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三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 Word含解析.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3
  • 文档编号:125832681
  • 上传时间:2020-03-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1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衡水金卷)检测显示:2004—2016年,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率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上游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69.67平方千米下图为青海湖流域某时段年降水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1.2004—2010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  )A.逐年增加    B.符合总体趋势C.低于平均值 D.低于1965年2.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可能得益于(  )A.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流域面积扩大,来水量增多C.跨流域调水,保障湖泊水量D.农业产值下降,湖泊取水量下降3.青海湖上游大风日数减少(  )A.造成生态恶化B.严重影响青海省电力供应C.加剧土壤水分蒸发D.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解析:第1题,图示资料显示2004-2010年青海湖流域降水量波动变化,呈总体增多但增量不大的趋势第2题,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来水量增加,来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多、冰川融水量增加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高温日数和暴雨日数增加,因此青海湖湖面面积增加得益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第3题,大风日数减少,蒸发量减少,有利于土壤水分的留存与生态环境的恢复。

      青海省电力生产以水电为主,风电占比极小,青海湖上有大风日数的减少不会严重影响青海省的电力供应答案:1.B 2.A 3.D(2017贵州遵义模拟)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限,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下图为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图完成4~6题4.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气温升高 B.降水增多C.河流对冰川补给增加D.太阳活动增多5.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会导致(  )A.1号冰川区面积扩大B.短期内该地区河流流量增加C.海平面下降D.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6.要延缓1号冰川区的冰川零平衡线变化,可以(  )A.在西北荒漠地区植树造林B.人工降雨增加当地降雨量C.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在零平衡线以上为永久冰川,从图中可以看出1号冰川区1960—2010年的冰川零平衡线的海拔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冰川加速消融,则最可能是气温升高导致的,A对;降水增多会导致冰川零平衡线下降,B错;河流不补给冰川,C错;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大致是11年为周期,不会几十年一直在增加,D错。

      故选A第5题,冰川零平衡线升高,冰川融化,冰川面积缩小,A错;短期内河流补给量增加,流量增大,B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C错;冰川融化地面裸露,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吸收增加,D错第6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大规模植树造林,A错;人工降雨只能短时期内实行,不能长时间段进行,B错;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C对;用水量多少对冰川没有影响,D错答案:4.A 5.B 6.C(2017天津五校联考) 下图是某地气温变化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7.此地(  )A.雨热不同期 B.降水集中在冬季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8.该地河流(  )A.有结冰期 B.径流量主要随气温而变化C.夏季含沙量最少 D.春、夏两季汛期明显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在0C以下,7月气温在25C以上,冬冷夏热;根据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知7、8月增加很快,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即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8题,由最冷月气温小于0C可知该地河流有结冰期,径流量与降水有关,夏季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夏汛明显。

      答案:7.C 8.A9.(2017天津十二区县联考)下图示意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读图,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五大湖沿岸 B.巴西高原中部C.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D.中国东南沿海解析:从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可看出,该地降水量4~9月增加较多,10月至次年3月增加较少,表明4~9月降水较多,10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少;从最热月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可看出,气温差1~2月最小、7~8月最大,表明1~2月为最热月、7~8月为最冷月,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且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不同期故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为地中海气候答案:C读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B.海洋性气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D.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11.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判读气候类型,甲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低于0 ℃,属于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甲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于亚欧大陆东岸。

      乙8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高于0 ℃,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乙为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其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的30~40的西岸丙7月气温高,1月气温低,位于北半球,冷月(1月)气温高于0 ℃,属于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纬度25~30的大陆东岸丁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夏季集中,为热带季风气候答案:10.A 11.C二、综合题12.(2017辽宁锦州质检)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涵养的水源也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丰乐口管护站,不久前发现了珍稀动物雪豹的身影近两年国家环保部通过卫星遥测发现了这个区域的不少问题,除了开矿以外,保护区内水电设施繁多,遥感监测发现了37个水电和能源项目,旅游设施未批先建13个,全部旅游项目中只有1处进行了环评,此外还有过度放牧等现象,多种问题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严重,显现“生态危机”研究表明,工业排放的有色颗粒物会加快冰川近20%的融化速度。

      材料二 下图为祁连山地区冰川分布图材料三 下图为近50年来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图1)分析祁连山地区“生态危机”的原因2)冰川的生存、发育及规模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3)据图描述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特征4)为保护祁连山这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由“除了开矿以外,保护区内水电设施繁多,旅游设施未批先建”说明导致该地生态破坏的原因有采矿、发电、无节制的旅游发展等方面;由材料分析可知,此地还有过度放牧等现象,因此农牧业生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祁连山地区生态平衡的破坏,进而影响了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同时也破坏了草场,加快了荒漠化速度;排放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了冰川的融化速度等第(2)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来分析;人为因素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来分析气温升高可以加速冰川融化、降水量增多可以增加冰川面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变暖,加剧冰川融化速度第(3)题,读图可知,在海拔4 000 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随着海拔上升,冰川面积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海拔5 500 m以上区域冰川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

      第(4)题,可以采取恢复破坏区域,制定相应的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下游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答案:(1)采矿、发电、无节制旅游开发、农牧业生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祁连山地区生态平衡,影响了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破坏了草场,加快了荒漠化速度;排放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了冰川的融化速度等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可以加速冰川融化、降水量增多可以增加冰川面积;人为因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变暖,加剧冰川融化速度3)海拔4 000 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随着海拔上升,冰川面积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海拔5 500 m以上区域冰川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4)恢复破坏区域,制定相应的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下游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13.(2017福建八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 ℃,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7月份北半球是夏季,温哥华西侧海洋温度较低,温哥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所以7月份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第(2)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温哥华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冬季西风带风力强劲,地形雨丰富,所以降水集中在冬季第(3)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是高压,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海洋是高压,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第(4)题,温哥华西部沿岸有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阻挡住了从美洲大陆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所以冬季气温较高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2)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