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今赵姓名人汇编.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666880
  • 上传时间:2018-03-3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65.5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古今赵姓名人汇编 家族网编辑部整理——简单版 赵衰(?-前 622),春秋时晋国卿即赵成子,字子余,亦称成季、孟子余随从公子重耳(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多得从者之力,他和狐偃尤称首功任原大夫,亦称原季后任新上军之将和中军之佐,败秦师于彭衙曾推荐先轸、栾枝等人,帮助文公创建霸业 赵盾,春秋时晋国执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2 年,代其父为晋国执政襄公死,他开始拟立襄公弟雍,后太子母缪嬴不让,复立太子,即灵公执政期间,数与秦战前 607 年,其弟赵穿以兵杀灵公,太史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同年,使其弟赵穿迎立襄公弟黑臀为君即晋成公 赵武(?-前 541),春秋时晋国大夫、将领即赵文子,亦称赵孟,赵朔子晋景公讨灭赵氏,他随母庄姬(晋成公女)畜养于公宫后被继立为赵氏后嗣,历任新军、上军之将,后执晋国政晋平公十二年(前546)与楚屈建(即子木)主持弭兵之会 赵鞅(?-前 477),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即赵简子,又称赵孟景叔之子任晋卿,长期执掌国政其时六卿强大,公室益卑,前 514 年诛灭公族祁氏、羊舌氏,分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族为大夫其后六卿内部互相兼并,以兵击败范氏、中行氏。

      前 494 年围范氏、中行氏于朝歌,次年,在铁地誓师,击败护送粮饷给范氏、中行氏的郑兵,范氏、中行氏遂奔齐赵氏封地进一步扩大,为此后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赵雍(?-前 295),战国时赵国君主即赵武灵王前 325 年即位,以为应“随时制法,因事制礼”亲自提倡“胡服骑射”(《史记·赵世家),移风易俗,改革军制,国力渐强先后灭中山,破林胡,败楼烦,拓地至燕、代并先后助立燕公子职为王(燕昭王)、秦公子稷为王(秦昭王)后让位给少子何,自号“主父”,引起内乱,被困沙丘(河北平乡)宫,饿死 赵括(?-前 260),战国时赵将别名马服子,马服君赵奢之子空谈其父所传兵法,实际不会指挥作战把国王赏赐金帛,买进上好宅田赵孝成王六年(前 260),赵中秦反间计,用他代廉颇为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包围,突围不成,被射死赵军四十万都被俘坑死 赵胜(?-前 251),即平原君,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宗室大臣惠文王弟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云集惠文王死,相孝成王,封邑东武城(今河北故城西南)秦军围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胜散尽家财,遣使、门客毛遂告援魏、楚,坚守三年,遂解围 赵奢,战国时赵将初任赵田部吏,主治国赋。

      后任将军,善于用兵前 210 年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位昔阳县南),他奉命增援,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驰奔前线,居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封马服君 2 赵高(?-前 207),秦宦官本赵国人以母受刑为官奴婢,兄弟数人亦被宫刑秦始皇以他通狱法,任为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公元前 210 年,始皇死,与李斯伪造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任郎中令,居中用事,控制朝政,掌握大权后杀李斯,任中丞相;不久又杀二世,立子婴为秦王旋为子婴所杀一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即秦律的“隐官”,系在隐蔽处工作的工匠 赵充国(前 137-前 52),西汉名将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善骑射,好兵法,有谋略,知夷事武帝时,以击匈奴功,拜中郎将后与霍光定策,迎立宣帝,封营平侯西羌叛,充国自请征之,至金城图上方略,旋即招降罕并,击破先零,复奏陈屯田十二,便为储粮制敌计会帝别迁将破羌,后回里,卒谥壮 赵佗(?-前 137), 南越国王 真定(河北正定)人 亦称尉佗 秦时为南海龙川令、 南海尉 秦亡, 据南海、桂林、象郡,建南越国,自为南越武王汉初,刘邦派陆贾将其招抚,封南越王吕后时,背汉自立为帝,攻掠长沙,与汉并立。

      文帝时,又遣陆贾将其招抚景帝时,归汉称臣 赵禹(?-约前 100),西汉司法官斄县(今陕西武功西南)人景帝时,任丞相史,称其廉平武帝即位,以刀笔吏积功迁御史,历任太中大夫、廷尉等职为人廉傲,不受私人之请,家无食客,治狱严峻,而执法称平曾和张汤共同编订律令,作有《朝律》后卒于家 赵过,西汉农学家籍贯和生卒年不详武帝末搜粟都尉汉崔寔《政论》: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按“三犁共一牛’即三脚耧又《汉书·食货志》记载:“过能为代田,„„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大致当时由他主持或设计,创造了三脚耬,并改进其他耕耘工具,还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都起过一定作用 赵飞燕(?-前 1),汉成帝皇后善歌舞,以体轻,故称“飞燕”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后立为皇后平帝即位,被废为庶人,自杀 赵苞(?-177),东汉臣甘陵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威豪从兄宦官赵忠为“十常侍”之一,他深以为耻,不与往来初举孝廉,后任辽西太守其母、妻赴辽西时,途中为鲜卑贵族劫质,载以进攻他仍坚持抗击,其母亦遥勉以忠义,母、妻因被害鲜卑破后,他葬母事毕,呕血而死 赵壹,东汉辞赋家。

      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礼县)人初为郡吏,曾上计于京师,以博学口辩为士大夫所仰慕壹正直不阿,曾“屡抵罪,几至死”,虽受袁逢、羊陟举荐,十辟公府而不就著有《解摈》、《刺世疾邪赋》及箴、诔等各体文十六篇 赵岐(?-201),东汉经学家字邠卿,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 初名嘉,字台卿,后因避宦党唐衡迫害,遂改名桓帝、献帝时历任并州刺史、太常等职精通经学,著有《孟子章句》、《三辅决录》等 3 赵云(?-229),三国蜀汉将字子龙,常山真定(属河北)人初依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攻荆州,备大败于当阳长坂,他力战救出甘夫人及刘禅从备取成都,定益州,夺汉中,骁勇善战,屡立大功刘备称赞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志·赵云传》)官至镇东将军卒,追谥顺平侯 赵爽,三国吴数学家一名婴,字君卿,籍贯不详曾著《周髀算经》,他对勾股定理有关勾股弦之各种关系式和二次方程解法都有几何学之证明 赵文渊,生卒年不详,北周书家字德本,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曾任丞相府法曹参军天和元年(公元 566 年)以题榜有功,除赵兴郡守擅长楷隶,当时碑文多出其手,西魏时奉命编定六体书法字典 赵嘏,唐诗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武宗会昌四年(844)进士,宣宗大中年间官终渭南(今陕西渭南,位西安东北)尉,世称赵渭南,卒年四十余岁。

      他的诗和许浑同调,《全唐诗》称其“为诗赡美,多兴味”后得杜牧赏识,呼为“赵倚楼”,而实际上他的诗风也多少接近杜牧,如在《寄归》一诗中:“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其五言成就低于七言著有《编年诗》二卷、《渭南集》三卷 赵匡,唐经学家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字伯循官洋州刺史曾补订啖助所撰《春秋集传》和《春秋统例》,并自撰《春秋阐微纂类义疏》遗说保存在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中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另辑存一卷 赵幹,五代南唐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961-975 年间(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学士擅画山水,长于布局,其所作画多为江南一带之楼观、舟船、水村、渔市等景物,并点缀花竹,具有烟波浩渺之胜存世作品有《江行初雪图》,描绘渔民在雪天捕鱼之辛勤劳动情况 赵延寿(?-948),五代时后唐将领常山(今河北正定)人本姓刘,为赵德钧养子曾任后唐枢密使,镇守徐州后与德钧降契丹,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进大丞相,导契丹南下攻后晋,企图代晋称帝契丹灭晋后,任为中京留守契丹主死,自称权知南朝军国事不久为契丹永康王耶律阮所执,死于契丹 赵普(922-992),北宋臣字则平,幽州蓟县(天津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掌书记,参与策划陈桥兵变。

      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为宰相协助赵匡胤制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战略;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等剥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势力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太宗朝,又两度为相《宋史》赞其“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赵匡胤(927-976),宋开国皇帝即宋太祖性孝友,有勇略后周世宗时,从征淮南、扬州、寿春(今安徽寿县)、濠泗等处,屡立大功官至检校太尉,节度归德显德七年,出师御契丹,次年陈桥驿诸军拥之还朝,乃受周禅即帝位,国号宋先后平定荆南、南汉、江南等处,群雄相继灭,至此乃告一统天下既定,以文臣知州事,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绝祸患之源,务农兴学,轻刑薄敛,与民休息在位十六年崩庙号太祖,又称艺祖 4 赵昌,北宋画家广汉(四川广汉)人擅画花果,兼工草虫师法滕昌祐,亦效徐崇嗣“没骨法”常在晓露未干时观察花卉,调色摹写,自号“写生赵昌”精于敷彩、晕染,明润匀薄而色若堆起,惟笔迹柔弱存世作品有《杏花图》、《蛱蝶图》、《岁朝图》等 赵抃(1008-1084), 北宋臣 字阅道, 号知非子 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景祐进士, 累官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时称“铁面御史”。

      治平初知成都府,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神宗即位,擢参知政事有《御试官日记》、《清献集》 赵令穰,北宋画家字大年,汴京(河南开封)人官崇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多藏书法名画,与苏轼、米芾等交游擅作设色平远小景,风格清丽亦工雪景,笔调似王维;兼善墨竹、禽鸟,学苏轼小山丛竹,亦有情致存世作品有《湖庄清夏》、《春江烟雨》等 赵明诚(1081-1129),宋金石学家字德父,密州诸城(今诸城)人宋徽宗时尚书右仆射(丞相)赵挺之之季子少为大学生,先后任鸿胪寺少卿、莱州太守、淄州知事、潮州军州事等职与妻李清照同好金石图书,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甚富曾仿欧阳修《集古录》例,编成《金石录》三十卷 赵鼎(1085-1147),南宋臣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属山西)人崇宁进士迁洛阳令高宗立,权户部员外郎,累迁御史中丞绍兴四年(1134)拜相八年与秦桧论和议持异,罢节奉国军十七年移吉阳军,知秦桧不容,绝食卒《宋史》载其题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著《忠正德文集》 赵伯驹(?-约 1173),南宋画家为南宋宗室,高宗(赵构)时,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善画山水,学唐李思训父子笔法,秀劲工致,布景周密,着色清丽,改变了唐人浓郁之风。

      兼工花果、竹石禽鸟,并精画人物传有《江山秋色图》,前人提为赵伯驹所作其弟伯骕,字希远,亦擅画金碧山水和界画、人物,尤长于花鸟,着特工,与兄齐名,现存作品有《万松金阙》图 赵汝愚(1140-1196),南宋臣字子直,饶州余干(江西余干)人乾道进士绍熙二年(1191),召吏部尚书五年拜右相为韩侂胄诬谪永州,途暴卒方孝宗崩,光宗疾,大丧无主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辅宁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谓盛矣”(《宋史》) 赵秉文(1159-1232),金文学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字周臣,号闲闲老人大定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同修国史曾建言行迁都、导河、封建三事知贡举,改取文风峭丽者,被劾致仕后复职,为翰林学士与杨云翼同掌文柄,进《龟鉴万年录》、《君臣政要》工诗文、草书著述颇富,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温州永嘉(今浙江)人绍熙进士,历高安推官与徐照、翁卷、徐玑合称“永嘉四灵”反对江西诗派的艰涩生硬,推崇晚唐贾岛、姚合的诗比较擅长五律,多闲逸写景之作,风格亦近贾岛、姚合著有《赵师秀集》、《天乐堂集》(已佚)。

      今存《清苑斋集》 5 赵孟坚(1199-1267 前),南宋画家嘉兴海盐(今属浙江)人,字子固,号彝斋太祖十一世孙宝庆进士曾为湖州掾,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嗣为御史所劾,罢归后曾作贾似道幕僚工水墨梅、兰、竹、石,取法扬无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