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及其成因.doc
6页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及其成因摘要: 当前,研究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择取 10 个引起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的因素――旅游地生命周期、居民的旅游经济依赖程度、社区归属感、主客接触程度、使用旅游设施频率、在旅游地居住时间、居住地距核心景区的远近、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通过对桂林市 5 个贫困村落的实地调查,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别考察这些因素对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桂林市 1 引言 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是指,旅游地居民将其对本地旅游开发的期望与实际感受相比较所产生的愉悦或者失望的心理状态当前,研究贫困地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我国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具有很高的重合度,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居民对于旅游业的期望值、积极性、参与性和依存度更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次,由于贫困地区较为封闭,在大量旅游者涌入而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冲击下,当地居民容易产生经济、社会与文化利益的失衡感,从而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消极情绪以致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在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高低对于地方旅游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国内外已有的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满意度测评(Smith,Krannich ,1998;唐晓云,吴忠军,2006)、模型构建( 陈晓艳,2008;杨凯凯,2008;汪侠,等,2010)、以及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满意度与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之间的关系(Allen,et al,t988;Perdue,et al,1990;Ko,Stewart ,2002;刘静艳,等,2006)等方面,而对于引起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化的一些因素却少有系统的探讨,专门针对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更是缺乏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择取了 10 个引起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的因素――旅游地生命周期、居民对旅游经济的依赖程度、社区归属感、主客接触程度、使用旅游设施的频率、在旅游地居住时间、居住地距核心景区的远近、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然后以桂林市 5 个贫困村落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别考察这 10 个因素对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旨在为旅游地进行科学规划、开发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回顾,对引起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差异的因素进行探测性研究被择取的因素及理论依据如下: (1)旅游地生命周期Butler(1980) 、Hemandez 等(1996)的研究表明,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态度同旅游地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其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存在差异,因而影响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满意程度 (2)居民对旅游经济的依赖程度Smith 和Krannich(1998)对美国落基山脉西部的 4 个对旅游经济依赖程度不同的乡村社区进行比较分析,从总体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基础设施和服务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 4 个方面对居民的旅游开发满意度进行了测评研究表明,对旅游经济依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度出现明显分异 (3)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归属感会影响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但研究的结论不一:Jurowski 等(1997)认为,社区归属感强的居民倾向于对旅游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进行积极评价,而对环境影响进行消极评价;Um 和 Crompton(1987)、Ap(1992)、Lankford 和Howard(1994)则认为,居民在社区居住的时间越长,社区归属感越强,对社区旅游发展越持消极态度。
(4)主客接触频率Weaver 和 Lawton(2001)对城乡结合地带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进行了研究,发现居民与游客的接触频率会影响其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在更早的研究中,Sheldon 和 Var(1984)、Pigram(1987)的结论也是如此5)居民使用旅游设施的频率Keogh(1990) 、Perdue等(1990)研究了居民对游憩资源的利用程度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之间的关系,认为常利用游憩资源的居民可以感知到旅游发展改善了旅游地的休闲设施,因而对他们的支持态度会产生积极影响 (6)居民在旅游地的居住时间Mansfeld(1992)、Ryan和 Montgomery(1994)发现,长期居住的居民比新来者对当地旅游业的态度更为消极Weaver 和 Lawton(2001)也指出,对旅游开发持反对态度的居民可能在当地居住了更长的时间 (7)居住地距旅游核心区的远近Mansfield(1992)、Madrigal(1995)以及 Pizam(1978)的研究认为,居住地距旅游核心区距离的远近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继而会影响其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 (8)除了以上 7 个因素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也是影响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满意度的重要方面(Weaver,Lawton,2001;Martin,1995:Fredline ,Faulkner,2000)。
在确定了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问卷并实施调查,然后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处理数据,考察上述各因素所引致的贫困地区居民对于旅游开发的满意度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2 研究区域 我们选择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的龙尾村、兴坪镇的西塘村、杨堤乡的水岩头村和浪石村、龙胜镇的金车村这5 个贫困村落为案例地这 5 个村旅游资源丰富,有的地处偏远地区,有的为少数民族村寨,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贫困村;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高涨,以这 5 个贫困村为例进行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2.3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 3 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测居民的旅游经济依赖程度、社区归属感、主客接触频率、使用旅游设施频率等旅游经济依赖程度的度量根据 Ko 和 Stewart(2002)、Lee 和 Back(2006)以及汪侠(2007)的研究,设计 2 个问题:旅游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家庭成员职业与旅游业的关联性借鉴Goudy(1990)、Gursoy 和 Rutherford(2004)、McCool 和Martin(1994)的研究结论,社区归属感从“以社区为家的程度”、 “对社区的关注程度” 、 “对于搬离此地的感受”3 个方面来考察。
主客接触频率和使用旅游设施频率的度量均设计 1 个问项,提供“高” 和“低”两种选择 问卷的第二部分探测居民对于旅游开发的满意度情况根据“期望一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