邪恶的象征,但丁把他描写成一个有着三个脑袋的庞大怪物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黑色,一个白色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的挥动,刮起狂风,把湖水吹得都结了冰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进入了地狱的最低层对撒旦形象细节刻画的栩栩如生,独出心裁,读后,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犹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在历经三界的路途中,借对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 政治,哲学等的种种观点和态度,对当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在文学和思想上深受维吉尔的影响,所以诗人把维吉尔当作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并不断称其为:“亲爱的父亲”“伟大的老师”等。
在政治上痛恨国家的分裂者和篡权谋私者,所以就借犯买卖圣职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宣布还??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终会下地狱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而对于公正贤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诗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同时又由于诗人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现虽然《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的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在诗中,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雅特丽奇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人间的种种丑恶,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像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等等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尽管时间过去了七百多年,《神曲》里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是中世纪的人物,而就是我们周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回顾现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笔下的邪恶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也是我们时代的邪恶但丁只是替人们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心态,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善的期盼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无名的灵魂交谈,也引出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比如保罗与弗朗西斯卡动人的爱情悲剧这在但丁《神曲·地狱》第五章里描写到,维吉尔与但丁游到地狱第二圈看到一群生前犯贪色罪的鬼魂,在狂风中飘荡,撞击山崖其中有一对鬼魂向但丁飘荡过来,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男的叫保罗,出生在贵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东部的海滨城市里米尼保罗的家庭考虑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联姻,把弗朗西斯卡娶过来,给保罗丑陋的哥哥做妻子但他们在这场政治婚姻中没有爱情完全是政治利益驱动的结合而在与年轻英俊,爱好广泛的保罗的接触中,弗朗西斯卡与之迸发了爱的火花。
这件事给保罗的哥哥发现后就把两人杀害了在地狱里,他们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但丁听后,非常感动,当场晕倒了这里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他一方面认为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贪色罪,所以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受刑,同时又为他们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所感动以至晕倒,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