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包公祠导游词(3篇).docx
10页安徽包公祠导游词(3篇)安徽包公祠导游词(通用3篇) 安徽包公祠导游词 篇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进入坐落在古城开封西南隅的包公祠,我想请问各位朋友一个问题:大家心目中,咱们的青天大老爷包公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老包是个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头上呢,还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可以说是黑面威严,高大威猛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来看看这幅宋包孝肃公遗像吧! 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 看到有人在摇头,不像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他不是黑脸吗?大家知道,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
所以像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至于月牙呢,朋友们在这里看到的真人版包公是没有月牙的那么,后人怎么会弄个月牙再包公脸上呢,这肯定不是现代的整容吧 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说法:其一,说是包拯小时,包公的嫂子为了不让包公争夺财产,想害死包公,让年纪很小的包公去井里帮她捞首饰,井底两边分别刻着月牙和太阳,包拯的头正好撞在月牙上上弄出来的伤疤其二,明月在头上,实际代指明镜在心中,是为了表现他为官清正廉明,好像浩月当空的“青天”其三,说包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可以“日断阳、夜断阴”,也就是说他白天再阳间断案,夜间就到阴曹地府去断案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恐怕就只有包公知道了,呵呵! 好啦,看到有些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看咱们的青天大老爷了,我就先给大家介绍到此啦,大家就先自由活动吧,二十分钟后我们还在这里见啊,然后咱们可以去东配殿看一出好戏—包公铡陈世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呵呵,先保密,等会儿再揭晓。
安徽包公祠导游词 篇2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 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 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 府宋鉴在此修建包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 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 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 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 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 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 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园内面积 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 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 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里终日围满了参观的游人这三把铡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它与包大人须臾不离,仿佛再现了包公在开封府升堂办案的正气与威严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的庐阳正气!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
故此井名为廉泉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关于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在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此乃是1973年4月从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这块墓志刻石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地叙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补史的作用,极为珍贵碑中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两件: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 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到河南开封游览的人,多想探寻包公的遗踪,然因开封多次被黄河水淹没,目前惟一流传下来的仅一个碑石,此碑即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今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内碑上按先后顺序题刻着北宋开封府从第一任到最后一任知府183人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由于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安徽包公祠导游词 篇3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 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 体古修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 府宋鉴在此营建包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 关闭式三合院组成主修建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泥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森严不阿, 表示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 矗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跟着井水晃动,如龙飘动,俗称龙井清末举 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 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讨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 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周围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园内面积 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代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逝世不得葬大茔中不从 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 由主墓区、附墓区和治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置包拯遗骨北侧 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
全部墓园稳重肃 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坚毅之意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造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建筑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毒草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留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锁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武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依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谈论,众人改称廉泉其祠四周环水,正门朝南,西廊摆设包氏支谱、遗物、包公众训跟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材料祠四处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忘我、竟及于物,因而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货色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作风古朴,庄严正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落款记碑》,包公平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破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多少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恍如升堂期近令人颇感兴致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不日月阴阳眼,或者这才是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