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式课件.ppt
45页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 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中国文坛谜一样的人物,至今未弄明白他的家族、种族出生于中亚碎叶城,成长于四川青莲乡,渡壮年于名山大川,亡于江南如果说唐诗是白雪皑皑的高峰,李白便是凌霜傲雪的高峰征服者;如果说唐诗是波翻浪滚的海洋,李白便是战风斗浪的弄潮人;如果唐诗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李白便是餐花品叶的撷英客作者生平,,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话说李白:,,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解 题:,“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吟” ,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 “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留别”原指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另名<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古诗体名称,属于歌行体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 也可以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文章背景,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又因醉中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思考,“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醒时分,吟诗留别,,,,,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1、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思考:①游的是天姥山,为何诗人却首先谈瀛洲?,①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入梦之由,②作者是怎样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对比,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伟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五岳: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梦中四景,渡湖——幽静雅致 登山——雄奇壮观 夜景——离奇险怪 遇仙——壮丽辉煌,,特点:“清幽”——湖、月、溪、猿 特点:“壮美”——著、登、忽 特点:“惊怖”——咆、吟、殷、栗、惊 特点:“神奇”——浩荡、照耀、纷纷、列如麻,入山情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历程,湖月“送我”,用拟人手法;到剡溪之后,点谢灵运典故,增添兴味1、为什么是谢公,而不是其他墨客?,①谢灵运乃南朝山水诗代表人物,生平爱好山水,足迹遍及浙南山水,留下了许多诸如“谢公屐”之类的逸闻佳话。
②身世遭遇与李白有相似之处,李白推崇谢公,有步其后尘之意有什么手法?,入山情景:,2、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飞”表现了什么追求?,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梦游历程,作者登山时见到听到了什么?用了哪些手法?心情又如何?,月照清溪,水漾微波,猿猴清叫,天鸡高鸣,反衬出静这都进一步表现了天姥的神奇雄峻,诗中的作者一路欣喜,游兴更浓梦游历程,“迷”“倚”“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些奇异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 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的描写,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景 (一),,魂飞剡溪,著屐登山,,湖月,渌水,清猿啼,,(镜湖),(剡溪),凄清幽静,心驰神往,,云梯,海日,天鸡,叠岩,花石,岩泉,:青云,:半壁见,:空中闻,:万转不定,:迷、倚,:熊咆龙吟,,壮美雄奇,流连忘返,,夸张、比喻,,夸张,仙人出场前,作者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
梦中仙境 :,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从洞天内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三方面写四短句有何表现效果?与前后文联系?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是情节的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2、这些描写表现诗人什么风格?,浪漫风格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5、写梦幻神仙之景,其目的是什么?,,突出神仙世界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是表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4、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仙境有什么特点?,特点: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洞天仙境,,,洞天雷,洞天门,洞天境,洞天仙,:霹雳,:石扉,日月照,金银台,霓衣风马,虎瑟鸾车,麻列纷下,,,,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梦游之景 (二),天马行空,,想象夸张,,浪漫主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由幻想转到现实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形成了起伏的波澜长”、“惟”、“失”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无限哀痛梦醒时分:,“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所有的梦都破灭了 最后,诗人在失望低徊中吟留作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什么情,表什么态?,抒诗人对唐玄宗朝廷小人当道的愤慨之情,表对人生价值取向之态 . 不被重用,则游山访水.,惊梦长叹,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意思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访山寻仙——是效法谢公徜徉山水,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梦境,离奇变幻、五彩缤纷、壮丽辉煌(景),情感,蔑视权贵、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情),总结:,中心思想,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如何认识本文作者的思想内容?,李白一生倘佯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合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其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进步性: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可贵精神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有人说,上仙山,访神仙,不正是向往神仙吗?所以这首诗是一首游仙诗,表达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你认为呢?,明确:其实不然,李白只是把寻仙访道作为政治工具和精神麻醉剂,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首诗借“留别”来表现诗人不事权贵的叛逆精神,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的老调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想一想:,这首诗题为“留别”,看看它与一般的留别诗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以记述梦游天姥为主,描写了入梦的原因、梦游的经过以及出梦等等,写得详详细细;以醒后议论为辅,这种议论,进一步明确了主题思想、深化了主题思想,对主题思想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歌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度,后来的云霞明灭、众仙往来境界的出现,才显得真实、合理,统一和谐语言流畅自然,摆脱拘束,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这首诗以七言为基础,间有四、五、六、九言的句子这些语句,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缓有急,灵活变化,造成了诗歌节奏的起伏跌宕,增强了诗歌五彩缤纷的浪漫主义色彩清人赵翼说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瓯北诗话》),很能说明李白诗的特点① 改变惜别伤离的老套手法,借离别表明不事权贵的态度.,② 改变平铺直叙,围绕一场梦幻来构思,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让诗人的幻想有更广阔的空间.,③ 改变素笔写实,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幻想世界,塑造幻想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五 个 “ 改 变 ”,④ 改变纯粹描景,写幻景为“不事权贵”服务,写神仙世界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