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设计教育推动建筑研究-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葛明.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42797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0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设计教育推动建筑研究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葛明    采访:许晓东 整理:刘波葛明1972年出生于江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副教授,《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建筑师》等杂志编委或专栏主持参加主要展览包括第11 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2008)、第1届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2004)、中奥青年建筑师展(2003)主要设计作品包括苏州天亚院宅系列、如皋如园、第11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之一——MURMUR(默默)主要著述与译作有《园林与建筑》(主编之一)、《先锋札记》(《时代建筑》/2003.05)、《现代建筑》(塔夫里、达尔科著,译者之一)葛明接受我们采访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可以借助《设计家》的平台为设计教育说些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机遇太好,学建筑的不用太干活就可以养活自己;同时机遇也太多,让我们不知道能够做什么葛明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先做一名好的教师,其次再做一名好的建筑师这是因为在中国建筑问题的诸多可能性中,他认为,设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对于设计教育的问题,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个人是无法去改变教育体制的,但是改变一个教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有五六个教师每个人做两三个教案,学生的作业形成某种气质,如果这些老师中能做几个像样的房子,他们的学生又能做几个像样的房子,而这种气质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再有许多学生去做这件事情,就能够留得下些东西来当你感觉这些人能介入好几个学校来做教学,那中国设计研究的局面就会好很多这个方法看起来最慢,实际上速度最快再比如说,一般人都认为大学应该起到学术研究的作用,自德国洪堡大学以来,研究甚至比教学更重要但是建筑学在大学里还是很尴尬,现在我们的模式基本上偏向论文模式或者实验模式,比如建筑历史与理论是论文模式,建筑技术是实验模式(但是国内的建筑技术按照实验模式来做的也不是很多)建筑学中的核心是设计,而设计如何研究没办法将就于通常所谓的大学研究,所以建筑学在大学中间必然就很尴尬这个情况在国外也有,剑桥大学就曾经要取消建筑学建筑系有各种各样的研究考核制度,但是真正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系是不会用这些来衡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建筑学研究自己的标准目前国内的大学机制对于建筑学研究来说,有先天缺陷但我们看到,如果把这个功能交给建筑设计院来做,也不可行本来研究是应该在大学里做的,但是要将就大学制度,不太好做;交给追求生产的设计院,更不够。

      这就是中国现在建筑设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讨论好的设计研究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我曾经在瑞士ETH(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住过,他们的建筑设计教学可能是全世界最强之一在那里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建筑师通常经营着自己的事务所,当他被聘为教授之后,再专门招聘一组教学团队其中有专门从事设计研究的,也有好的建筑师,这个团队围绕他形成一个课程体系团队成员主要进行教学活动,和他的事务所分开这样他既是一个好建筑师,又非常关注设计教学,具有好的教育素养这个“教育素养”就是研究素养,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事务所经验移植到高校里去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模式美国的院校也会请好设计师讲课,但是大部分就像是明星秀一下中国好的建筑师本来就不多,按照ETH模式来推行设计教育显然不现实另一个学校是英国的AA,它的模式就是没有课程体系,是另一个极端AA给人的感觉是:十年中出来的人可能都是废人,但是下一个十年中说不定出来一堆人才它培养出来的人甚至没办法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评说,但这种模式在中国显然也是无法开展的个人是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如果社会整体的生产水平高了、设计水平高了,那么事情就好办整体的设计水平低,怎么做事情都捉襟见肘。

      但是我也不是那么悲观,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我们不能否认在以前的时候,高校的老师往往也是全国最好的设计老师,像东大以前的一些老师,杨廷宝、童寯这批人,甚至他们不需要研究,也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的设计任务并不是全部交给高校了,职业已经分化,分化以后,非要要求一个高校具有最好的设计师,这有点苛刻但是一个建筑学院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地方存在,它的方法要改变刚才谈的都是如何使建筑研究规避大学体制中的问题,在我看来设计教育是一个非常大非常急的问题,不能老这样拖下去因此,怎么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重要设计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设计家》:您刚才谈到建筑教育尤其是国内教育的一些问题,说“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您个人在设计教育和教学中又是怎样去实践的呢?葛明:我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谈设计教育,是因为我觉得这重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的从微观的角度考虑来说也非常简单国外很多建筑师做设计研究,是在没有“活”的时候,成天自己给自己找题目,——但是明明中国建筑的可能性这么多,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我个人认为,设计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介入方式通过设计教学来发展一种自我的方式,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不错的状态。

      在建筑实践方面,我对设计有浓厚的兴趣,但没想过要设计所有类型的房子现在也有一些好的机会,不多,但是已经够了我只希望老了以后,有那么二、三栋房子看起来还可以,或者更少一点但是,我希望所做的事情是值得的,后辈的人或许觉得这些房子能给他一些帮助,这就是我的目标当然,这必须有积累,我才能做到所说的那两三个另外一种积累就是设计教学个人无法去改变教育体制,但是改变一个教案是完全有可能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有很多人就很喜欢做教案,就像做竞赛一样,激情是有的,其实挺土的但现在不一样,大家每年都有很多机会出国这种情况下做一个教案,就不要再去哗众取宠,而是要看它过五年、十年后会有一个什么结果,要有长远的想法如果一个教师做了两三个教案,你会发现这个人试图在构筑某些东西,如果有五六个教师每个人做两三个教案,学生的作业形成某种气质,这就是一个学派的雏形如果这些老师中能做几个像样的房子,他们的学生又能做几个像样的房子,而这种气质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单个人去做这件事情,太困难,但是有更多的去做,就能够留得下些东西来,这是重要的《设计家》:那您觉得您现在在东南大学有这种气氛吗?葛明:有一部分吧。

      我觉得推动设计研究最“有效”的事情可能是教育好像很慢,一个学校一个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欧洲好的学校学习两三年,工作几年,这十二三年还可能就只有一两个好的学生但是想想,中国有这么多高校!像ETH,Snozzi, Rossi,加上透明性,撑了二十年,培养了像赫佐格和德默隆一大批人一个氛围的出现看起来慢,实际上速度很快我们这个时代机遇太好,学建筑的不用太干活就可以养活自己;同时机遇也太多,让我们不知道能够做什么作为个人,我只做好我的事,和我同类的一些人,比如同济大学的王方戬老师,去慢慢地做事像在美国得过奖学金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很多都出自我们的推荐我们都说尽管出去,过了若干年再回来,每年有两三个回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当你感觉这些人能介入几个学校来做教学,那局面会多好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现在中年设计师中相对公认的张永和、王澍,典型的又是建筑师又是教师,比他们两个成就更突出的可以说很少,他们维系着一个学院,但这种身份没有使他们设计变弱反而是变好或许很多人忘记了他们的双重身份,或许还说他们不算职业建筑师在我看起来,设计做得好才叫“职业”,好的基本标准是建筑师做的第一个房子、第二个房子和第三个房子,能不能让人看出来是一个人做的,如果拿这条要求去比对我们国内很多所谓的明星建筑师或职业建筑师,大都不符合。

      《设计家》:您所在的东南大学在建筑方面可以说是中国最悠久的教育机构,请评价一下它目前的状况葛明:东大的本科教学应该说是[来自WwW.L]国内最有学理的,因为它有一些老师一直研究透明性,或许有些人不赞同当然,有学理并不意味着教出来的学生就是最优秀的东南、清华、同济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差不多,但都和国际水平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教的概念建筑主要做的是一大批建筑/非建筑的装置,当然像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Murmur,也是我[来自WwW.lw5u.cOm]个人的作品我已经做了七八年,或许今年要出版成书——之前我一直拒绝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概念建筑教了很多年,但在东大也都还没有推广之所以现在要出版,是希望更多的人接触这门课程建筑学科:这一代人要有一些东西可以交代给下一代人《设计家》:您最初是怎样想到要开设概念建筑这样一个教案的呢?葛明:首先,我所说的“概念建筑”不是普通设计中的策划,也不同于概念艺术,是希望在建筑学的“专业”与“非专业”间寻找某种边界起因是在我读研究生时就很喜欢库珀联盟的海杜克,对他很有兴趣,那时候我就想实现像海杜克一样的教学,大概在2、3年的准备之后,2003年就开设了这门课。

      海杜克是美国设计研究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期探讨的就是现代建筑怎么教,怎么学柯布西耶,这是当时建筑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他发展了九宫格等各种各样的练习,后来又设计了很多其他作品,我的研究生就曾经写过有关他“结构体”的论文——一种好像是建筑又不是建筑的事物通过对它的设计,画出图纸,进行制作,同样可以完成对建筑学的理解建筑学不同于建筑,建筑学发展了很多自己的东西,比如drawing,如果一个建筑师不能够控制图纸,很难想象他能够造出一个好的房子,虽然这条原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个好的建筑师需要学习洞悉图纸自身的特殊性用个简单的比喻,学写生最好的方法是学习别人怎么画,而不是直接去写生再比如making——制作(不是指施工,也不是指构造练习),形成了另一套与drawing、saying相平行的方法而当代建筑学可以教什么,比海杜克早期的命题更有点复杂所以我就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试图做这件事情这是我的主要想法之一我们的概念建筑始终很具体,是一个结构体再加一个身体,这或许是和海杜克不同的地方海杜克做的那些东西,艾森曼曾经问过他,“这个叫房子吗?我进不去海杜克告诉他:“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被邀请对我们来说,希望有另外一种方式。

      我们的态度是物体和身体一开始就交缠在一起,甚至不需要讨论进入这一方式我每次严格规定时间,一个月之内从设计到制作,强度非常大此外,当代艺术是我们绕不开的,就像现代艺术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一样,如何才能够吸收这一块?现在中国美院的公共艺术学院还邀请我担任他们的毕业生导师,在他们看起来,他们的雕塑或者装置,也需要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我的目的并不是做当代艺术,或许很多人已经把我作为了一个当代艺术家我考虑的是,当代建筑在何种程度上还能继续构建公共空间?《设计家》:概念建筑之外,您目前还在做哪些工作?葛明:我还做大二大三的基础设计教学研究,是对柯布与路斯问题的回应,并试图在国内推动通过模型作为媒介来学习设计我的另一项研究是和董豫赣、王澍、童明等人一起关于园林方面的研究,比如《园林与建筑》这本书就是我们一起编著的我在东大蒙朱光亚教授帮助,进行了一些研究生的设计教学香港中文大学顾大庆老师对这一工作也表示支持,他说过几年中国的建筑学教育肯定会有一个完全从自己出发的教案以上每个教案至少要做十年,算我从三十岁开始教书,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的时间我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表达一个态度,概念建筑是对建筑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园林又是一种态度,以模型启动的教学可能又是一种态度。

      作为一个设计教师,似乎就应该这样,有一点眼光,想得远一点,时间做得长一点学科发展要有基本的支持,过了十年二十年,这一代人要有一些东西可以交代给下一代人《设计家》:请谈谈您教学方式的特点吧,比如在概念建筑这门课中您有哪些特点?葛明: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9.10 装配式施工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管控要点.pptx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控制.ppt 2022.7.29 安全关键点验收指引.pptx 10、冲击成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管控.ppt 2022.9.28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pptx 废水再利用生产氟化盐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docx 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半导体零配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参考).docx 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家具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多元醇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扩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燃气设施及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合成香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