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银行_肖钢.pdf
3页历程50中国金融 · 2009 年第 19 期国银行成立于 1912 年, 至今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 是中国民族金融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 也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 中国银行诞生于中华民族觉醒之时, 成长于内忧外患之中, 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壮大于改革开放以来, 经历了无数风雨,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发展道路中国银行 60 年发展的主要成就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银行与中华民族一起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中国银行认真履行外汇专业银行职能, 利用外汇业务和海外机构等有利条件, 积极参与稳定市场、 稳定金融、 抵制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斗争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 中国银行融资支持交通部购、 造万吨级货轮, 为建立和壮大我国的远洋运输船队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60 年代末, 面对国际货币危机, 中国银行于 1968 年开始在港澳地区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到 1973 年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协定国家)达到 63 个 “文化大革命” 期间, 中国银行冲破极 “左” 思潮的束缚, 积极扩大外汇资金来源, 支持国家生产建设 到1976 年末, 中国银行筹措外汇资金总额达16.71 亿美元, 较 1965 年增加了 16.6 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银行不断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发挥自身的优势, 积极发展外贸信贷业务, 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出口 1978 年到 1992 年, 中国银行外贸贷款余额由 200.7 亿元增加到 2146 亿元,增长了 9.8 倍 为支持国家重点产业的发展,中国银行积极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1979 年到 1992 年,与 17 个国家的78 家银行签订了总额为 253.3 亿美元的融资协议 从 1984 年开始, 中国银行先后在东京、 法兰克福、 伦敦、 新加坡市场发行国际债券, 到 1992 年, 发行债券余额共计26.94 亿美元 这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到的资金, 主要投向了国内石化、 钢铁、有色金属、 远洋运输等行业, 并对上海、 天津、青岛、厦门、 武汉等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的过渡时期,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后改组为中银香港) 成为港币、 澳门币的发钞行, 为保持港澳经济金融的繁荣稳定作出了贡献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银行从外汇外贸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全面提供各类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广度、 深度空前提高经过 60 年的努力, 中国银行的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1950 年, 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仅为 10.8 亿元, 国内分支机构只有75 家, 海外分支机构只有 11 家到 2009年上半年, 中国银行资产总额已达到82074 亿元,增长 7600 倍, 在境内外拥有分支机构上万家, 与全球 1500 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中国银行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银行,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 中国银行连续 20 年入选美国 《财富》杂志“世界 500 强”企业,先后 8 次被《欧洲货币》 评选为 “中国最佳银行” 和“中国最佳国内银行 ”2003 年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中国银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立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 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009 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较 2003 年增长 1.15 倍,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 411.23 亿元, 比2003 增长 790% , 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 ROE )为 17.59% ,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ROA )为 1.14% , 资本充足率为 11.53% ,基本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2004 年至 2008 年五年间, 累计上缴利税超过 2000亿元,超过 2003 年底国家 225 亿美元注资,相当于五年时间又 “再造” 了一个中国银行。
与此同时, 中国银行的经营管理有了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 :第一, 通过股份制改革, 建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早在 2001 年, 中国银行就开始重组中银香港商业银行业务 2001 年 10 月,组建中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7 月在香港上市, 率先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在境外重组上市的试点, 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3 年 9 月,中央决定选择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行, 运用国家外汇储备补充资本金, 进一步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 中国银行以国家注入 225 亿美元补充资本金为契机, 加快了核销资产损失步伐,追求卓越 持续增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银 行■ 中国银行董事长 肖 钢中历程51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资产质量、 财务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2004 年 8 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实现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 2006 年 6 月和 7 月, 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成为中国首家 “ A+H ” 发行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在中国银行完成重组上市后, 中国银行建立了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
中国银行自上而下逐步形成了真正按市场规范运作的理念, 建立了符合市场规则的管理体制,成为了真正的商业银行第二, 建立了新的公司治理机制 股改完成后, 中国银行建立了全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股东大会、监事会、 管理层相互独立、 相互制衡的管理决策体系,聘请了国际专业人才担任独立董事 董事会负责银行经营重大事项决策, 日常行政、 业务、 财务管理工作由管理层负责 股东大会、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监事会、管理层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形成了决策机构、 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权责明晰、 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了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和制度化第三,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在股改完成后, 中国银行对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调整,形成了全新的人事管理、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和信息科技管理体制,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人事体制方面,建立起涵盖职位管理、 绩效管理、薪酬管理、 培养开发等体系 在经营管理、 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大序列以及国际化、 多元化经营领域, 均已成长起一批优秀的人才 2005 年,中国银行获得由香港 《中国人才》 杂志颁发的“中国大陆最佳人力资源战略奖 ”。
2006 ~2009 年, 连续四次被全球知名雇主品牌管理公司评为 “中国大学生最理想雇主 ”, 位居国内金融业榜首不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实施 “大风险”管理战略, 对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等实行全方位管理 实现风险管理的集中化, 并初步建立了市场风险的度量体系和监控体系, 加强了对交易和投资账户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 监测和控制近年来, 中国银行授信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保持 “双降” 趋势创新财务管理, 率先接轨国际会计准则 股改开始后,顺利完成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 IFRS ) 转换工作 2007 年,中国银行因卓越的财务报告编制工作获得全球知名营销调查机构颁发的 “最佳年度财务报告金奖 ”IT 蓝图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生产中心、 同城异地备份中心和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已初步具备运营能力 ; 客户信息采集补录、 账户清理工作进程加快, 核心银行系统用户手册编写完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利润贡献度分析 ( PA )项目顺利投产,为建立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历程52 中国金融 · 200 9 年第 19 期服务模式、 客户经理与产品经理考核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持。
第四, 实现了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在经营理念上, 中国银行提出了资本约束优先、 质量控制优先、 效益考核优先、 战略重点优先的原则, 引导全行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强化了资本约束和质量控制, 理顺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 建立了以风险调整后收益为核心的重点客户评价体系, 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2008 年末, 中国银行中国内地机构 A 类客户授信余额占比51.3% , 比 2003 年末上升了 22 个百分点同时,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不断深化和完善, 服务质量、 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作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获得中外客户一致好评, 创下了客户零投诉、 服务零差错的佳绩, 充分展现了中国金融企业的良好形象中国银行 60 年发展的历史经验过去 60 年来中国银行取得的辉煌业绩, 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通过几代中行人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也为中国银行业崛起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 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是中国银行发展壮大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 60 年以来, 中国银行不断地成长和壮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 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 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企业化、 商业化、 公司化改革, 用 30 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百余年才走过的历程, 在财务重组、 股份制改造、 境内外发行上市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银行取得的成绩, 是与中央高瞻远瞩、 审慎决策、 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大背景分不开的第二, 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中国银行事业成败的关键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无论产权结构如何变化, 都要加强党的领导, 保证银行发展的正确方向 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势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充分发挥最佳管理效应, 是中国银行60 年发展过程中重要和宝贵的财富 实践证明, 对上市银行来说, 国有控股和党的领导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价值 在转制为国有控股银行后, 中国银行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建设良好公司治理机制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发挥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管理层各自的职能有机地统一起来, 既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又规范了银行的经营管理。
第三, 坚持中国特色, 在吸收国际银行先进经验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银行从中央银行的职能部门, 到转型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国有控股上市银行, 经历了几个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每个发展阶段, 中国银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积极稳妥地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开放, 与新中国 60 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同呼吸、 共命运 中国银行改革既借鉴国际经验, 同时又充分考虑中国现实条件, 突出了中国特色 比如中国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 坚持整体改制,不搞分拆, 确保了改制后资产、 机构的完整 ; 坚持不搞大规模裁员, 不用经济办法买断工龄, 确保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和改革的平稳过渡 ; 坚持国有控股, 既推动了股权的多元化, 又维持了银行信用基础不变, 维持了社会对银行的信心第四, 坚持稳健经营, 传承百年品牌形象 中国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稳健、 诚信经营的传统, 保持了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长 稳健发展是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银行业是一个高负债的行业, 担负着动员和组织国内金融资源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使命, 担负着保护投资者和居民存款资金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 担负着促进社会就业和协助宏观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能。
诚信经营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行业标准、 业务规范的制定,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中国银行始终秉持诚信经营的态度, 自成立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对外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