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文化中的躯体.docx
6页消费文化中的躯体 在消费文化中,广告、流行出版物、电视、电影文化等,提供了大量风格化的躯体形象此外,大众传媒持续不断地强调化妆品对于身体保养的好处对于严加约束的躯体的奖赏,不再是灵魂的拯救,甚至也不是改进了的健康状况,而是强化了的外表(enhancedappearance)与更加适合于销售的躯体如果说,在宗教的语境框架中节食被理解为对于肉体诱惑的抵制,那么,在今天,节食与身体保养(bodymaintenance)已经越来越被视作释放肉体诱惑的载体规训与享乐主义已经不再被看作是不相融的事实上,通过躯体保养的日常规程来对肉体实施控制,在消费文化中被再现为实现被大家接收的外表、释放躯体的表现力的前提消费文化并不意味着彻底地用快乐主义来取代禁欲主义这种取代事实上只发生在文化想象的层次在现实中,它(消费文化)要求大量"精心计划的快乐主义(calculatinghedonism)" 对于身体保养与外表的重视隐含了两个基本的范畴:内在的与外在的身体内在的身体指的是对于健康、合宜的身体功能的关注,它要求在面对疾病以及老年华过程等时候的身体维护与保养外在的躯体指的是外表以及在空间中身体的运动和对于身体的控制。
对于外在身体的范围可以从人口统计学与人类生态学的方面,一直延伸到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外表、自我的维护(preservationofself)以及印象的设计安排(managementofimpressions)变成了关注的中心它还可以包括在社会空间中对于驯服听话的躯体的组织与监视,以及躯体的审美方面外在躯体的外表与印象的管理设计在消费文化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在消费文化中,内在的躯体与外在的躯体变得紧密结合不可分离:内在身体的保养维护的首要目的,已经变成对於外在身体外观的强化与突出 消费文化 Pachter曾经说:"今天的大众英雄不再是强有力的帝国的缔造者、发明家或有成就的人我们的名流是电影明星、歌星以及奉行享受而不是苦行哲学的闲人"(Pachter975,330) 虽然批量生产的消费耐用品曾经展示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崭新的百货商店,但是管理的连同它的新的工作组织技术与流水线生产技术,在早期的二十世纪急剧地提高了生产力消费信用卡的发明以及薪水的提高刺激着欲望那些已经习惯于节俭苦行的工人现在必须"受"以便接受一种新的话语,这种话语以享乐的生活方式为中心,包含新的需要与欲望 在20世纪2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基础已经随着电影新媒体而确立,小报出版物、大众化杂志以及收音机等,赞美休闲的生活方式。
广告成为引诱个体参与原来限於上层人的商品消费与经验消费的新道德的守护人年轻、美丽、奢侈以及富裕的形象(它们与商品之间具有合谋关系)唤醒了长期被压抑的欲望,告诉个体在其生活的所有方面,他/她都还有自我改善的空间 有研究表明,闲暇时间的增加并不表明家庭维修与身体保养活动的时间的减少妇女在二战以后花费在家务中的时间与世纪初期一样多关键是"家务"的概念变化了家庭科学的专家们对于家务、家庭的维修有了新的定义消费品本身就需要维修,商品贪婪地要求着其他的商品,照顾车子、房子以及品种越来越多的消费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身体的维护为商品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随着商店中商品展示的越来越精致讲究,它也在鼓励着窥视性的消费(voyeuristicconsumption)百货商店与自选市场中的空间组织非常不同于在传统工人阶级社区中发现的那种空间组织购物不再是一次邻里之间的匆匆访问,而变成一次更加有组织的、深入一个匿名公共空间的远征在这里,特定的穿着标准与外观标准才被认为是合适的随着个体穿越于被展示的商品场域,他自己也处於被展示的位置/状态 视觉媒体的统治地位使得广告能够利用大量的形象创造更加混乱、更加含混的关于生活风格的意像,这种意像可以被联系于商品。
某些特定的主题,比如健康、艳遇、好玩、享受、奢侈、美丽、年轻等,是可以无限修改、无限组合的,它们反复地出现于广告与消费文化中,不管这些广告中的形象的承诺是什么消费文化要求它的接受者精力旺盛地、小心翼翼地、最大可能地接近生活------它没有为稳定性、不变性与单调平凡准备任何空间 开拓市场必须制造消费者,而广告就是有效地制造消费者的工具通过嘲讽勤俭、节制、稳定、耐久、适度等清教徒观念,广告大力促进了传统价值观的瓦解必须说服个体采取一种对于自己躯体的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态度广告与世界大战前的广告的不同在於:"它越来越集中于使接受者情绪不稳定,它通过这样的"事实"------体面的人都不是像他那样生活的------来对他进行当头的棒喝当代广告让一个家庭主妇焦虑地瞧瞧镜子中的自己是否像广告中的那位35岁的太太一样,因为不用LeisureHour洗衣机、洗碗机而憔悴不堪"(Ewen:1976,73) 这样,广告有助于创造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个体被迫在情绪上变得脆弱,持续地监视自己身体的不完美性,这种不完美性不再被认为是的 Ewen(1976,54)认为,消费主义不是先前的消费模式的自然而缓慢的进化结果,而是代表了商业集团"教育"与操纵大众以接收新的"想象的需要"(fancifulneeds)与消费价值的有意识的努力。
但是大众并不是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的新价值系统的许多要素被当作真正进步的东西受到欢迎受到广告与消费主义挑战的传统价值并不仅仅通过大众欺骗过程(aprocessofmassdeception)就向"虚假的需要"投降;毋宁说,不管广告怎么通过对于新产品的科学的或伪科学论证劝说大众采用工具性的策略,它依然包含真正的批判因素使传统价值失去信用不应该被消极地看作是共同体与兄弟关系丧失的产物,而应该看作包含了对于教条化权威的合理批判,对于武断的偏见结构以及父权制统治的批判个体家庭成员赢得独立的收入、他们在市场被赋予的独立消费者的平等地位,提供了可以触摸的真实自由------不管多么有限,多么受制约 躯体的意像 Kern指出:"我们的是一个迷恋青春、健康以及身体之美的时代,电视与电影这两个统治性的媒体反复地暗示柔软优雅的身体、极具魅力的脸上带酒窝的笑,是通向幸福的钥匙,或许甚至是幸福的本质"(Kern,1975,ix) 在消费文化中躯体,被认为是快乐的载体现实中的躯体越是接近青春、健康、苗条与美丽的理想躯体意像,那么它的交换价值就越高服饰是设计来赞美躯体的,而不是像十九世纪那样设计来遮掩身体的。
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并不认为床上的裸体是美的,性则应该发生在黑暗中那时的性手册(如Stall的)警告性行为只能一周一次,男女双方不能赤裸地相互面对;而在消费文化中,躯体不再是原罪的容器,世俗化的躯体有越来越多的展示场景------在卧室内、也在卧室外户外生活方式的流行以及中央控制的空调,使得休闲的服装越来越被接收,这种服装使得人类的躯体形式变得清晰可见 虽然躯体具有一些固定的功能与特征,如身高、骨架等[陶按:因为本文写于80年代,所以作者也许没有看到,医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高与骨架,报纸上就有换骨头的报导现代外术使得人体的再造不再是神话],但是消费文化中的趋势却是认为,躯体的特征是可塑的,人们通过努力以及"躯体制作"(bodywork),可以达到特定的、自己想要的外形广告以及其他各种媒体要求个体对于自己的外形负责[而不是把它推委给"老天爷",陶按]这不仅对于青年人是重要的,而且对于中老年人也如此伴随老年化出现的"的"躯体老化的观念,被阐释为是道德松弛的标志应该通过有效的躯体维护,在化妆品、美的工业、健身工业、休闲工业等的帮助下,来与皱纹、肌肉松弛、脱发等伴随老年华出现的现象进行斗争。
消费文化中的躯体知觉是受大量视觉图像支配的,事实上,消费文化的内在逻辑依赖于对贪得无厌的图像消费欲望的培植与水平上刺激消费的图像生产联袂出现的,是个体通过摄影进行的图像生产拉什(Lasch,C)曾经过摄影对于现代生活产生的:"照相机与录像机不仅改写了我们的经验,而且改变了经验的性质,使得现代生活看起来象是一个挂满了镜子的大厅生活把自己再现为图像的连续体,一系列通过摄影技术、电影与电视技术记录与再生产的印象现代生活是彻底地经过电子媒体中介的生活" 对于自己外表的日常意识,通过与自己过去照片的比较,与广告与大众传媒中宣扬的理想的人类躯体的比较,而变得更加强烈图像吸引人进行比较,它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通过努力我们将会是什么样的?"随着新的摄影、摄像技术被用于进一步的私人化自恋的用途,也培植了对于自己躯体的欲望女性当然是最明显地限於自恋、自我监督的陷阱中不可自拔 图像使得个体对于外表、躯体的呈现以及"外观"具有更加强烈的意识电影工业自消费文化早期以来一直是图像的主要生产者与供应者电影正在通过把人从词语引向运动与姿态而改变20世纪人的情绪生活一个受词语支配的文化倾向于抽象与不可触摸,把人的躯体还原为一种基本的生物机能;而对于视觉形象的强调则把注意力引向躯体的外形、穿着以及姿态。
好莱坞电影有助于创造新的外表标准与躯体呈现标准,把"看上去棒"的重要性告诉大众好莱坞宣扬新的消费文化价值,把有魅力的名流的生活方式的图像投射给全世界的观众那些大电影厂精心打造与包装电影明星以供大众消费为了保证明星具有完全符合完美标准的形体,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化妆技术、整容技术以及假发等以消除不完美性20年代早期的MaryPickford遵从严格的饮食、训练以及化妆,这种做法后来变成了化妆工业 HelenaRubinstein,这个通过献身美的工业而大发其财的人,再三向妇女保证:"只要把青春抓住就够了"这样的观点并没有错她还确立了青春=美=健康的等式,"维护一个人的美丽,就是维护健康、延长生命"20世纪20年代在形成新的躯体理念的发明方面是关键的十年女性们一律模仿好莱坞明星以至于根本无法加以分别世界大战中间及以后几年,化妆、时装以及广告工业的主要冲击对象是女性,而对于男性的冲击则出现于60、70年代但是,20年代的男性明星DouglasFairbanks在塑造男性躯体偶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还改变了皮肤以白为美的观念,导致棕色皮肤以及阳光沐的流行 躯体的保养 保持年轻,保持美丽,活得更加长久,这是今天这个艰难时世的格言。
虽然长寿的秘诀依然遥不可及,但是人们依然通过健康食品、俞加以及园艺来寻求捷径——《太阳报》 当然,身体的保养不是消费文化的新发明在传统,宗教社团如修道院要求禁欲,强调锻炼与饮食的控制但是,禁欲通常意味着身体臣服于"更高的"精神目的支配性的基督教伦理贬低并压制躯体,基督教的传统颂扬灵魂的美学,而不是躯体的美学禁欲的养生法克制躯体的性方面而释放灵魂在消费文化中却相反,性学专家宣称:饮食的控制与锻炼将强化性的威力,锻炼与性的关系通过"性锻炼"(sexercise)"锻炼性"(exersex)等新术语而混合在一起对于裸体的羞耻感在性专家与消费利益的批判之下让路为了享受高强度的快感,个体不仅必须咨询性手册,而且使用药剂与各种其他这个享受性快乐的个体还必须外表亮丽通过摄影摄像等技术,裸体和用性感的休闲衣服包装的躯体,被记录为达到理想效果的证据 "身体保养"这个词带有机器的隐喻(就像汽车)与其他的消费品一样,躯体需要服务、常规的呵护与关注,以保证最大程度的效力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需要用于维修的时间也增加了,用于商品的那种工具理性的关注也转而被用于躯体 预防性的药物提供了相似的信息通过健康,要求个体持久地警惕身体的毁坏,为自己的身体负责,并产生了"自造的疾病"(inflictedillness)------产生于身体的滥用(比如过多的饮食,酗酒,抽烟,缺少运动)-------这个概念。
那些不怎么注意身体保健的人被谴责为"自我纵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