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docx
3页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江池小学 李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2、汇报交流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3、动手操作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A、独立思考B、小组交流C、全班交流②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等号“=”(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1)认识“>”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
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三、练习与拓展1)练习使用“<”“>”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
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