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椎动物学习题库参考答案.doc
9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 端,孤臣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 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 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 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 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 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 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 + + + - + + - - + - - - - + - + - + + - 改错:1.改为:尾脊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背囊的脊椎动物 5.所 有―――不是所有 8.中胚层――外胚层 9.头部―――身体的前端 11.在体表或体内―――仅在 身体表面 12.自体受精―――异体受精 13.任何情况下―――通常情况下 14.。
―――― 16.固着, , ,自由―――――18.对称―――不对称 21.端黄卵―――均黄卵 三、填空 1.脊索,背神经感官,咽鳃裂,闭管,腹面,肛门,肛后尾,三,次生,两侧对称 2.头脊动物,尾脊动 物,脊椎动物,圆口,与,两系,爬行,鸟,哺乳 3.神经管,原肠背壁,液泡,脊索鞘 4.胚胎发育, 骨质脊柱 5.中枢部分,脑,脊髓,脑泡,中央官,腹神经索,消化道 6.海鞘,自有,固着,世代交替, 尾海鞘,海鞘,樽海鞘 7.90%,无损生物 8.同种个体,聚生,繁衍 9.原始,住囊虫,无,自由, 无,幼形纲 10.头索,文昌鱼,偏文昌鱼 11.小鱼,肌节,生殖腺,双尖鱼,海矛 四、选择 BACBA BCBA 五、问答题 1.脊索的出现使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运动的技能有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 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有统治地位的类群 脊索构成支撑躯干的主梁,使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 运动时不至于肌肉的收缩而失去体缩短或变形,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是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 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更为准确。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锥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 2.通过对原脊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的研究,能给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证据,所以,原脊动物在研究脊 索动物的演化上有重要意义 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及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又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 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枝,头索动物无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 脊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脊动物为不完全的闭管式循环,这些都反映了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的过渡 从胚胎发育的观点来看,头脊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陪他发育的情况,而早期胚胎发 育由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面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在演化上的关系 3.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至今尚未得到古生物学的证据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 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来判断一般认为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有共同祖先其根据 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一体腔囊发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 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使处于无脊椎动物(仅含精氨酸)和脊椎动物(仅含肌酸)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 动物的幼虫有很相似。
故脊索动物和脊皮动物关系密切又根据文昌鱼的身体结构与个体发育兼具脊椎动 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文昌鱼可能是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4.1)脊索和背神经管只存在尾部,2)大多体表有背囊,3)大多属仅幼体有尾,4)应固着或自由生活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二、 空 题 二、填空题 1.鳗;头;躯体;尾;寄生或半寄生 2.粘膜褶;螺旋瓣 3.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 4.七鳃 鳗;盲鳗 5.溯河而上或由海如江;死亡;变态 6.无颌类;囊鳃类;单鼻孔类 三、问答题 1.七鳃鳗呼吸系统比较特殊,消化道从口腔的后部向腹部面分出一支盲管,称为呼吸管,管的左右两侧,各 有内鳃孔七个每个鳃孔通入一个鳃囊,囊中有许多由内胚层演变而来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 通过外鳃孔与外界相通,这样七鳃鳗呼吸时水流进出都是通过外鳃孔,与一般鱼类由口腔进水经鳃孔出水的 方式不同这与七鳃鳗的寄生生活是相适应的,因为七鳃鳗要用口漏斗吸附在寄主体表,无法从口中进水进 行呼吸。
2.1) 为吸附型,没有上、下颌2)脊索终生保留,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3)只有奇稽,没有偶 稽4)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的中线上5)独特的的鳃呼吸器官——鳃囊6)内耳中只有一个或两 个半规管 3.1)部腹面有杯形的口漏斗,口漏斗和舌上具有角质齿,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这样便于吸附和锉破 鱼体,吸食血肉2)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而且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当七 鳃鳗用口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时,水就要从外鳃孔进出而无需经过口3)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用一对 “唾腺” ,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能阻止创口的血液的凝固 4.七鳃鳗目:1)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层 2)口位于漏斗底部 3)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 4) 脑垂体囊不与咽不相连通 5)鳃孔7对,鳃笼发达 6)内耳有两个半规管 7)卵小,发育有变态 代表类有: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雷氏七鳃鳗 盲鳗目:1)无背稽和口漏斗 2)口位于身体最前端 3)鼻孔开口与吻端 4)脑垂体囊与咽相通 5)鳃孔1-16对,鳃笼不发达 6)内耳仅一个半规管 7)卵大,发育无变态 代表种类有:粘盲 鳗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一、名词解释 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 /侧线下鳞数目 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
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 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 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 数目 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 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 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 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 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 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 膜上 二、判断与改错 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18.-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改错:2.将“都具有”改为“大多无” 。
3.将“相通”改为“不相通” 4.将“由真皮层演化”改为 “由表皮层演化” 5.将“鱼类”之前加“多于“ 6.将“软骨鱼类”去掉 7.将“是心脏的组成 部分”改为“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9.将“少于”改为“多于” 15.将“所有”改为“大多数” 18.将“就是起保护作用”改为“主是保护身体,另外还具有辅助呼吸等功能” 20.将“表皮层”该 成“来源于真皮层” 22将“由表皮延伸”改为“来源于真皮层” 23.将“都位于腹部”改为“有的 位于腹部,有的位于胸鳍下方,有的位于胸鳍的前方” 25.将“肩带与脊柱相连”改为“肩带与头骨相 连” 29.将“紧密相关”改为“无关” 30.将“大多数”改为“少数” 三、填空题 1.纺锤型;侧扁型 2.骨鳞;盾鳞;盾鳞 3.头骨;脊柱;带骨 4.颌齿;咽齿 5.中枢神经系统;外 周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颉颃 6.虹膜,脉络膜 7.原尾;歪尾;正尾 8.间插 骨;三角骨;内耳;声波 9.肝脏;胰脏;肝胰脏 10.1:1 11.缺氧;泛塘 12.雌;雄;性逆 转现象 13.管鳔类;闭鳔类 14.板鳃;全头;鲨形,鳐形;内鼻孔;辐鳍;辐鳍 15.鲸鲨;邦达 克 16.圆鳞;栉鳞;圆鳞;栉鳞 17.覆瓦状;对角线;成行 18.游离卵巢;封闭卵巢;游离卵巢; 封闭卵巢 19.软骨鱼;全头;总鳍;肺鱼;内鼻孔;肉鳍 20.鲟;鲟形;白鲟;鲟形;鲱;鲱形;鲑; 鲑形;鳗鲡;鳗鲡;鲤;鲤形;胡子鲇;鲇形;脂;鲈形;合鳃;合鳃;带鱼;鲈形;鳢;鲈形 四、选择填空 1.A 2.C 3.C 4.B 5.ECFA 6.C 7.C 8.DB 9.C 10.A 11.B 12.C 13.D 14.C 15.BDA 16.D 17.C 18.C 19.A 20.C 21.B 22.AB 23.D 24.D 25.D 26.B 27.A 28.A 29.B 30.D 31.D 32.C 五、简答题 1.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根据鳔与食 管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鳔管,可以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类,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 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
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能是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