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三历史一单元.doc
23页必修三历史一单元 历史一单元篇一: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提纲) 第一课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第二课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
2.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 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1)原因: ①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②坑儒:警告文化人 (3)评价: 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 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③消极: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使儒学走向低潮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原因: (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①政治:王国问题 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 ③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①发挥: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②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③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④特点:外儒内法 2.影响: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4)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B、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教育体制: (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C、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 3.特点:①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②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民臣的统治工具 ②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③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④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⑤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第三课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一)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佛教兴起,道教传播直接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3、唐末五代: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 (二)儒学复兴运动 1、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 ⑴主张:①韩愈:A.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
B.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②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⑵意义: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时期: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⑴原因:①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②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⑵主张: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②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③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⑶影响: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②理学应运而生 二、宋明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北宋——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背景: ⑴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的目的,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需要⑶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⑷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2、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4、五子的主张 ⑴周敦颐、邵雍:①主张: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②意义:二人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寻找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 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 ⑵张载:①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②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必修三历史一单元篇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原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2005年唐山4月模拟)《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 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 5.(2004年高考上海卷,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 10.“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朱熹B.顾炎武C.董仲舒D.程颐 11.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B.“塞兼并之路”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春秋大一统” 12.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B.“三教合归儒”C.君权神授D.人无有不善 13.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原创)读图,下列哪一思想家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 A.董仲舒B.程颐C.孟子D.庄子 15.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 16.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