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音学(Phonetics).docx
7页语音学Phonetics•语音学是对人类语言声音的研究•最基本的分析单位:音素(phone )•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一个音素对应的是一个发音动作•广义的语音学研究对象既包括口语的语音,也包括手语的手势•根据目前发现的人类语言,国际语音学会制定了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或 称为"国际语音学字母",见图)这些国际音标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对应,用以准确记录人类的 任何语言•在使用国际音标标注语音时,可以遵循两种方法•如果严格按照国际音标来标注语音,一般会加方括号表示(如[P ]),这种方法称为严式标音法•还有一种用斜杠(如/p/)来标注语音的方法,称为宽式标音法,T殳不代表国际音标的发音,而是一 个语言中的某个音位P bt dt 以普通话为例,汉 语拼音中的韵母a、e、i、u、ii是单元音,而声母b、p、m、f等代表的是辅音•辅音的发音过程是气流从肺腔发出到达共鸣腔,经历"成阻一持阻——除阻"的过程•从图顶端第f 大表"肺部气流音"(pulmonic consonant),我们可以看至!J辅音一般按照发音部位 (place of articulation )和发音方法(manner of articulation )两个维度进行划分•该表中的横轴表示的是不同的发音部位•辅音的发音部位指的是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根据人体的共鸣器不同的发音部位,我们把这些辅音归类 为:双唇音(bilabial)、唇齿音(labiodental)、齿音(dental)、齿龈音(alveolar)、龈后音 (postalveolar)、卷舌音(retroflex )、硬腭音(palatal)、软腭音(velar)、小舌音(uvular)、 咽音(pharyngeal)、声门音(glottal)•该表中的竖轴表示的是不同的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如果把这些不同的辅音按发音方法来归类,可以分为: 塞音(plosive )、鼻音(nasal)、颤音(trill)、闪音(flap or tap )、擦音(fricative )、边擦音 (lateral fricative )、通音(approximate )、边通音(lateral approximate ) o 塞音的发音方式是 口腔和鼻腔一开始完全阻碍,由气流冲破口腔阻碍后爆破发出;易音则是阻碍后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颤 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发颤音时,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如双唇、舌尖、小舌,迅速颤动,使气流忽 通忽塞,急速交替,形成颤音;闪音的发音方式类似于颤音,只是不连续颤动,只是闪动一下擦音发 音的阻碍是相近的发音部位形成的窄缝,气流经过口腔时从窄缝挤出,摩擦成声边通音的发音方式则 是舌尖与齿龈相接构成阻碍,舌头两边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经过形成•另外,根据发辅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且看该表中最左上角的双唇塞音【p ] [b]那一格,[p ]代表的是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清辅音,而[b ]代表的是和[p ]发音位置相同、 发音方法也相同但声带颤动的浊辅音如果以发音方式来看,可以看出塞音和擦音都可以有清浊的区分•世界上大部分语言(包括英文)的辅音都存在清浊的区别,可是普通话的辅音不以清浊来做主要的区分 方法,而是以送气与否来区分普通话里的b-p、d-t、g・k这几组塞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可以确定 都是清音但是如果把手放在嘴巴前,可以感受到这几个塞音发音时嘴巴送出的气流不同:发p、t和 k的时候能感觉到嘴巴会送出一股气流,而发b、d、g时几乎没有气流,因而称前者为送气,后者为 不送气j-q、z-c、zh-ch这三组塞擦音也是同理,皆为清音,以送气不送气来区分。 在国际音标中, 送气这一特征以一个上标的h来表示,例如,普通话的b和p分别用[p ]和[ph ]来标注(注:[ph]右上方作为上标出现的h是 f 变音符号,代表的是送气变音符号(diacritic )是为了更精确 地表现辅音和元音的发音情况,见图左下角)以下是普通话中的辅音分布,及其对应的国际音标labial1 k*ntialv«)larRctniflcxAlviolo-pilatalVelarNasalmn0StopaspiratedP''/khunaspinitcdPtkAffricateaspiratedh11— 呻(9)uiiaspi ratedA fe§(to)Ericativcf8s(c)XLiquid1J•辅音除了肺部气流音以外,还有非肺部气流音,指的是不需要从肺部送气的辅音(见图2.1第二排左侧 "non-pulmonic consonants" ) °非肺部气流音同样可以用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来区分如果以发 音方式来区分,有搭嘴音(click )、内爆音(voiced implosive )和挤喉音(ejective )使用非肺部 气流音的语言多见于非洲,非洲南部的科依桑语系(Khoisan languages )就使用许多不同的非肺部气 流辅音。 虽然普通话中不存在这些辅音,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常听到比如我们逗小孩的时候 弹舌头、表示惋惜的时候咂舌都属于搭嘴音,而我们在模仿亲晞的动作发出的“破破“的声音则是内爆 音•元音的发音方式与辅音不同,不需要经过"成阻一持阻一除阻”的过程发元音时,气流经过口 腔不受到阻碍,并且发声时各发音器官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上面提到,辅音有清浊之分,也就是声带 颤动与否的区别,但是发元音时声带肯定是颤动的,所以元音的声音都很响亮元音也有送气不送气的 区别,但是和辅音相比,发元音时的气流非常弱,我们几乎感受不到•最基本的元音每一个只有一个发音位置,称为单元音(monophthong )拼音中的a、o、e、i、u、 u就属于单元音两个或三个单元音组合一起,则构成复合元音(双元音diphthong或三元音 triphthong ),比如拼音中的aou、iuo复合元音的发音过程是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滑动,因 此复合元音也叫滑动元音(gliding vowel)•舌头和嘴唇是元音发音的共鸣腔,决定了元音的音质舌头升降(或口腔开闭)、舌位的前后、圆唇不 圆唇是区分单元音的三个维度国际音标的元音表是一个四角图(见图一第二排右测),代表的就是舌 头处在不同位置(舌位高低前后的四个极限边缘)所发出的元音音素。 而在同一个位置前后的两个元音, 比如舌高前位(四角图左上角)的[i ]和[y]则代表的是不圆唇与圆唇时的音素•我们可以通过发汉语拼音中的几个单元音来感受一下舌头和踹唇的变化试着发拼音的a,我们可以感 觉到晞巴是张着的,舌头贴着下面的;而发e,甚至i的时候舌头会抬高的,嘴巴也会变小;当我们发i 的时候把嘴唇嗽成圆形,就变成了 U ;而从U到u,我们感觉到舌头往后缩;从u到我们能感觉嘴巴 的张口变大•普通话的单元音是一个倒三角形,而非国际音标表中的四角形,因为我们的低元音a只有一个位置,没 有舌位前后之分早期的学者认为,普通话的单元音有十个,但有学者认为,普通话的元音如果仅按基 础音来计算,排除掉边际音和派生音,应该只有七个(见图)这些基础音在不同的条件下出现局部音 变产生的音素,实际来讲应视为同一音位(phoneme )的音位变体(allophone )B2Max B2Min100 70 3 0 0O1 °y BlMinU°or70a BiMax旦 100•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而音节(syllable )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即使没有受过语音 训练的人,也能很容易地感知到音节这一概念。 汉语中通常一个字对应的是一个音节,例如,"音节" 这个词有两个音节,"音”是一个,"节”是另一个;而英文的"syllable"这个单词则由[si ] - [ la ] -[bl]三个音节构成,依此类推•一个音节内部一般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以汉语为例,如果用辅音(C)和元音(V)的组合来表示汉语音节结构的话,汉语方言普遍只有CV、V、CVC、VC四种音节结构(其中V 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元音的组合)°•音节中不同的位置所允许出现的辅音在不同的方言内部存在不同的规则例如,普通话虽然一共有22 个辅音,但是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韵尾(coda )的只有[n ]和[r]]这两个身音,并且[E只出 现在韵尾,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始的声母(onset)位置上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例如粤语、闽南语和 客家语,能出现在韵尾的辅音除了 [m]、«]和[三个鼻音以外,还有[p]、[t]、[k]三 个塞音印欧语系的音节结构则要比汉语复杂得多例如,英语单词strengths [ stregO ]就包含了多 达8个音素•对于汉语音节结构的划分,中国传统的音韵研究更倾向于把汉语的音节结构分为声母和韵母(rhyme ) 两部分,即音节中元音之前的辅音为声母,元音以及元音后面的辅音合并称为韵母。 《广韵》、《切韵》 等中国历史上的韵书都是基于对声母、韵母等的划分进行编排分类的•以上我们所讨论的辅音和元音的各种区别属于音色上的区别而我们之前提到,辨识语音的要素除了音 色以外还有音高、音强和音长几个特征在语音学研究中,后面这几个属性都属于超音段特征 (suprasegmental feature ) °之所以称之为"超音段",是因为这几项语音特征的作用单位可能大 于某个语素(比如汉语的声调作用单位是音节)图2.1右下角的suprasegmantals (超音段标记) 以及tones and accents (声调和重音)这两部分列举了常见的超音段特征及其标注方法之所以要研 究超音段特征,是因为有些语言采用了某个方面的超音段特征作为区分词义的手段•首先谈谈音高在语音学研究中,我们称语音的音高为声调(tone )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分语义的 作用比如,在大部分的语言中[ma ]这个音节只有一个意思,代表的是"母亲”这个概念,或者作 为对母亲的称谓但如果我们赋予[ma]普通话的四个不同声调,在普通话的语境中,它可能分别代 表"妈”、"麻"、"马"、"骂"这四个字,具有不同的,但是固定的语义。 而如果把这带四声的[ma ]放在英语的语境中,它的区别可能只在于呼唤母亲时所带有的不同感情色彩,比如亲切、弓I起 注意、娇噤、不耐烦、愤怒、震惊、怀疑等等注意这种语气所传达的感情色彩并非是固定的,而是会 随着语境发生变化的•类似于汉语利用声调来区分语义的语言称为声调语言(tonal language )除汉语外,藏语、泰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