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食用菌栽培技术.doc
2页概述竹茹(Di c t yopho r a i ndu s i a t a )属鬼笔科竹茹属真菌[2 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皇后"之美称[9 ]共12个种我国有长裙竹茹、短裙竹茹、黄裙竹茹、朱红竹菰、红托竹瓠 皱盖竹茹和棘托竹茹7个种川食用珍品的竹茹有长裙竹茹和 短裙竹茹2个种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所含19种氨基酸占总重量的4 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 酸的3 5%,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B2以及多种微最元素,具有显著的滋补保健作用[3 ]生物1••形态熾正2. 生态习性竹茹适于生长在有大最竹子残体和腐殖质的竹林地里野生竹茹自然生长季为初夏到中秋,多生于老竹和腐竹的根部以及腐竹叶上,多数单 生,也有少显为群生完整的竹茹子实体由菌盖、菌裙、菌柄、菌托4部分组成,一般高10 -20 c m ,最髙的可达3 0cm以上菌盖形 如吊钟,高3 c m左右,下端宽5c m左右,具有明显的网状结构,上面一般生有青褐色的袍体,抱体味道微臭,用手触摸,有粘滑感菌盖顶 端较平,并有穿孔菌裙大多为黄白色,菌裙的长度是分类学上区别长裙竹茹和短裙竹茹的重要标志,长裙竹茹的裙长T殳为8.0 -12 c m , 短裙竹茹的裙长一般为3 -6cm 0菌裙为疏松的格孔状网条,格孔呈椭圆形或多边形,格孔长径0.5 -lcm,短径0.1 -0.5。
m ,网条 偏圆形直径0.1 -0.5 c m菌柄乳白色,中空,纺睡或圆筒状,中部粗约3 Cm ,壁海绵状菌托呈碗形,包在菌柄的基部,上面带有灰白 色或粉红色的斑块,高4.0 -5.0 c m ,直径3.0 -5.0c m,由内膜、外膜以及膜间胶状物质组成.3. 生活条件(第三篇文献)1碳氮源竹茹较好碳源为葡萄糖、甘露醇和麦芽搪,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半孚矗也能被竹前I」用;乳搪、鼠李搪的被利用能力较弱较好的氮 源为蛋白膝和硝酸按,牛肉膏和尿素等不能被竹荻利用,因此竹茹对氮的要求比较严格[8]2矿质元素MgSO '能促进菌丝的生长,磷酸盐可有效地满足竹茹菌丝的营养要求3维生素与激素维生素B :和维生素B,:以及生物素对竹茹生长没有促进效应,而激素A (成分未公开眉总促进菌丝的生长[8]2生长发育的p H值竹菰在微酸性条件下适宜生长,p H值一般为5.6 -6.5 ,超过6.5生长减缓3生长发育的温度竹茹中的大多数种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 -30 °C之间,16 -18 °C生长显著加快,以23 °C为最佳超过26 °C长速明显下降子实体形成适宜温度在16 -27 °C之间,最适2 °C。
竹茹属中的棘托竹茹属高温型食用菌类, 菌丝在30 -35 °C生长最快,子实体形成23 ~ 26 °C ,最适2 5 °C4菌丝形态特征菌丝呈菌索状,近白色,较纤细,有锁状联合现象5子实体形态特征子实体形成可分为6个时期:1原基分化期;球形期;»卵形期;%破口期;力菌柄伸长期;%成熟自溶期在环境条件合适状态下,经过6h子实体即可长成主要品种 稱咅技术 季节 场所目前,人工栽培竹茹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这种栽培方式需要搭建荫棚[4・6 ],而林下套种竹茹,可以充分利用林间的郁闭条件,除去 了搭建荫棚的工作,减少了劳动量,节约了成本另外,竹茹不能连作种植过竹苑的田块要轮种其它作物3 a以上才能再次种植竹茹, 否则产量低下,甚至绝收因此,大田棚栽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田地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栽培成本利用各地丰富的野草资源[7 ], 在林下套种竹茹,不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空间,而且节约了耕地和竹茹的栽培成本,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在竹林地中挖宽4 0 ~ 5 0 c m,高15 ~ 2 5 c m的畦最好沿坡地走向建畦,防止雨季林中积水冲毁畦床畦建好后,铺1层10~12c m发酵好的料,接1层 种(栽培种以块状播下为好),再铺1层发酵料,接1层种,重复3次。
用脚踏实,覆2 ~ 3 c m的碎土层,再盖1层竹叶或稻草、松针培养料3.1备料竹屑、木屑、玉米秸芯、豆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有机物质均可作为裨咅竹菰的主要原料在选择瞬原料时男艮 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来源方便的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每667 m2应备干料4 000 ~ 5 000 kg每]00 kg的干培养料还需添加1 000 kg的石膏粉和lkg的添加物(尿素或进口三元复合月巴)铺料在栽培场地先铺一层宽80 ~ 100 cm、厚20 cm、长度不限的培养料,若培养料水分不够,可用清水将料淋湿,然后在铺好的料面上洒上一 层石膏粉和添加物,再铺上一层培养料、淋湿后洒上一层石膏粉和添加物,如此交替直至料堆高为1.5 m为止堆料过程中,在堆中间每 隔80〜100 cm垂直立一根8〜10 cm粗的木桩或毛竹筒,堆料结束后抽出,使料堆中留下通气孔堆顶盖人字形草帘,用于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雨水渗入7〜10 d后”当堆内温度上升至65 °C时进行翻堆,用铁锹等工具将料充分搅拌均匀后再次堆好,培养料含水显不足时应在 翻堆过程进行补充整个发酵过程历时20〜30 d,共翻堆3次。
最后1次翻堆后,培养料含水量适中、pH值适当、无刺鼻氨味时即可下料 播种发酵应在播种前30〜40 d开始进行,以确保发酵完成时间与播种时间衔接播种竹祢播种一般3月上旬即可开始,应选阴到多云天气为好大田栽培有台式畦与龟背式畦,采用龟背式由于增加了出菇表面积,因而可提高产显每畦1.25m (连沟)放样划线,把经过发酵的培养料,铺到按畦宽比例分好的畦面上,厚度10 ~ 12cm, 宽度65〜70cm ;铺料时要按粗细结合,底粗顶细的原则”顺畦铺平压实,如用腐熟稻草作配料的,可以先铺稻草,再铺竹屑原料;谷糠 粉、熟猪粪、磷肥、复合肥等配料事前未拌入竹屑原料的,可撒在竹屑表层,手工拌均原料压实后再播种菌种,菌种以掰开3 ~ 4cm见 方为宜,双行品字型排列下播,密度16cm x 16cm播后再铺一层2cm厚的培养料盖面,然后覆土[2]菌种要边播种边覆土 (清理畦沟土复 盖畦面),厚度3〜5cm,然后盖上稻草,茅草等作遮盖物,以后及时播种遮阴作物套种套种农作物一可为竹菰遮阴,二可增加收入一般采用套种大豆替代阴棚,即免棚栽培方式,既节省成本,又增加效益竹菰播种覆土后15〜 20d (清明前后),选江山当地的田腾黄皮豆品种,在畦边半腰打孔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每畦两边都种,"品"字型排列,以利通风透 光。
发菌管理播种后控制培养料含水最为65 % -75 % ,空气相对湿度为85 % "前15天不必喷水,7天后每3天揭膜通风30分钟"温度超过30 e时也应揭 膜,夜间盖上"在正常气温下播种50天后,菌种长出土面,应加大湿度不使畦面遮盖物干燥"待菌丝布满畦面后,降低畦面湿度使菌丝缺水倒 伏,转人培养料继续吸取营养,70-80天后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这时再喷一次重水,以水不漏人培养料为准"夜间掀开膜,次日早上盖膜,使 昼夜温差达10 e以上"待表土稍干后再喷水"第一潮菇每平方米可长成熟菌蛋60 —80个"出菇后,膜内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5 % ,温度不 超过34e,有利于菌蛋发育"每日通风1一2小时,温度偏高及时揭膜"3 0—35天后菌蛋进人成熟期,横端桃尖形凸起"此时期多喷水,水昴以 不漏料为准,空气相对湿度提髙到90 % —95 % ”红托竹茹破蛋撒裙在夜间9时开始,次日清晨3—4时撒裙完毕,少就在白天撒裙"应及时采 收,脱水烘干后,包装出售"第一潮菇收完后补足培养料和水分,继续管理出菇"水的管理原则是多菇多喷,少菇 少喷,高温干燥多喷,低温湿度大时少喷,雨天可少喷或不喷“出菇出菇前管理接种后每天向菇床喷雾水,保持覆土层含水最15%〜20%、基质含水爲60%~65%。
基质和土层太湿,通气不良,菌丝大最爬到表土 ,造成 徒长;太干则菌丝长不到土层表面,在土层中分化,菌蕾也少菇房空气湿度最好保持在75%~85% ,不宜过低或过高菇房还应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出菇后管理出菇后喷雾水要远离菇床,以防雾点落下冲伤小蕾菇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气温低时要加温,可利用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窗通气;气温髙时可通风降温原基形成后,每隔10d喷1次营养液(磷 酸二氢钾lg ,硫酸镁lg,维生素BllOmg ,葡萄糖或蔗糖5g ,水1L),共喷3~4次,用量为0.5~lL/m2 ,喷后轻喷I次清水,可提高产量和质 量上半年种植因气温较低(14~20°C),50~60d才现原基,整个生育期为110-130d ;下半年种植气温高(23~30°C),30~40d便可现原基,周 期仅 100~110do采收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棘托竹茹在覆土10d后就可形成菌索,菌索进一步发展成原基当菌丝扭结形成大量的原基时,应加大覆土层湿 度;当菌蕾形成并开始膨大时,应往空气中适量喷洒清水以加大空间相对湿度棘托竹茹在适宜的条件下,从菌球破口到撒裙约3 h ,高溫 季节一般壮午的8 :00~10:00瞬。
如遇气温砌氐,棘托竹茹的撒裙时间就会往后推迟,一般在上午11 : 00到下午3 : 00 撒裙竹茹菌裙开始撒裙后应及时逬行采收采收时先将菌盖摘除,一手握住菌柄,一手抓住菌托底部,轻轻旋转,把竹祢子实体提起,然 后将菌托摘除在采收过程一要注意保持菌裙的完整,二要要保护菌体的洁净为了避免因采摘过程中菌裙被撕裂而造成经济损失,也可用 采摘菌球,即清晨选取菌球已破□并且当天就会撒裙的菌球采摘回来,将其放邂在洁净的地方撒裙,撒裙结束,把菌托和菌盖除去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