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过秦论》-一个文学经典的形成古代文学论文.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311165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过秦论》:一个文学经典的形成_古代文学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以《过秦论》为个案,研究文学经典的形成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自汉代以来,《过秦论》一直是历代公认的文章经典其文本固有的史论价值与文学价值是其成为经典的基础而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的推崇以及后世审美风尚、社会风气等外在因素对《过秦论》经典地位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文学经典形成过程入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中一个新的领域即社会公众心理与审美需求 文学经典形成过程的研究是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们现有的批评史主要是对于批评家独创性与理论个性的研究,可以说是个体批评家及其著作的研究集成这些固然有意义,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非个人的文学理念,代表集体性的审美理想经典的形成就是这样一种集体审美趣味的合成,是理论家与一般读者所共同创造的,反映出社会公众心理与需求的共性方面 “经典”的概念最早是在尊经重儒的汉代产生的 ① 经”在汉代主要指地位最高的儒家著作;“典”就是典籍经”“典”二字合而言之,指地位至高、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著作这个概念后来逐渐被引申到文化艺术领域中,又和典范的概念相结合,成为一种创作范式和标准艺术经典有崇高的地位与广泛影响,而且为社会所共有,其地位和价值都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同。

      经典是对文本的价值评价,其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而且经典的地位也是动态的有些作品曾被认为是经典,后来又被推翻;有些不为当时所重的作品,却被后代“追认”为经典;还有些经典却能自始至终都保持其崇高地位,成为历代读者所公认的经典之作本文所研究的经典个案——贾谊的《过秦论》 ② ——就是历代公认的经典《过秦论》的经典形成过程非常典型,它从产生之时起,二千多年以来差不多是毫无疑义的经典从其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各个时代审美取向及其共通之处,也能够看到一个真正的经典之作需要具备何种要素一 从史学经典到文学经典贾谊《过秦论》产生于汉初天下方定,百废待兴之时文中讨论秦代的政治得失,为汉代提供政治借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过秦论》产生于汉初总结秦朝政治悲剧的思潮中,“过秦”是当时社会的热门话题钱钟书说:“《史记·陆贾列传》汉高帝曰:‘试为我著秦所以亡失天下’;‘过秦’‘剧秦’遂为西汉政论中老生常谈严氏(指严可均)所录,即有贾山《至言》、晁错《贤良文学对策》、严安《上书言世务》、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刘向《谏营昌陵疏》等,不一而足贾生《过秦》三论外,尚复《上疏陈政事》,戒秦之失汉之于秦,所谓‘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也。

      ③ 钱先生所举的贾山《至言》和刘向《谏营昌陵疏》等文也都是西汉的古文名篇,但以秦为鉴的文章,就其影响而言,仍要以《过秦论》为首选贾谊此文受到后世的如此青睐,不仅因其文章本身价值,也与它被推为经典史论有关《过秦论》的经典之旅始于汉代的史学界,最早受到汉代史学家的重视《史记》一般以“太史公曰”为表达自己历史观的史论模式,但在《秦始皇本纪》与《陈涉世家》两篇却取贾谊《过秦论》为“赞”文,以《过秦论》为论秦朝正宗的经典评价班固不仅在《汉书》中引用了《过秦论》为史论,更对贾谊“屡抗其疏,暴秦之戒,三代是据”(《汉书》卷一百下叙传第七十下)的言论大加称述可见在有汉一代,贾谊《过秦论》的经典地位就已经基本确立了这原因是因为其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在历史的分析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史论价值如刘向所说:“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汉书·贾谊传赞》引)这也是符合贾谊创作《过秦论》的本意它本是政论性、实用性很强的文章,文学性并不是它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到了三国时代,曹丕仍说:“余观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圣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 ④ 可见贾谊之被称为“作者”仍然是因为他在《过秦论》中史学观点和政治见解受到重视之故。

      中国最早的经典是汉代经学思潮中推尊的先秦儒家原典儒家六经中尽管也有文学性著作,如《诗经》,但并不是从文学角度去认识的在汉代,人们所认可的文学经典主要是诗赋,如刘向、刘歆的《七略》中的“诗赋略”文章则含在“诸子”之中,所以后来目录学家说,当时的子书就是后来的集部汉代的“尊经重儒”不仅是在思想上确立了一种权威的统治,实际上也给人们树立了一种尊崇权威的观念因而在汉代也树立了尊崇经典的意识贾谊的《过秦论》无疑是这种意识的最早受益者之一如果说经典只是对权威的尊崇,仍停留在初步的接受层面的话,那么典范的确立则是以经典作为范式,进一步指导创作实践这常常表现在后世对经典作品的模仿和拟作上经典往往是文学创作摹拟的选择对象大概自晋代开始,摹拟前人经典的创作风气已经很盛行了《过秦论》也成了被摹拟的对象之一宋人陈师道说:“贾谊之《过秦》,以谕汉也;陆机之《辨亡》以警晋也,有经 世之心焉《后山集》卷二十二)陆机《辨亡论》在篇章结构与思路上摹拟《过秦论》,论述吴国之所以兴亡,先极写魏国的声势,然后写吴国轻易地战胜魏国,又写孙权时代之盛况,转写孙皓时代之衰亡,文章写出吴国从弱胜强,到由强趋衰的历史,指出兴国之道在于任用贤才,而亡国之源在于所用非人。

      所谓“有经世之心”,就是说陆机对《过秦论》的摹拟并不单单是文学层面上的简单效法而已,其实也是包含了对其政治思想和历史见解方面的学习在内的 ⑤ 不过历来批评大致认为陆作不如贾作《文心雕龙·论说》:“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然亦美矣虽然肯定陆机的《辨亡论》的文学成就,但认为不及《过秦论》除陆机的《辨亡论》之外,当时的其它作品也可能受到《过秦论》的影响明代方岳贡曾评《过秦论》:“此文迂回层折,以盛衰之势相形,干宝《晋论》大概规仿此《历代古文国玮集·西汉国玮集》卷之三)认为干宝的《晋论》摹拟《过秦论》从时代风气来看,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以审美的视角来看待前代的作品,包括对《过秦论》这样的史论政论经典,都开始从其文采、形式等方面重新认识吴国大臣阚泽甚至还利用《过秦论》的文学价值来带动对其政论价值的关注:“孙权尝问:书传篇赋何者为美?泽欲讽谕以明治乱,因对:贾谊《过秦论》极美权览读焉《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四引《吴志》)我们注意到阚泽的推荐《过秦论》为“最美”(文采与词藻)之文章,是为了“欲讽谕以明治乱”这是将其内容的深刻性与文学性相联系,可以说是利用文学来为政教服务把《过秦论》作为论说文的经典,这种观念在晋代已经开始了。

      左思《咏史诗》:“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就是以《过秦论》为著论的极则,正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在赋中的地位此处是把《过秦》与《子虚赋》作为文人文学才华的代表所以到了晋代,《过秦》已逐渐走向文学经典的宝座南朝宋范晔作为一个史学家却用文学眼光来看待《过秦论》:“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狱中与诸甥侄书》)他虽然仍是谈史学的作品,但却是从文学的角度,以《过秦论》作为比较对象,赞美自己的文章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正是自己作品和《过秦论》共有的特色,这也是比较早对于《过秦论》艺术特色的总结与《过秦论》的文学地位提高相应,贾谊文学才华也备受六朝的文人看重,比如在《文心雕龙》中就几次提到了他的才情:“英华出于情性,贾生俊发,则文洁而体清《体性》)“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惬而赋清,岂虚至哉?”(《才略》)可以说六朝时候对《过秦论》的艺术特色和作者贾谊文学才华的认同是相辅相成的其实无论是由于史论价值还是由于其文学价值,《过秦论》的经典地位在六朝时已经非常稳固地确立下来了,甚至成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

      南朝的刘显“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吕相《绝秦》、贾谊《过秦》琅邪王思远、吴国张融见而称之号曰‘神童’” ⑥ 六岁的小孩就已经能诵读《过秦论》这样的文章,看来还是父辈的有意教导吧这也可以看出《过秦论》已经成为了当时文人倡导的基本读物真正确定《过秦论》文学经典地位的首要功绩当推梁代萧统《文选》《文选》首次在集部中选入《过秦论》,作为“论”体之首篇,这是使其从史学经典之后又成为文章经典的关键与标志《文选》选文是依照很严格的文章标准:“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尽管“事美一时,语流千载”,但是却“旁出子史”所以“亦所不取”至于记事之史,系年之书,所以褒贬是非,纪别异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赞论之综辑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昭明文选序》)就《过秦论》本身的内容而论,正是“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而其流传也确实是“旁出子史”萧统之所以仍然把它收入《文选》,正是符合其综辑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进入了《文选》这样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总集,更意味着《过秦论》的文学价值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由于《文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所以《过秦论》必然对唐代的文人产生广泛的影响。

      唐代的史学家刘知几就不止一次地在《史通》中提到《过秦论》:“自六义不作,文章生焉若韦孟讽谏之诗,扬雄出师之颂,马卿之书封禅,贾谊之论过 秦,诸如此文,皆施纪传……夫能使史体如是,庶几《春秋》、《尚书》之道备矣载言第三”)这是从史书著录的角度来谈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把《过秦论》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至如诗有韦孟《讽谏》,赋有赵壹《嫉邪》,篇则贾谊《过秦》,论则班彪《王命》,张华述箴于女史,张载题铭于剑阁,诸葛表主以出师,王昶书家以诫子,刘向谷永之上疏,晁错李固之对策,荀伯子之弹文,山巨源之启事,此皆言成轨则,为世龟镜求诸历代,往往而有苟书之竹帛,持以不刊,则其文可与三代同风,其事可以五经齐列,古犹今也,何远近之有哉?”(“载文第十六”)所谓“言成轨则,为世龟镜”,“其文可与三代同风,其事可以五经齐列”正是对其经典地位的表述从魏晋时代开始,就出现了专供文人写作检索资料用的工具书——类书现在所能见到的唐代类书已经收录了《过秦论》如《艺文类聚》卷十一“帝王部一”“总载帝王”引《过秦论》至“攻守之势异也”类书作为文人创作常用的工具书,收录的词条基本都应该是当时文章写作所必备的词章典故在类书中收入了《过秦论》意味着它已经成为文人写作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了。

      所以在唐代文人的创作中,大量出现以《过秦论》为象征的意象徐彦伯的《登长城赋》中写道:“徐乐则燕北书生,开伟词而喻汉贾谊则洛阳才子,飞雄论以过秦《文苑英华》卷四十五)还有文人的自谦之辞也说:“某年将逾谊,才不及宏论乏《过秦》,诗殊《咏史》《文苑英华》卷六百六十四顾云《投陆侍御启》)在这里,《过秦论》代表了一种文人追求的文章理想和创作的价值标准宋代的《太平御览》等类书也收入了很多《过秦论》的文字,如卷三百二十兵部五十一“拒守”条就有:“贾谊《过秦论》曰:‘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又曰:‘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把这段文字作为拒守的经典描述,可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二 古文经典与文人怀抱从唐初开始,倡导复古的理论家和文学家就已经看到了思想内容深刻而又文采斐然的贾谊文章的重要性初唐的卢藏用曾评述历代文学:“孔子殁而骚人作,于是婉丽浮侈之法行焉汉兴二百年,贾谊、马迁为之杰,宪章礼乐,有老成人之风《陈氏集序》,《文苑英华》卷七百)以贾谊和司马迁为汉代文章的杰出代表。

      唐代中期的萧颖士在评论历代文学时,也“以为《六经》之后,有屈原、宋玉,文甚雄壮而不能经,厥后有贾谊,文词最正,近于理体见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文苑英华》卷七百一)他更是把贾谊誉为上接《六经》的文章代表独孤及也积极推崇贾谊的文章据说他“每申之以话言,必先道德而后文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