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末唐初官员王度生平简介.docx
5页隋末唐初官员王度生平简介王度这个人在中国古代知道他的人不多,史书上也没有关于他的很多记载,不过他写 的一本小说却很有名,那就是隋唐时期少有的一部志怪小说《古镜记》0人们对王度的生平知之甚少,连他具体的生卒年月也不清楚,只知道他在隋文帝时期 做过御史,后来还参与过编修国史,所以文采应该是不错的,除此之外,便没有他更多的 记载了他本人也想他写的小说一样神秘莫测《古镜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部承前启后的小说,它继承了晋朝干宝的《搜神 记》中的想象奇绝,天马行空,同时乂颇具文采,文风古朴细腻,被后来著名的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所借鉴,所以《古镜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研究隋唐 时期的才子小说提供了史料虽然《古镜记》里面有很多荒诞不经,不可思议的地方,并 旦有些也经不起推敲,文字也显得拖沓无聊,但是不管怎么说,《古镜记》的重要性还是 不言而喻的,它仍然不失为中国古典优秀小说之一《古镜记》里面记载了作者偶然得到一面神奇的古镜,这面镜子所到之处,无论什么 妖魔鬼怪都要显出原形,而且更神奇的是,这面镜子还能击退瘟疫后来这面古镜乂突然 发出几声悲伤的叫声就无缘无故消失了,再也没人见过它。
这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显然 作者对驾驭故事的能力不够高明《古镜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志怪小说,这部小说继承了晋朝干宝《搜神记》的优点, 加以发挥,想象丰富,在隋唐的传奇小说泛滥的背景下独树一帜,因此知名度很高,它的 作者就是隋代人王度王度原本是一名在隋初的一名御史,他才华横溢,还曾经参与过编写史书,后来更是 位居高官,不过他本人却还不如他写的一本小说出名,这本书就是中国古典名著《古镜 记》这部小说记述的事情非常奇特,在当时就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王度在书中介绍自己无 意中得到一面古代的铜镜,这面镜子能够使妖魔鬼怪显出原形,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什 么妖怪就怕这面镜子,因此王度一路上斩妖除魔,做了很多好事,所以得到皇帝的重用, 坐上了大官这面镜子的神奇之处还不止这样,它还能够消除症疫,所以当时很多人都想 目睹这面镜子的风采后来王度将这面古镜借给了自己的弟弟王绩,王绩一路上也凭借这面神奇的镜子除掉 了很多妖魔,后来王绩回到长安,把这面镜子乂还给了哥哥王度但是不久之后,这面本 来被放在匣子里面的古镜竟然突然发出几声悲哀的叫声,然后突然就消失了,从此再也没 有人见过这面古镜王度自己说因为自已有过这段奇遇,所以就写成小说,供人浏览,但是这个故事是真 是假,后人也分辨不了,于是就成为了一部志怪小说。
隋汾阴侯生,天下奇士也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临终,赠度以古镜,曰:“持此则百 邪远人度受而宝之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 陈布四方外乂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辰畜之外,乂置二十四字,周绕轮 廓,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侯生云:“二十四气之象形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亳无失举而 扣之,清音徐引,竞日方绝嗟乎,此则非凡镜之所同也宜其见赏高贤,自称灵物侯 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各校一 寸,此第八镜也虽岁祀攸远,图书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昔杨氏纳环,累代 延庆,张公丧剑,其身亦终今度遭世扰攘,居常郁怏,王室如毁,生涯何地?宝镜复去, 哀哉!今具其异迹,列之于后数千教之下,倘有得者,知其所由耳大业七年五月,度白御史罢归河东,适遇侯生卒,而得此镜至其年六月,度归长安 至长乐坡,宿于主人程雄家雄新受寄一婢,颇甚端丽,名曰鹦鹉度既税驾,将整冠 履,引镜自照鹦鹉遥见,即便叩头流血,云:“不敢住度因召主人问其故,雄云: “两月前,有一客携此婢从东来时婢病甚,客便寄留,云,'还日当取'比不复来, 不知其婢由也。
度疑精魅,引镜逼之便云:“乞命,即变形度即掩镜,曰:“汝先自叙,然后变形,当舍汝命婢再拜自陈云:“某是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岁老 狸,大形变惑,罪合至死遂为府君捕逐,逃于河渭之间,为下邦陈思恭义女,思恭妻郑 氏蒙养甚厚嫁鹦鹉与同乡入柴华鹦鹉与华意不相惬,逃而东,出韩城县,为行人李无 傲所执无傲,粗暴丈夫也,遂劫鹦鹉游行数岁昨随至此,忽尔见留不意遭逢天镜, 隐形无路度乂谓曰:“汝本老狐,变形为人,岂不害人也?”婢曰:“变形事人,非 有害也但逃匿幻惑,神道所恶,自当至死耳度乂谓曰:“欲舍汝,可乎?"鹦鹉曰:“辱公厚赐,岂敢忘德然天镜一照,不可逃形但久为人形,羞复故体愿缄于匣,许 尽醉而终度乂谓曰:“缄镜于匣,汝不逃乎?”鹦鹉笑曰:“公适有美言,尚许相舍 缄镜而走,岂不终恩?但天镜一临,窜迹无路惟希数刻之命,以尽一生之欢耳度登 时为匣镜,乂为致酒,悉召雄家邻里,与宴谑婢顷大醉,奋衣起舞而歌曰:“宝镜宝镜, 哀哉》命!自我离形,而今几姓?生虽可乐,死必不伤何为眷恋,守此一方!”歌讫,再 拜,化为老狸而死一座惊叹大业八年四月一日,太阳亏度时在台直,昼卧厅阁,觉日渐昏诸吏告度以日蚀甚 整衣时,引镜出,自觉镜亦昏味,无复光色。
度以宝镜之作,合于阴阳光景之妙不然, 岂合以太阳曜而宝镜以无光乎?叹怪未已俄而光彩出,日亦渐明比及日复,镜亦精朗 如故自此之后,每日用薄蚀,镜亦昏味其年八月十五日,友人薛侠者获一铜剑,长四 尺,剑连于靶,靶盘龙凤之状左文如火焰,右文如水波光彩的烁,非常物也侠持过 度,日:“此剑侠常试之,每月十五日,天地清朗,置之暗室,自然有光,傍照数丈侠 持之有日月矣明公好奇爱古,如饥如渴,愿与君今夕一试其夜,果遇天地 清霁密闭一室,无复脱隙,与侠同宿度亦出宝镜,置于座侧,俄而镜上吐光,明照一 室,相视如昼剑横其侧,无复光彩侠大惊,曰:“请内镜子匣度从其言,然后剑 乃吐光,不过一二尺耳侠抚剑,叹曰:“天下神物,亦有相伏之理也是后每至月望, 则出镜于暗室,光尝照数丈若月影入室,则无光也岂太阳太阴之耀,不可敌也乎?其年冬,兼著作郎,奉诏撰国史,欲为苏绰立传度家有奴曰豹生,年七十矣本苏 氏部曲,频涉史传,略解属文见度传草,因悲不白胜,度问其故谓度日:“豹生常受 苏公厚遇,今见苏公言验,是以悲耳郎君所有宝镜,是苏公友人河南苗季子所遗苏公者 苏公爱之甚苏公临亡之岁,戚戚不乐常召苗生谓曰:“自度死日不久,不知此镜当入 谁手,今欲以蓍筮一卦,先生幸观之也。
便顾豹生取蓍,苏生自探布卦卦讫,苏公曰: “我死十余年,我家当失此镜,不知所在然天地神物,动静有征今河汾之间往往有宝 气,与卦兆相合,镜其往彼乎?"季子曰:“亦为人所得乎?”苏公乂详其卦,云:“先入 侯家,复归王氏过此以往,莫知所之也豹生言讫涕位度问苏氏,果云旧有此镜 苏公薨后亦失所在,如豹生之言故度为苏公传,亦具其事于未篇,论苏公蓍筮绝伦,默 而独用,谓此也大业九年正月朔旦,有一胡僧行乞而至度家弟出见之觉其神采不俗,更邀入室, 而为具食,坐语良久,胡僧谓曰:“檀越家似有绝世宝镜也,可得见耶?”曰:“法师何 以得知之?"僧曰:“贫道受明录秘术,颇识宝气檀越宅上每日常有碧光连日,绛气属 月,此宝镜气也贫道见之两年矣今择良日,故欲一观出之,僧跪捧欣跃乂谓曰: “此镜有数种灵相,皆当未见但以金膏涂之,珠粉拭之,举以照日,必影彻墙壁僧 乂叹息曰:“更作法试,应照见腑脏,所恨卒无药耳但以金烟薰之,玉水洗之,复以金 膏珠粉如法拭之,藏之泥中,亦不晦矣遂留金烟玉水等法行之,无不获验而胡僧 遂不复见其年秋,度出兼芮城令今厅前有一枣树,围可数丈,不知几百年矣,前后令至,皆 祠谒此树,否则殃祸立及也度以为妖由人兴,淫祀宜绝。
县吏皆叩头请度度不得己, 为之以祀然阴念此树当有精魅所托,人不能除,养成其势乃密悬此镜于树之间其夜 二鼓许,闻其厅前磊落有声若雷霆者遂起视之则风雨晦眼,缠绕此树,电光晃耀,忽 上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鳞赤尾,绿头白角,额上有王字,身被数创,死于树度便 下收镜,命吏出蛇,焚于县门外仍掘树,树心有一穴,于地渐大,有巨蛇蟠泊之迹既 而坟之,妖怪遂绝其年冬,度以御史带芮城令,持节河北道,开仓粮赈给陕东时天下大乱,百姓疾病, 蒲陕之间病疫尤甚有河北人张龙驹,为度下小吏,其家良贱数十口一时遇疾度悯之, 赍此人其家,使龙驹持镜夜照诸病者见镜,皆惊起,云:“见龙驹持一月来相照,光阴 所及,如水著体冷彻腑脏即时热定,至晚并愈以为无害于镜,而所济于众令密 持此镜,遍巡百姓其夜,镜于匣中冷然自鸣,声甚彻远,良久乃止度心独怪明早, 龙驹来谓度曰:“龙驹昨忽梦一人龙头蛇身,朱冠紫服:谓龙驹,我即镜精也,名曰紫 珍常有德于君家,故来相托为我谢王公,百姓有罪,天与之疾,奈何使我反天救物? 旦病至后月,当见愈,无为我苦度感其灵怪,因此志之至后月,病果渐愈,如其言 也大业十年,度弟动白六合丞弃官归,乂将遍游山水,以为长往之策。
度止之曰:“今 天下向乱,盗贼充斥,欲安之乎?且吾与汝同气,未尝远别此行也,似将高蹈! ” .昔尚 子平游五岳,不知所之汝若追踵前贤,吾所不堪也便涕位对曰:“意已决矣,必不 可留兄今之达人,当无所不体孔子曰:“匹夫不夺其志矣‘人生百年,忽同过隙 得情则乐,失志则悲安遂其欲,圣人之义也度不得已,与之决别,勋曰:“此别也, 亦有所求兄所宝镜,非尘俗物也勋将抗志云路,栖踪烟霞,欲兄以此为赠"度日:“吾何惜于汝也即以与之得镜,遂行,不言所适至大业十三年夏六月,始归长安 以镜归,谓度日:“此镜真宝物也辞兄之后,先游嵩,降石梁,坐玉坛属日暮,遇一 嵌岩有一石堂,可容三五人,栖息止焉月夜二更后,有两人,一貌胡,须眉皓而瘦, 称山公一面阔,白须、眉长,黑而矮,称毛生,谓曰:“何人斯居也?'曰:“寻幽探 穴访奇者'二人坐与谈久,往往有异义出于言外疑其精怪,引手潜后开匣取镜镜光 出,而二人失声俯伏矮者化为龟,胡者化为猿悬镜至晓,二身俱殒龟身带绿毛,猿 身带白毛即入箕山,渡颍水,历太和,视玉井并傍有池,水湛然绿色问樵夫,曰:“此灵湫耳村间每八节一祭之,以祈福佑若一祭有阙,即池水出黑云大雹浸堤坏早'引镜照之,池水沸涌,有雷如震,忽尔池水腾出池中,不遗涓滴。
可行二百余步,水落 于地有一鱼,可长丈余,粗细大于臂首红额白,身作青黄间色无鳞有涎,蛇形龙角, 嘴尖,状如鲍鱼,动而有光在于泥水,因而不能远去谓蚊也,失水而无能为耳刃而 为炙,甚膏,有味,以充数朝口腹遂出于宋汴汴主人张琦家有女子患病,入夜,哀痛 之声实不堪忍问其故,病来已经年岁白日即安,夜常如此停一宿,及闻女子声, 遂开镜照之痛者曰:“戴冠郎被杀其病者床下,有大雄鸡死矣乃是主人家七八岁 老鸡也游江南,将渡广陵扬子江,忽暗云覆水,黑涌舟子失容,虑有覆没携镜上舟, 照江中数步,明朗彻底风云四敛,波涛遂息须臾之间,达济天堑跻摄山魏芳岭或 攀绝顶,或入深洞逢其群鸟环人而噪,数熊当路而跨以镜挥之,熊鸟奔骇是时利涉 浙江,遇潮出海,涛声振吼,数百里而闻舟人曰:“涛既近,未可渡南若不回舟,吾 辈必葬鱼腹'出镜照,江波下进,屹如云立四面江水,豁开五十余步水渐清浅,B 毯散走,举帆翩翩,直入南浦然后却视,涛波洪涌,高数十丈,而至所渡之所也遂登 大台,周览洞壑夜行佩之山谷,去身百步,四面光彻,纤微皆见,林间宿鸟,惊而乱飞 还履会稽,逢异人张始鸾,授《周髀九章》及《明堂六甲》之事与陈永同归更游豫 章! ”,见道士许藏秘、,云是旌阳七代孙,有咒登刀履火之木。
说妖怪之次,更言丰城县 仓督李敬慎家,在三女遭魁病,人莫能识藏秘疗之无效故人曰赵丹,有才器,任丰城 县尉丹命祗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