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金融学识:概念、测量方案和实证研究述评.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8206431
  • 上传时间:2021-1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4.31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金融学识概念、测量方案和实证研究述评 陈三毛摘要:在家庭金融领域,金融学识作为分析个人、家庭金融决策能力及其后果的理论框架正在不断演进之中金融学识并不等同于金融知识,至少包含知识和能力应用两个层面目前对金融学识水平的测量方案包括主要测量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知识掌握程度的初级方案,在金融知识测评基础上加入更多涉及金融应用能力方面考察指标的高级方案,以及用代理变量进行测量的间接方案对各国的大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金融学识水平还普遍较低;消费者的金融学识水平存在年龄、性别差异,并可能因族裔、地域甚至宗教信仰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金融教育作为提升消费者金融学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关键词:金融学识;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教育:F830 :A :1006-3544{2015)04-0025-07一、引言在金融研究领域,家庭金融成为继公司金融、资产定价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则进一步激发了研究者对于家庭金融、消费者金融行为的研究兴趣反思金融危机,尽管原因种种,但消费者不可持续的金融行为难辞其咎,正是大量低收入购房者无法偿还其抵押贷款,引致了美国次贷危机,进而蔓延成国际金融危机。

      所以,消费者的金融决策和选择不仅事关自身福利,也与金融体系的稳定休戚相关,个人、家庭金融行为的可持续性是整个宏观金融稳定的基础怎样保证个人、家庭的金融消费、投资活动稳健理性,实现家庭金融财务安全?怎样才能提高消费者的金融决策水平,达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界开始从金融决策的主体——消费者个人、居民家庭自身的角度,探讨实现这些目标的条件根据经济学的理论,消费者关于消费、储蓄的决策,实际上是一个不确定性条件下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求解问题,在现代金融经济中,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决策不仅要求决策者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还必须对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有足够的认识,例如理解价格、通货膨胀、市场风险、名义和实际利率等概念和原理,因而金融学识(Financial Literacy)这个概念应运而生金融学识理论重视分析消费者的金融素养、金融技术、金融能力和金融知识等在达成个人、家庭良好金融状况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阐释消费者进行良好金融决策的能力和达成家庭稳健财务状况的可能性与金融学识相关的理论、政策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也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2008年1月22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令,成立美国总统金融学识咨询委员会(the U.S.Presi-dents Advisory Council on Financial Literacy,简称PACFL),以期全面提高美国公民的金融学识水平,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Dodd-Frank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该法案要求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并在该机构中成立专门的金融教育办公室,以有效改善消费者的金融学识水平,同时要求货币监理署研究如何有效教育美国民众使其更好地管理个人金融事务,并就改进金融教育提出策略和建议。

      正是复杂的金融世界与民众金融学识匮乏之间的巨大反差迫使西方国家政府纷纷采取行动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金融学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总结金融学识理论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并对金融学识研究的未来进展进行展望在一个金融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世界,在一个个人、家庭需要更多地为自身财务安全负责的时代,有理由相信,有关金融学识的研究将是家庭金融的一个重要课题二、金融学识的概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看成是开启消费者金融学识讨论的时代在当时,美国的政府部门意识到金融教育有助于消费者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避免不良金融后果,所以自1950年起将个人金融、经济学、消费者教育等纳入K-12的课程体系之中在今天看来,这些政策或研究应该纳入金融学识这个研究框架之内,但是直到1992年,英国学者Noctor等才首次提出金融学识概念1997年美国Jump$tart协会对金融学识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进行了实证的测量设计从此,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渐成大观在金融学识理论形成初期,研究者对此概念表述各有不同金融知识(Financial knowledge)则是另一种最通常的提法例如,Hilgert等(2003)研究了美国消费者的四种金融行为即现金流管理、信用管理、储蓄和投资,他发现金融行为与金融知识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关系,消费者金融知识越多,就越有可能保持良好的金融行为,在此研究中,他实际将金融知识等同于金融学识。

      Lusardi和Tufano(2008)研究了美国消费者的金融财务经验、有关债务方面的金融知识与其自身债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他们也将金融知识当成金融学识来看待也有研究者将金融学识看成是一种能力金融学识概念的首倡者Noctor等(1992)将其定义成有关货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可靠判断和有效决策的能力Mandell(2007)对“金融产品种类越多越丰富对于消费者则越有利”这个假设检验时认为,很多消费者可能缺少评估新的复杂金融工具的能力,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或多大程度上利用这种金融工具时很难做明智的判断,这便可能影响消费者自身的长期福利,这种能力在Manden看来便是金融学识随着研究的进展,金融学识这个理论概念包含的内容可谓林林总总Remund(2010)对2000年以来的理论文献梳理后认为,研究者对于金融学识定义有以下五种:(1)关于金融概念的知识;(2)对金融概念进行表达沟通的能力;(3)管理个人金融的才能;(4)做出合适的金融决策的技能;(5)对未来金融、财务的需要进行有效规划的自信但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进行金融学识的相关研究时,根本对此不作定义,Huston(2010)对1996~2008年间71篇涉及金融学识的研究文献统计后发现,72%的文献并没有作出定义,只有13%的文献进行过定义,而还有15%的则作过某种程度的讨论。

      有关金融学识的讨论迫切需要清晰、统一、标准化的理论概念,这是所有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评估相关政策的基础,也是金融学识研究继续发展的关键为此,美国PACFL(2009)呼吁研究者、政府机构、私人部门和社会团体等在以下意义上使用金融学识定义:金融学识是关于经济与金融概念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其他金融技术从而为保证终身的金融福利进行有效管理金融资源的能力从美国PACFL的定义和研究者对此概念的探讨来看,对金融学识的定义要厘清以下这几方面的关系1)金融学识的含义应该包含两个层面,即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金融知识只是金融学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并非等同于金融学识;金融学识的应用层面意指,个人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和自信——能够利用其所积累的金融知识进行金融决策2)金融学识与认知能力、金融教育、金融行为、金融福祉等概念是相互区别的,又相互联系以往大众媒体或学术刊物很大程度上将这些概念混用,这也是造成金融学识概念多样化的原因金融学识是个人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是专门化的人力资本,在金融活动中得到应用和实现,它不同于数理计算等一般的认知能力,尽管数理计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个人金融学识的积累个人的金融行为确实受制于个人的金融学识,但是影响个人金融行为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这包括社会和制度的因素,家庭、同事和朋友的影响,自身行为或认知的偏差,自我控制问题等等,所以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良好金融学识的个人可能并不必然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采取行动。

      某种金融行为导致某种金融后果,从而达成某种状态的金融福祉,但是考虑到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金融行为显然有别于金融后果、金融福祉金融教育则通常被看成是提升金融学识水平的手段或方法,OECD(2005)认为,金融教育是这样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对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概念的理解得到改善,通过获得信息、建议和目标指导,培养自身的自信和技能从而对于金融风险和机会更善于识别和把握,做出可靠的金融选择,采取有效的行动达成自身的金融福祉三、金融学识水平的测量方案(一)测量工作现状对消费者金融学识水平进行测量这项工作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1990年起,美国消费者联盟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人口进行消费者知识调查,调查问卷中包括了消费者个人金融专题,其中涉及消费者信用、银行账户、保险以及消费支出,这是涉及金融学识最早的实证测量工作1997年美国Jump$tart协会开始对美国中学生进行每两年一次的金融学识水平的测查,自2008年开始这种测查扩展至美国的大学生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月度调查则更为大家所熟知,2001年底开始该调查中就加入了一组所谓的“金融智商”问题,用来检测消费者的金融学识水平其他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展开了消费者金融学识水平的测量工作。

      在澳大利亚,ANZ银行在由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消费者行动法中心等机构代表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迄今已经开展了4次全国范围的消费者金融学识调查(分别是2002、2005、2008、2011年);在瑞典,瑞典金融监管局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进行了对1000个家庭的金融学识调查,至2011年,在该监管局主持下,由Svenskt Kvalitetsindex公司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金融学识调查至2005年,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已有半数国家响应其秘书处的要求在本国开展金融学识的调查,OECD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布金融学识的比较研究报告当然,还有更多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甚至企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展开过不同规模的消费者金融学识水平测量工作在此,本文根据测量内容和方法将这些测量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类别,姑且称之为初级方案、高级方案和另类方案二)初级方案所谓初级方案主要是测量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前述美国消费者联盟、Jump$tart协会等的调查可归入此方案Lusardit和Mitchell(2004)的测量方案就是一个典型而且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初级方案,他们在健康与退休研究调查问卷中加入三个问题以评估50岁以上美国人的金融学识水平,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假设您将100美元存入储蓄账户,年利率为2%,如果将这笔钱一直存入不取用,那么您认为5年后将取到:超过102美元,正好102美元还是不足102美元?(2)假设您储蓄账户的年利率为1%,而年通货膨胀率为2%,那么一年后,您用这账户中的钱能够买到比今天更多、一样多还是更少的东西?(3)您认为以下说法是对还是错?“购买一家公司股票而获得收益总比购买股票基金来得安全”。

      这三个问题分别测查了消费者对于三个核心金融概念的理解,即复利、实际收益率和风险多样化由于其问题设计简单明了,又直指金融知识的核心,所以这三个问题被国际上多个金融学识测评项目所应用,被称为金融学识测评的“三大问题”2009年,美国的国民金融能力研究项目对美国成年人口展开了金融学识评估,在以上三大问题基础上又加入了检测消费者是否具有抵押利率和债券价格知识的两个问题:(1)抵押贷款15年内偿还要比30年内偿还每月负担更多的月供,但15年内偿还所支付的总利息要少,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2)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通常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两者没有关系)?从“三大问题”上升到“五大问题”可以更好地估计消费者具备的金融知识,但是生活中金融决策需要的金融知识远远超过以上五个方面,所以如果条件许可,研究者通常会在测评项目中加入更多的金融知识问题例如,“三大问题”的设计者Lasardi等在由兰德公司组织的金融学识测评项目(ALP)和荷兰DNB家庭调查问卷中加入有关股票市场、基金运行机制、资产定价、资产价格波动、长期收益,等等更为复杂的金融知识问题三)高级方案初级方案无非就是在操作、实证层面上将金融学识等同于金融知识。

      然而,正如前述,金融学识应该是一个比金融知识更综合的概念,将消费者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金融学识水平的衡量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