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隋唐与西方风格的金银器.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1999400
  • 上传时间:2022-04-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1.1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的隋唐与西方风格的金银器                    张景明隋唐时期,在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民族有突厥、回纥(回鹘)、契丹、室韦、奚、靺鞨等,以突厥和回纥为主,在他们的遗迹遗物中,金银器占有一定的数量这一时期,随着草原丝绸之路的逐渐繁盛,中西文化、南北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并在金银制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从现有出土的北方草原金银器看,既有北方民族的产品,又有粟特、古罗马、波斯萨珊等西方风格的金银器,还有数量较多的唐代风格的金银器因此,对隋唐时期在草原地区出土金银器的分析研究,将会丰富学术界对北方草原金银器和草原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认识一、 北方草原金银器的造型艺术北方草原地区隋唐时期金银器中的生活器皿,器口变化较多,有圆口、花瓣口、椭圆口和流口,圆口和花瓣口占多数花瓣口分四瓣和六瓣,器形有盘、盆、杯圆口器有壶、杯腹部变化也较多,分鼓腹、球腹、长弧腹、弧腹,高足杯的腹较深,出现了仿生器形圈足发达,还有平底、三足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和生活场面,还有联珠纹、鱼子纹动物纹的种类有龙、摩羯、狮、猞猁、鹿、喜鹊、鸳鸯、雁、鸟、鱼、鳄鱼等(图一)龙纹只体现首部,采用圆雕的技法,眼鼻突起,龙须卷曲,造型生动活泼。

      摩羯纹较为普遍鹿的造型以瑞鹿形象出现,头顶长肉芝,肩生双翼,象征吉祥如意植物纹的种类有牡丹、石榴、葡萄、蕉叶、菊花、梅花、卷草,以牡丹和卷草居多生活场面只见狩猎情景,如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布图木吉[1]出土的金鞢躞带,在尾上饰狩猎纹,猎人骑马张弓搭箭,追射猎物联珠纹饰于生活器皿的肩部、腹底间、足缘,起装饰和隔离图案的作用鱼子纹作为器物的地纹,起辅衬的作用生活器皿的纹饰布局讲求构图对称,纹饰繁缛而层次分明,多以团花形式出现,采用环带夹单点式装饰和散点式装饰环带夹单点式装饰,只在器物内底装饰图案,其他部位空白如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鎏金摩羯纹海棠形银杯,内底心錾刻游动的摩羯,以海水为地散点式装饰,除在器物内底饰主体图案外,还在沿、腹上饰一种或多种重复出现的纹样,且讲求对称如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镇河东村窖藏[2]出土的鎏金摩羯团花纹银盘、鎏金雄狮团花纹银盘、鎏金卧鹿团花纹银盘和鄂尔多斯青铜博物馆收藏的鎏金摩羯纹银盆,后者内底心錾摩羯戏珠,以海水为地;内沿錾一周花卉纹,腹部錾相间的双鸳鸯衔绶纹和双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使刘赞向朝廷贡献的物品,说明为江淮地区的产品,后来朝廷又赏赐给边疆少数民族的上层贵族,传入北方草原地区(图三)。

      唐代金银器不仅是贵族豪华生活中的重要用品,而且皇帝也用于颁赐臣下及民族交往,大官僚为了得到皇帝的宠幸,还用金银器作为进奉之物,所进金银器还要刻上官衔姓名,陆续发现的有裴肃、李勉、刘赞、敬晦、田嗣莒、李杆等结衔署名的金银器,均属向皇帝进奉之物有时皇帝还向各地下令宣索,使地方官吏不堪其扰唐朝宝历元年(825年)七月,敬宗李湛要浙西造银盝子妆具二十事,浙西观察使李德裕说:“金银不出当州”、“今差人于淮南收买旋到旋造,星夜不辍,虽力营求,深忧不迨”[8]在唐德宗时期,进奉成风《册府元龟·帝王部·纳贡献门》贞元十二年(796年)条注:“兴元初,克复京师后,底藏空虚,诸道之有进奉,以资经费,复时有宣索其后,……进奉不息韦皋剑南有日进,李兼江西有月进,杜亚扬州、刘赞宣州、王纬、李绮浙西皆竞为进奉,以固恩泽……天下贡赋根本,既出江淮,时江淮人甚困,而聚敛不息《旧唐书》卷136《刘赞传》记载:“宣为天下沃饶;赞久为廉察,厚敛殖货,务贡奉以希恩在西安市北郊坑底寨发现的“裴肃进”鎏金双凤纹银盘底上,錾刻“浙东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大中大夫守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金鱼袋臣裴肃进”的铭文;陕西省耀县柳林背阴村窖藏[9]出土的银盘,錾刻“盐铁使臣敬晦进十二”铭文,据《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考证,敬晦于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先后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浙西观察使等。

      说明这几批金银器都是唐朝江浙地区的产品在北方草原地区发现唐代风格的金银器,反映了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从金银器的制作工艺看,突厥人“工于铁作”,金属的冶炼、制作是其经济振兴、政治强大的重要基础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高昌国接待外国客使和客商的“供食”文书中,保留有为阿波可汗派来的“铁师”提供食物的原始记录在出土的一件“供食”文书中,记录了贪汗可汗的“金师莫畔陀”曾出使高昌,在供食文书中列入上等供食等次[10]说明了“铁师”在突厥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不但擅长金属的制作工艺,还可能担任管理金属手工业制作的职官由此也能看出突厥的金银器有相当数量是自己制作的中外史籍中记载了很多突厥人使用金银器的场面公元570年,东罗马使臣在大帐中谒见室点密可汗时,“见其坐于两轮金椅上,行时以马驾之,帐幕以杂色绸绢饰之可汗当时接见罗马使臣之二室,其一中有肖像,可汗卧于金床,四金孔雀负之,门首有车,满载银盘及银制动物肖像[11]唐代高僧玄奘记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居一大帐,帐以金华装之,烂眩人目”可见,突厥贵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金银器,显示出他们对金银器的喜爱新疆昭苏县[12]出土的金银器,为隋唐时期的西突厥遗物。

      从考古学资料证实了突厥人使用金银器的历史事实在隋唐与突厥的交往过程中,突厥经常向隋唐朝贡金银器《隋书》卷15《音乐志》下记载,公元610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可汗)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物,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亿钜万《隋书·本纪》记载,公元591年突厥遣使献七宝碗《册府元龟》卷520记载,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破颉利牙帐,突厥珍物,累亿万计,多靖取之隋唐政府还向突厥贵族赏赐金银贵重物品《隋书》卷84《突厥传》记载,隋炀帝幸启民住所,“帝赐启民及主金瓮各一及衣服被褥锦采,特勤以下各有差”《阿史那忠碑》记述了忠曾受“赐金银器物数十事”《契苾明碑》记载契苾明受“赐锦袍、宝带、金银器物、杂采绫锦等数千件”《册府元龟》卷974记载:“突厥支匐忌等来朝,帝亲临宴赐金银器物、锦等有差《册府元龟》卷975记载,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突厥遣其大臣斯壁纡思来朝,赐紫衣、锦袍、绣半臂、金钿带、鱼袋七事,金银器六事类似这样的记载很多,可知突厥通过贸易、接受赏赐和战争掠夺,获得大量的金银制品[来自wwW.lw5u.cOm]公元6至7世纪,雄踞西域的突厥人对西域诸国及中亚地区的豪夺,是其金银奇宝敛聚的重要途径。

      在突厥汗国刚立国之后,击灭茹茹,占据嚈哒旧地,扩张势力至罽宾,后以室点密为西面可汗,率部占据中亚绿洲,粟特城邦都纳贡称奴盛产金银器的粟特地区便成为被奴役的对象,以至于在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发现粟特银器,这是突厥人掠抢而来的银器,与史籍和突厥文碑记载的史实相符正如《墩欲谷碑》所说:他们运回了“无数的黄金、白银、姑娘和妇人、贵重[来自wwW.lw5u.coM]的鞍鞯、珠宝”可见,突厥通过战争而四处掠抢成为其金银器的一个主要来源三、 北方草原金银器的西方风格唐朝时期,与西方发生文化交流的国家或地区有贵霜、嚈哒、突厥、萨珊、拜占廷、粟特、大食等,都是制造金银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唐代金银器有较大的影响当时,草原丝绸之路处于繁盛时期,许多西方的金银器和制作技术就是通过这条通道抵达草原地区,并南下传入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样,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金银器也通过唐朝政府的赏赐、赠送等手段进入北方草原地区,并经过草原丝绸之路将唐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因此,在北方草原地区发现了西方特征的金银器内蒙古李家营子墓葬[13]出土的银执壶、鎏金猞猁纹银盘、椭圆银杯,是唐朝时输入的粟特银器粟特地区处于中西交通的枢纽,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粟特人进行的,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发现粟特金银制品反映了这种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状况。

      银执壶,口部有流,弧形把,把上端与口缘相接处焊一胡人半身像这类壶在中亚、西亚可以见到,一般认为是波斯萨珊遗物[14]该壶的把上端直接安在口上,颈部粗短,圈足矮胖,没有节状装饰,底沿绕足饰一周联珠纹,风格更接近于粟特的产品(图四)椭圆银杯,不分瓣,也不带耳,形制特别,与萨珊和我国中原地区的长杯有所区别,形制更接近于粟特长杯在中亚撒马尔罕的片吉肯特的粟特壁画[15]中,有许多人物手持这种长杯进行饮宴折肩银罐,腹部有环形把,把上附椭圆形指垫,其风格与西安市何家村窖藏[16]出土的带把杯和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带把杯一致这种带指垫的制作手法,是粟特银器极富特色的装饰,几乎每一件银杯上都能见到,故为粟特的产品鎏金猞猁纹银盘,在盘内底心饰动物纹,周围留出空白,这种做法在粟特地区盛行,当为粟特地区的产品从李家营子墓葬出土的折肩银罐、金带饰看,又具有突厥的特征因此,这批金银器并非粟特人的遗物,而是突厥人的遗物,因为粟特地区长期受突厥统治,突厥人拥有粟特的产品属于正常现象,这是粟特银器在唐代传入北方草原地区的例证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鎏金海棠形摩羯纹银杯,呈长四曲式,深腹,圈足,内沿以鱼子纹为地,錾刻枝叶纹;腹、底间錾一周联珠纹和花瓣纹,底心以海水为地饰摩羯纹(图五)。

      四曲式长杯造型和联珠纹具有浓郁的萨珊银器特征,摩羯纹又是印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和佛教艺术的一种造像,而环带夹单点式装饰却为唐代金银器纹饰布局的特点这件银杯应该是仿制的萨珊风格的银器鎏金伎乐纹银带,带銙、尾正面以蔓草纹为地,间以鱼子纹,浮雕伽陵频迦乐舞图案,所持乐器分别有鼓、钹、阮咸、笛、笙、箫(图六)伽陵频迦”是印度梵文音译,意为美音鸟、妙声鸟据说此种鸟在壳中时就能鸣叫,声音清婉美妙,一切鸟声都不能及在佛教中,有的经典用伽陵频迦的鸣叫声比喻佛、菩萨的妙处,有的经典认为伽陵频迦是极乐世界净土的鸟类而在藏传佛教中,伽陵频迦的形象为人首鸟身,寺院中常见随着佛教文化传入我国,在器物、壁画上装饰带饰的形状却是中原地区汉式风格,集中西文化为一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水磨沟口墓葬[17]出土的罗马金币,从图案花纹及铭文看,为东罗马皇帝列奥一世(公元457—474年)时所铸金冠饰上的鳄鱼纹,周边錾圆点纹,在我国传统的金银器纹饰中不见,应为西方的传入品嵌宝石金戒指,宝石上刻人像,头蓄长发,作行走状,这种戒指在古罗马、波斯地区尤为流行银高足杯,与西安李静训墓[18]出土的金、银高足杯相近,腹部有一道凸棱,从形制看接近于黑海地区和古罗马-拜占廷的同类器(图七)。

      在黑海沿岸的彼尔塔瓦市郊出土有四件金、银高足杯[19],在腹部有凸棱;意大利佛罗伦萨皮蒂宫银器博物馆收藏一件玛瑙高足杯,为公元9至11世纪的拜占廷产品,足部以鎏金银、铜制作,腹部有凸棱与水磨沟和李静训墓出土的金、银高足杯相似这种高足杯最初应该是罗马风格的器形,后被拜占廷(公元395-1453年)所沿用由于萨珊控制着中国通往拜占廷的通道,对中国境内的高足杯的影响可能是间接进行的,故有人认为水磨沟口墓葬出土的银高足杯属于萨珊的输入品[20]在与银高足杯同出物中,还有罗马金币、鳄鱼纹金冠饰、金戒指、刀鞘、铜环等,原报告说:“尸骨旁没有发现棺椁等葬具的痕迹,或许是一个商队的商人暴死于路而加以掩埋的根据死者身上携带的如圈足银杯等物品,掩埋时间,可能为隋唐时代或稍早一些金币是罗马列奥一世时所铸,与中国发现的其他阿拉伯时代的仿制品不同,加之金冠上的纹饰非中国风格,又有罗马特征的金戒指,而且是商人随身所带,断定为拜占廷的制品应该没有问题坝口子村出土的四枚波斯萨珊银币,从正背面图案和铭文看,其中一枚为萨珊第十九个国王卡瓦德一世(公元488—531年)复位后所铸,另三枚为库思老一世(公元531—579年)时的铸币。

      在唐代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北方草原地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