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谈现代汉语的三个平面理论.docx
2页略谈现代汉语的三个平面理论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是指将汉语语法研究从句法、语法、语用这三个平面展开,这是 现代汉语研究基本理论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 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 要》的全面铺开,实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可以说,三 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的语法 研究理论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 起来正式提出“三个平面”这一名称,并从理论上首次进行全面阐述的当推胡裕树、范晓 合写的《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该文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提出“如何在语法分析中, 特别是汉语语法分析中,全面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 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第二,分别对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 平面研究的主要任务、对象、范围、方法等作了探讨,并对特别指出:语义平面要通过表层 的句法关系,挖掘深层的语义关系;语用平面要在静态分析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
第三,阐 述三个平面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第一个理解模式:两翼模式,并提出进行研究的几项原则意 见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初步形成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语与词语(符号与符号)之 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 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句法分析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 析,即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其次是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 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即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这种层次分析,要求把句法结构中词 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也就是要把句法结构的直接 成分与间接成分以及内部成分与外部成分区别开来无论是研究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还是层 次切分,都是从结构关系出发的,也就是偏重于形式的所谓“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 而构成体系”,就是句法平面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特点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符号与内 容)之间也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人们分析一个句子,通过句法分析,可以 找出句中词语在句法结构中分别充当什么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层次结构,可以得出句型。
但析句并不到此为止如果不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句中的语义关系,即通过句 法平面深入到语义平面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那么,还不算完成了析句任务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不同于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词汇意义是词所具有的个别意义, 是在词典中可以查找到的语义平面的“语义”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离开了句 法结构,一个词孤立起来也就不存在这种语义孤立的“张三”和“李四”,究竟是施事还 是受事是没法说的,只有当它们与动词发生了关系、处在一定的句法结构中,才能知道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句中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 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用的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 句子相互间进行交际语法分析中的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都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 析或描写而语用偏重于讲表达的,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例1中,“我”是主题,“读过《红楼梦》”是评论;例2中,“《红楼梦》”是主题,“我读过”是评论作为主题,它表示和强调旧信息例1的主题,目的是强调旧信息“我”例2的主题, 目的是强调旧信息《红楼梦》”虽然两句都是主谓句,用的是同一些词语,语义结果也相 同,但是,从表达上看,是不等价的。
由此可见,语法分析如果单讲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也还是不完善的,也还没有完成析句任务只有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同时,同步地进行 语用分析,才算最后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的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多角度、多观点地观察和分析 语句的构成情况,揭示了语句结构要素的多元性本质,使汉语语法分析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 静态描写和功能解释相联系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也使现代汉语研究更加成熟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