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x
7页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两课时)赵丽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500 mL 烧杯,100 mL 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药匙、剪刀、大烧杯、火柴、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燃烧及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第一课时[以熟悉的火为载体,创设情境][导入]火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古代原始人钻木取火到现代宇宙飞船上天;从用火取暖到奥运无色焰火,火对人类的作用非常大,但是火不仅能够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为火灾,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高楼大厦变为废墟,而火实际上就是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那我们如何来驾驭燃烧,控制烈火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七单元的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设问]有关燃烧,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我前面学习的有关燃烧的实验吗?[学生]记得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设问]还记得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吗?下面大家就说出这几个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学生]那草稿纸书写后回答都有氧气参与,都有可燃物,都是氧化反应,都发光放热[提问]根据这些燃烧的相同点,大家归纳一下燃烧的定义[学生]燃烧就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反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一、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过渡]那你们的课本、课桌能不能燃烧?那为什么现在没有燃烧?酒精灯可以燃烧,那我如果把酒精灯里的酒精换成水,还能不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能,因为燃烧需要条件[评价]非常好,那么到底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活动与探究 二、燃烧的条件1. 器材:500 mL 烧杯一个,100 mL 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2.方案:在 500 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 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如课本 P124图[学生观察][总结,思考,讨论][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汇报交流][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答案: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 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 200℃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2.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评价]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思考的热情[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家动动脑子想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讨论][结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最后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评价]非常好,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注意: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课本 P125的表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乙醇(酒精) 无烟煤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700~750[课堂练习] 1. 在古代,人类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 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2.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瓶无水酒精,它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过渡]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汁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的原理”[板书]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老师追问]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第二小组:降低温度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 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 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第五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第五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
[板书]1. 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 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设问]那么,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进行,一是可燃物,二是有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所以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 1、4、5 题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 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教学反思】通过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归纳燃烧的定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取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有关问题设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可以对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改进,避免空气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