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7449088
  • 上传时间:2023-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中国通史整合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ﻫ 阶段特性:先秦是指国内秦统一此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老式文化的基本精神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本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性: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互相交流,浮现融合的局面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华阶段特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华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华,对外交往浮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阶段特性:是国内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国内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在领先地位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阶段特性: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华,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性: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ﻫ2、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和摸索阶段特性: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ﻫ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阶段特性: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获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社会主义的曲折摸索:曲折的道路,成功的摸索阶段特性:从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前(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摸索时期。

      有成就,也有教训2、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崛起阶段特性: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期开放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ﻫ2、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阶段特性: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定改造世界2、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阶段特性: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ﻫ1、20世纪上半期经济模式的摸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摸索阶段特性:20世纪上半期(1917~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种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典型的特点1、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美苏争霸、多极化和全球化交相辉映阶段特性: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互相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1、因素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因素ﻫ(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ﻫ(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浮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因素(4)中国古代老式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因素(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因素ﻫ(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因素(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因素ﻫ(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因素和条件(10)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和条件(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因素ﻫ4)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识中国社会的巨变(6)多角度地结识三民主义ﻫ(7)如何结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8)如何结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如何结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侵权与制衡”原则(10)如何结识斯大林模式(11)全面结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