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80509677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降低,或者提高例如,视觉感受性可在听觉影响下发生变化讨论证明,弱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视觉的颜色感受性,而剧烈的噪音可使视觉的差异感受性显着降低因而,教师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 一般来说,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二)适应 同一感受器,也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转变,有时表现为感觉完全消逝,如古话所说“如入芝兰之室久已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是嗅觉感受力的完全消逝 适应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例如,把手放入冷水中,由冷刺激引起的感觉会慢慢下降又如,从半暗的房间进入亮处,最初看不见东西,以后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才能辨别四周状况 适应还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例如,初进入暗室时看不到东西,在弱刺激的影响下,眼睛的感受性提高了,因而慢慢能看到东西了,这称为暗适应。

      教师在带着儿童进入较暗的场所,如电*、放幻灯的场所或暗室时,要留意视觉适应现象,稍稍停留一下再行动,使眼睛能先适应又如,让儿童嗅闻某种气味,不要闻得太久,以免因适应而辨别不出 (三)比照 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比照现象例如,白和黑、红和绿、冷和热、甜和酸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可以使两种感觉更加剧烈红花绿叶相衬会更加艳丽吃了酸的再吃甜的,便感到更甜 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制作教具或布置活动室时,就要留意“比照”规律例如,白底的贴绒教具上面贴黑色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的图形便不鲜亮 (四)敏感化 敏感化是指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这说明感觉的可训练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感觉的补偿作用而引起的例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殊兴旺另一方面是由于特别训练而引起的如染色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实际熬炼,可以区分40~60种黑色色调;美术家对于比例估量特别敏感,可以区分物体大小的~的变化教师要重视感知觉训练,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感知力量 二、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 人在感知事物时,并非是面前全部的刺激都能同时被清晰地反映,人总是清楚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背景的反映则不甚清楚。

      对象是感知的中心;背景则是衬托的局部如,教师上图画课,画在黑板上的图是幼儿知觉的对象,而黑板与墙壁等是作为背景呈现在幼儿的视野中假如幼儿凝视图中的一个人像,这个人像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图中的其他人或物便成为背景 应当留意,在一般状况下,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越简单被区分出来这种差异可以是颜色上的差异,也可以是外形、大小以及声音凹凸等方面的差异反之,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小,则对象越难分出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花之所以简单被感知,就是由于它和绿叶有明显差异 此外,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简单被知觉为对象如仲夏之夜,繁星满天,一颗消逝的陨星很简单被人感知 刺激物本身的组合形式,也是使一些刺激构成对象的重要条件在视觉刺激中,但凡距离接近或颜色、形式一样或相像的简单成为完整的知觉对象例如,在行人如流的大街上,一队上穿白衬衣,下穿蓝裤,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排队前进,很自然地引人留意,成为知觉对象,在满街行人的背景中被区分出来又如,眺望一条伸向远方的大路,路旁两排整齐的树木,简单成为知觉对象,从整个原野的背景中区分出来假设远远驶来一辆汽车,这个正在运动着的汽车也很简单从静止的背景中区分出来,成为知觉对象。

      听觉方面,刺激物在时间上的接近,也是从背景中分出对象的条件例如,幼儿唱出一首儿歌,很简单在吵闹的背景中被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 教师在讲课、板书、板画、制作挂图、运用教具时都应当遵循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的规律讲课时,重要的内容要加重语气,辅以适宜的表情、手势,使从其他内容中突出出来板书、板画或绘制挂图必需在颜色、线条、大小以及位置等方面多加考虑,应当用背景把知觉对象衬托出来,使幼儿对知觉对象能够明确熟悉,简单把握对年小的幼儿尤其要留意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知觉的内容不能太简单,以便于他们学习和把握 三、过去阅历和对对象理解的规律 在知觉事物时,不仅反映对象整体,也反映对象的意义,而且往往只要感知对象的某些局部或一些主要属性,就可以把整个对象完整地反映出来例如,我们听别人说“儿童是祖国的盼望,民族的将来”,“教师是园丁”等语句时,虽然没有把每个字都感知清晰,却能将全句完整反映出来这就是由于有过去阅历的补充,靠着过去形成的临时联系,能够充实当前知觉的内容,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因此,要使幼儿对当前的知觉对象能够正确而快速的理解,平常就必需从各方面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例如,组织幼儿参观、巡游,扩大幼儿视野。

      在教学中,尽量充实教材内容,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这样有利于幼儿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四、语言和直观相结合的规律 在幼儿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教师要作言语指导,使语言和直观结合起来,这对幼儿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也很重要这是由于言语指导对幼儿的感知具有以下作用:(1)指明感知的方向,明确观看的任务;(2)供应有关学问,诱发过去阅历,使幼儿能完整地、深入地熟悉对象;(3)调动幼儿感知的乐观性,不顾干扰,坚持观看;(4)指导幼儿口头总结观看结果,稳固感知成果 总之,感觉和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而引起的脑的反映感觉是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脑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感知觉是熟悉的开端,是一切心理现象的根底幼儿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良好的训练影响下明显地进展着教师进展训练和教学工作时,要考虑幼儿感知觉的进展特点,同时要发挥学前训练的作用,促进幼儿的感知觉向前进展 思索和争论 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用? 2.试以听觉为例,说明分析器的活动 3.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 4.幼儿辨色力量的进展有什么特点?教学上应当留意些什么? 5.说明幼儿观看进展状况。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观看? 6.依照感觉比照规律,幼儿训练中应留意些什么? 7.绘制教学用图时,怎样才能突出重要局部,引起儿童留意? 课外作业 到幼儿园见习时,观看并分类记录:哪些嬉戏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受到熬炼和培育记录活动时要分别注明适用于什么班的儿童,可使什么感知觉受到熬炼和培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