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朝问题博弈--博弈论论文.doc
9页韩朝问题博弈--《博弈论》论文0082770 08信计 夏文轩一、事件概况继1999年的第一次延坪海战和2002年的第二次延坪海战后,2010年11月23日下午,朝韩间在延坪岛爆发了第三次冲突下午约2点,朝方向延坪岛上发射炮弹200余发,造成韩国军民数人死亡,多人受伤受到炮击后,韩方立刻疏散岛上居民,并进行回击,用K-9自行火炮向朝方海岸基地发射炮弹80余发 冲突起因是11月23日,韩军在延坪岛争议海域进行炮击军事演习,朝方此前曾多次向韩国方面呼吁要求停止演习,但是韩方不予理会下午,朝方便向延坪岛发射了炮弹 炮击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李明博立刻召开紧急安全会议,并要求“务必使摩擦不再扩大”,韩军方也向朝军代表发去通知,要求停止炮击而朝方则宣称,韩方对朝鲜海域进行炮击,是军事挑衅,要求韩方立刻停止军事演习,并且不排除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炮击事件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表态,或是谴责朝鲜,或是要求双方克制,防止事态扩大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于23日晚与李明博通话时表示,双方应该举行更多的军事演习,扩大军事合作,以回应韩国对朝鲜的炮火攻击 在炮击事件发生后5天后,11月28日,美韩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开始联合军事演习,时间将持续4天。
延坪岛冲突,其根本原因是韩朝海上划界不一致的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停战双方确定了以北纬38度线为军事分界线,即双方的陆地边界但是在海上分界线的划定问题上,双方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多次会谈未果,随后美国联合国军司令部于1953年8月单方面宣布了海洋分界线,称之为“北方分界线”(Northern Limit Line) 分界线的东海岸线由朝鲜半岛东方陆军军事分界线尽头向东海面延伸218英里(348.8公里);西海岸线由西方陆军军事分界线尽头向西海(中国称黄海)延伸42.5英里(68公里)联军划定的海上非军事区将朝鲜半岛的大清岛、小清岛、大延坪岛、小延坪岛、白翎岛囊入其中,要求朝鲜的船只不得跨越这一区域而朝鲜方面则不承认这条“海上分界线”的存在,并且自行制定了50海里宽的军事区域从此,双方在西海海域摩擦不断 除了政治原因,经济原因也是诱发这一地区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延坪岛附近的西海海域是韩半岛的重要渔场,盛产梭子蟹,被当地渔民称为“黄金海”虽然渔场海域处于双方的争议海域,但是,由于捕鱼捕蟹利润丰厚,因此韩国渔民经常跨过分界线,进行捕捞作业在韩国金大中执政时期,随着半岛局势的缓和,以及其推行旨在缓和南北关系的“阳光政策”,朝鲜渔民便也开始来到这片海域捕鱼,有时一年达到20到30次。
朝鲜频繁的捕鱼活动在韩方看来是一种侵略行为,韩方派出巡逻舰在海域附近进行巡逻,并驱赶朝鲜渔民,而朝鲜为了保护本国渔民的经济利益,也派出巡逻艇进行护渔双方剑拔弩张,最终于1999年六月十五日爆发了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的最大的一场海战——第一次延坪岛海战开始,朝鲜人民军海军警备艇突袭黄海延坪岛附近的北方分界线,在朝军首先开火后,韩军立刻发动反击海战持续了十四分钟,韩军大获全胜朝鲜人民军海军至少死亡30人,70人受伤,1艘鱼雷艇被击沉,5艘舰艇受到了严重打击,4艘舰艇受到了中等打击;而韩国只有11名士兵受伤,2艘舰艇破损朝鲜对这次冲突做出了极为强烈的反应,表示“坚决不承认所谓‘北方分界线’”的存在,韩朝矛盾进一步激化,在2002年6月二十九日又爆发了第二次武装冲突,被称为第二次延坪海战,双方交战25分钟,韩军有6人死亡、18人受伤,1艘高速艇被击沉据韩国估计,朝鲜有13人死亡,25人受伤 从纵向来看,延坪岛炮击事件是两次延坪海战的延续,都体现了朝鲜方面对西海海域及其岛屿的领土主权诉求,从朝鲜方面来看,这次炮击延坪岛可能主要有这几个目的1) 表明自己对延坪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和捍卫领土的决心,以及对韩方军演的不满与强烈谴责。
从事件进展来看,可以看出,是韩方在护国军演中首先向两国争议海域开炮,朝方在开炮的与前两次延坪海战都是朝鲜海军舰艇首先越过北方界线不同,此次是韩国方面首先打破平衡,朝鲜则是“后发制人”,并且朝鲜之前多次呼吁韩方要求停止军演,韩方则一意孤行,则朝鲜的炮击在舆论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至于对岛屿上军事设施炮击造成人员伤亡,则是朝鲜“以千万倍的反击回击敌人的进攻”的宗旨的最好体现并且,朝方对延坪岛民居和军事设施的“准确打击”也进一步表明,一旦冲突升级,延坪岛上将是一片火海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朝方有权利对属于自己领土的任何地方实行军事行动2) 激励国民,强化统一感,归属感众所周知,朝鲜的一直希望统一半岛,建设强盛国家的有媒体报道,在炮击事件发生后,朝鲜平壤居民便开始庆祝胜利,“南傀儡军遭到沉重打击”有利于激发朝鲜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使之对统一“充满信心”,也有利于劳动党对国家的统治3) 树立威信,为上层权力交替铺设道路11月7日,朝鲜公布了为劳动党政治局常委,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禄治丧的国家葬仪委员会名单,朝鲜接班人金正恩继金正日之后,在名单上排名第二这是自金正恩在朝鲜阅兵式上以接班人身份登场以来,第一次名字排在第二位。
金正恩只有27岁,无过多的政治资历,在耆老宿将众多的朝鲜军队里,并没有过多的威信和政治资本,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大事”,能够在短时间内树立威信,有利于控制局势,确保两金过度的平稳性根据外媒报道,想韩国方面进行炮击的正式由金正恩掌握的,负责朝鲜西南防务的第二军团所以,这种假设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并且,这种事情在朝鲜之前的政治权利交替过程中也有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朝鲜先后制造了两起重大事件,一般认为,两者均由正在准备登基的金正日一手策划第一起事件是发生在一九八三年十月九日的仰光爆炸事件这起发生在在缅甸首都仰光的昂山将军墓地的恐怖袭击事件,共炸死前来缅甸进行访问的一名副总理和三名部长在内共21名韩国政府人士和缅甸人第二起震撼世界的瞩目事件是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发生的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事件,由金贤姬等朝鲜特工负责执行的该起恐怖袭击事件共导致115人丧生所以,有理由相信,朝鲜的首次向韩国有平民居住的陆地开炮的行动,是在在为其第三代领导集体上台造势,也符合朝鲜的媒体将金正银塑造成“军事天才”,以增加其接班的正当性的推论从横向来看,此次炮击事件,是继今年3月份天安舰事件后,韩朝又面临的一次紧张局势。
韩国的态度:韩国自从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放弃了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所坚持的对朝和平的“阳光政策”,转而实行对朝的“无核,开发,3000”强硬政策,李明博的对朝政策引起了朝鲜方面的严重不满,两国陷入了严重的军事对峙之中特别是2010年七月份起与美国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更加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在炮击事件发生之后,韩国总统李明博要求“务必避免使事态扩大”,并跑到地下掩体召开紧急安保会议,而随后韩国防长金泰荣因为“应对不力”而递交辞呈,据报道,韩军在遭受炮击时,延坪岛上的六门K-9自行火炮中有两门出现故障不能使用,而韩军的雷达也出现故障,直到15分钟以后才搜索到朝军的的炮兵阵地,由此看来,韩方是没有充分准备的,虽然当时正在进行护国军演韩一方面宣称要严惩入侵之敌,而另一方面又希望尽量避免事态扩大,可以看出其在对朝方面的矛盾心理与朝军相比,韩军拥有先进的美制武器装备,也是全球少有的装备了宙斯盾驱逐舰的国家(“广土开大王级”),但是,在地理战略上,韩国最致命的是,首都首尔离韩朝军事分界线太近了,只有50公里之遥,在朝鲜120毫米和155毫米口径重炮的打击覆盖之下,一旦战争爆发,“首尔将在十分钟内成为一片焦土”(朝鲜军方语),而朝方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地下掩体里部署了上万门重炮。
朝方还拥有相当数量的战略战术导弹这是朝方的不对称优势首尔有1000多万人口,约占韩国总人口4800万的四分之一,而GDP则占到了国家经济的二分之一,所以,韩国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首都遭到攻击因此,韩方只有依靠驻韩美军的空中优势,在战争爆发时实行先发制人式的“外科式手术打击”,先行摧毁朝方的炮兵及导弹发射基地,才能确保自身安全所以今年,韩方一方面为了体现对朝强硬政策,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对朝防务,与美军举行了诸多的演习而在韩国独自对朝强硬态度的背后,是否存有顾忌,是值得怀疑的美国的态度:美军在西海的介入,将使美国成为事实上的获益者,一方面,在半岛双方,虽然一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冲突,但是,双方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愿意打仗从韩国方面来说,战端一起,首尔必将成为废墟国家的政治经济命脉必将受到严重摧毁,甚至会退到韩战之前的水平,这对大力发展经济的新兴经济体韩国来说是不可忍受的朝鲜,则毫无疑问,威权体制将彻底崩溃,这也是在接班过程中的金正日,金正恩父子极其不远看到所以,南北必将在“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中保持脆弱但相对稳定的政治平衡驻韩)美军,一方面可一再炮击后以保卫盟友为名,加强在西海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甚至进一步增兵,另一方面,可以加紧对朝鲜和中国的牵制,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延坪岛炮击事件是由韩朝双方共同“所致”,炮击前后,双方各自不同的目的最终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而幕后参与的第三者,则是——美国韩朝双方围绕延坪岛的冲突不会结束于这一次,西海局势仍将扑朔迷离韩朝的历史关系一览表: 1945年8月15日朝鲜人民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分别进驻北半部、南半部,临时划定北纬38度线作为各自接管地区的分界线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南半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朝鲜半岛北半部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以军事分界线为界继续处于分裂状态 1972年5月2日至5日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厚洛访问平壤,与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金永柱举行了会谈金日成在接见他时提出了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三项原则 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南北联合声明》,确认了祖国统一的三项原则 1990年9月5日至7日朝鲜总理与韩国总理在汉城举行第一次总理级会谈双方交换了旨在结束40多年来敌对状态的建议。
此后,双方共举行了6次总理会谈 1991年12月11日至13日第五次总理会谈在汉城举行,朝鲜总理和韩国总理签署了《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 1994年6月15日至18日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朝鲜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会见他时表示,愿意无条件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同韩国总统金泳三会晤,商讨改善北南关系等问题6月18日,金泳三表示接受金日成举行北南首脑会谈的建议6月28日,双方代表在板门店接触,确定金日成和金泳三于当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会晤 1994年7月8日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逝世 1998年2月2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宣誓就职金大中上台后,提出了“阳光政策”,建议南北方互派特使和举行南北首脑会晤 1999年6月22日至7月2日朝韩双方副部长级会谈在北京举行会谈因双方在是否优先解决离散家庭团聚问题,以及双方海军黄海交火事件、化肥援助等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分歧而中断 2000年4月10日朝韩双方同时宣布,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将于6月12日至14日在平壤会晤 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赴朝鲜,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平壤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
此后,朝韩双方开始举行部长级以及将军级会谈,并实现了离散家属的互访两国间的贸易也逐步增加,文化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不断扩大卢武铉出任韩国总统后,于2007年10月徒步跨过朝韩军事分界线,由陆路前往朝鲜访问,与金正日在会晤后发表了《南北关系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