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docx
3页新路面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一、确定目标配合比 1. 设计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2)设计资料(3)相关试验规程 2. 技术要求 设计文件中对强度值和级配范围的要求 3. 设计步骤(1) 选择目标级配类型并构造级配曲线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P25中4.6.7(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材料,应根据当地材料特点和技术要求,优化设计混合料级配,确定目标级配曲线和合理的变化范围)、4.6.8(在目标级配曲线优化选择过程中,应选择不少于4条级配曲线,试验级配曲线可按本细则推荐的级配范围和以往工程经验或附录A的方法构造要求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P64要求,并根据设计要求采用C-B-3级配类型图1.1 C-B-3推荐级配范围曲线图(2)验证级配范围及级配中值,按单粒径配料并制作强度试件,确认级配类型合理以级配中值作为初始目标级配曲线(《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P57),以上、下限作为验证级配3)确定目标混合级配对选定的原材料进行筛分,确定平均筛分曲线,以选定的级配范围中值曲线作为目标,得到混合料的目标混合级配曲线。
分别采用3%、4%、5%、6%、7%的水泥剂量,按合成级配进行击实试验以及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4)根据各档料筛分掺配比例和级配波动范围确定混合料的上下波动曲线,并分别利用3%、4%、5%、6%、7%水泥剂量进行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为合格,生产级配不准超出此范围)5)通过强度试验及击实试验确定最优混合级配曲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的最佳水泥剂量,及同剂量情况下在材料波动上下限曲线内,混合料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的水泥剂量作为最终选定的目标配合比的水泥剂量6)根据上述试验,确定目标配合比以各档料筛分平均值曲线的级配作为目标配合比的级配,以步骤(5)确定的水泥剂量作为目标配合比的水泥剂量 a: 曲线(包括范围曲线) B:各档料掺配比例 c:水泥剂量 d:该剂量对应的强度值二、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1. 根据目标配合比各档料的比例对拌和设备各料仓进行调试和校定,确定合理参数1) 确定各档料的含水量,以确定各料仓具体供料数量,确定供料机转速2) 根据各档料的含水量,确定加水量3) 绘制标准水泥剂量±1、±2共五个点的标准曲线,确定结合料剂量,确定供料机转速4) 试验验证: A:混合料筛分 b: 含水量试验 c:验证水泥剂量 d:以筛分级配要求的转速,按目标配比选定水 泥剂量不加水干拌,并取料进行击实试验, 验证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以此为依 据进行强度试验。
e:延迟时间试验按立即压实(无闷料时间)、 闷料1小时、闷料2小时、闷料3小时后再 压实条件制作标准试件根据强度代表值制作 变化曲线来确定允许的延迟时间 2.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1)确定各料仓的比例; (2)确定水泥剂量:标准剂量上调0.5%; (3)确定最佳含水量:比标准最佳含水量上调1.0%; (4)最大干密度:以最终合成级配的击实结果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