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述西方民族政治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形成的主要理论.docx
19页论述西方民族政治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形成的主要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重大的意识形态之一,民族理论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西方民族政治研究发展历程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自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民族这样的聚落群体起,民族就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中一种最稳定的共同体形态,并在此共同体基础上,组成了形式各异的民族社会和多民族社会在这种共同体的产生历程中,不同的地域、习俗,相异的语言、传统等造就了彼此相同的文化认同,虽然在各自生存、发展、归属、自治、自决等问题上的诉求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动态展示,但其对自身权利的追求则是一贯的伴随着民族共同体产生的过程,民族问题如影随形民族问题在人类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实践所印证在中国目前的学术语境中,民族问题的指涉相当广泛,既包括民族内部关系、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涵盖民族与国家以及其他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关系、问题纷繁庞杂、彼此牵涉,颇具“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而如何科学地认识这些民族问题,准确将其定位、定性,掌握其中发展的规律与脉络,最终有效解决,这始终是中外学界矢志不渝的努力目标。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变革,对世界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自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引发所谓的“族性复兴”(ethnicrevival)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后,新旧民族冲突、种族矛盾、宗教纷争相互交织,彼此触发,以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原住民运动、少数人权利问题以及移民问题等不同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些热点问题也成为西方学界研究的重要对象,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学科,无论是民族学、社会学还是政治学,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不同的视角展开深入的探讨,有些已经深深地探入到与我们最为切近的经验范围之中正如王希恩所言,西方民族理论也由此再度走向繁荣,有关民族主义和族性问题的书刊、演讲和课程充斥于各种媒体和讲坛尽管这里的问题在前人那里大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解说,但现在的讨论无论在广泛性、深入性和专门性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以往毕竟,现在的民族问题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由民族主义所确立的政治模式不但早已存在、而且似乎正面临“终结”而令政治家们不断烦恼的时代在这方面,当代西方民族理论家们的研究无疑已超越了前人本文试图从发展脉络和理论范式两个部分对国际民族政治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
一、西方民族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作为一门学问,其存在的价值源于问题意识民族政治研究也是如此,而民族政治问题就是该研究的对象和主题在国内,“民族政治学”作为民族政治研究领域的学科化、专业化成果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目前,正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我们倾向于将民族政治学看作是一门从政治学角度去认识、研究与民族政治生活和民族政治问题等相关议题的学科与中国的研究相较,国外该领域的学术界鲜见明确的民族政治学这样学科化的表达,它们习惯使用族群政治(Ethnopolitics或Eth-nicPolitics)一词,其研究的视域更宽阔,角度更独特,内容更丰富,语言更犀利,有着可资学习、参考和评论的资源和成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对国外民族政治研究进行综述的重要原因根据国外民族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可分为初期研究阶段、规范化研究阶段和专业化研究阶段1.初期研究阶段随着新问题的出现,新的学问和学科也随之而生自18世纪60年代的西方工业革命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和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不仅西方各国间,特别是民族国家间,彼此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最终导致民族国家间的战争不断,更重要的是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人类历史进入了种族主义时代。
由于交通技术的空前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空前密切,结果是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不断压迫,从而也造就了所谓的欧洲中心主义19世纪中叶,系统的种族主义思想理论逐步形成,1853年,法国贵族戈宾诺(JosephArthurdeGobineau)出版了种族主义理论奠基性着作《论人类种族的不平等》在书中,戈宾诺提出雅利安人,即由希腊人、罗马人、古代波斯人和北欧、西欧大多数民族组成的一个人种,是人类最优秀的种族此后经过张伯伦(HoustonStewartChamberlain)等人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对高贵民族的赞美和对“劣等民族”的指责在这一时期,种族优劣论的思想线索几乎贯穿于西方的殖民活动当中,西方殖民者从欧洲中心主义立场出发,不断挑拨殖民地内部不同的种族、民族和宗教群体间关系,制造矛盾与隔阂,任意分割占领的殖民地领土版图这些做法为在之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建立的许多独立国家种下了祸根从19世纪中叶往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典社会学家如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nnies)、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Simmel)、涂尔干、韦伯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对民族问题都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多角度的论述。
一战后,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民族问题: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先后提出了“民族自决”概念和理论民族自决”迅速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理念,尽管对它的定义存在诸多争议,但这已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它成为民族主义运动的旗号,在它的指引下,目标直指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无论是在反抗奥匈等帝国的封建统治,还是在之后的反抗殖民压迫运动中,这一理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规范化研究阶段二战以后,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阵营形成对峙,民族问题成为世界政治单位进行重构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首先,欧美海外殖民地利用两大阵营对峙的时机,以“民族独立”、“民族自决”为口号进行民族主义动员,导致世界政治版图上不断增加新的国家和民族名称;其次,即使在西方,传统统治模式也遇到了挑战,由于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刺激了规模庞大的跨国人口迁移,造成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宗教上、族群上人口构成的空前差异性,使得移民问题、种族问题、族群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待少数群体的态度并不断作出调整,种族排斥失去了道义基础1964年,美国通过《公民权利法》,使得包括黑人和少数族裔在内的群体的合法公民权利得到相应保护在这样的历史社会背景之下,西方学术界对民族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论述,提出了许多影响至今的理论。
第一,对民族主义理论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安东尼史密斯将其归纳为:现代主义、族群-象征主义、永存主义和原生主义第二,民族关系理论的历史嬗变,随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民族关系理论,包括民族认同、族群关系等,其认识进行不断深入、演变在这方面美国是个典型例子,美国经历了从“盎格鲁-撒克逊”同化理论,即主张用主体民族同化其他的包括外来的族群;到“熔炉”整合理论,主张通过各族群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美利坚民族;最后到文化多元理论,强调各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多元共存第三,族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兴起,例如反应性族群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社会分工对劳动力群体作出了社会分层,当个体的社会经济处境和前景可能由其族群归属来决定的时候,族群身份就具有了政治含义,相似境遇会刺激族群团结行为的出现;族群竞争理论认为:追逐个体或小集团利益的族群精英们为争夺资源所进行的努力是族群冲突的内在驱动力,该理论继承了精英主义的理论传统,认为社会大众是被极少数精英控制和支配的其他理论研究还包括:族群冲突理论、族际接触理论,等等3.专业化研究阶段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结构瓦解,“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许多“新”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地图上:前苏联分成了15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七,两德统一,版图的变更连东南亚和非洲地区也受到波及。
一时间,巴尔干地区、索马里、阿富汗、中东地区、车臣等地所发生的民族、族群流血冲突轮番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协调族际关系、消弭冲突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议题进入新世纪后,以“9.11”事件为代表的国际恐怖行动在全世界开始蔓延,究其原因,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幽灵如影随形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对急剧的形势变化、民族问题的凸显、族际冲突的加剧都进行了长期的细致的追踪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经验积累,民族政治研究进入了专业化的阶段:首先,欧美一些大学或学院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相继开设了《民族政治学》的课程,以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的《民族政治学(一)》(EthnicPoliticsI)和《民族政治学(二)》(EthnicPoliticsII)课程为例,其对该课程是这么介绍的:该课程(一)是为给学生提供有关族群性和政治之间关系主要理论而设计的该课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关于族群性的社会构建和构建界限的一般性理论和讨论第二部分讨论作为因变量的族群性这部分研究形塑族群认同产生、发展及其触发原因的各种力量第三部分研究作为因变量的族群性换句话说,它聚焦于族群性如何影响重要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结果该课程(二)主要针对的是从事或考虑从事有关身份政治研究的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
这门课程主要是作为理论课程设计的,《族群政治学(二)》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方法论它的目标是使学生熟悉目前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课程讨论定义概念和测量方法,同时简单介绍调查技巧和模型其次,这一时期出现了以专业学术期刊、研究机构为平台,为研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发布、政策咨询的学术场域《民族与种族研究》(EthnicandRacialStudies)1978年创刊,种族、族性和民族主义是其关注的重点议题;《民族主义与族群政治》(NationalismandEthnicPolitics)1995年创办,出版各种案例研究、比较分析以及理论分析成果它涉及处理多元主义、族裔民族主义、民族统一主义、分裂主义以及相关现象,检视了在政治发展和“国家建构”背景下的民族认同的形成、动员、冲突与和解的相关过程和理论;《族性》(Ethnicities)2001年创刊,具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它聚焦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为族性、民族主义以及相关议题,包括认同政治和少数人权利等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了一个严谨的、多学科的对话空间;《族群政治》(Ethnopolitics)2001年开始出版,前身名为《族群政治全球评论》GlobalReviewofEthnopolitics),2005年后更名为Ethnopolitics:FormerlyGlobalReviewofEthnopolitics.该杂志声称它是族群政治研究专家之聚落、族性研究之家园(EthnopoliticsisajournaloftheSpecialistGrouponEthnopoliticsandtheAssociationfortheStudyofNationalities)。
该杂志努力在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方面保持某种均衡,内容涵盖世界各个地理区域其主要关注点为:族群冲突(分析、管控、处置和预防)、少数人权利问题、群体认同、认同群体的形成以及与政治的相互作用、民主转型背景下的少数与多数群体的民族主义、以及受以上问题困扰的国家与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问题等特别关注的是族群政治日益增长的国际维度的重要性,包括外交和军事干预,以及全球化对族群认同和它们的政治表达越来越多的影响力第三,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少数民族问题高级专员制度的建立该制度确立于1992年,是针对国际性和区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