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doc
8页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摘 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 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幼儿心情愉悦的参与绘画活动,通过绘画使他们的认知,并在情感、审美和智力等各方面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教师指导的次数过高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是属于具体的、活跃的、直观的形象思维,也是一种初级的形象思维所以幼儿在自由创作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会边想边画,会边画边自言自语,不会有意识的去思考怎样构图、整幅图的比例、色彩的搭配及画面中的物体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幼儿想象的形象都是比较零碎的、不完整的,他们往往会把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创造性的表现在画纸上,如:他们会在天空画上两个太阳,或者在水面上画上一辆卡车。
这也是幼儿活跃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不该在幼儿创作时指责幼儿“你不能这样画” 、 “要那样画” ,或者干脆握住幼儿的手根据教师自己的思路直接表现要让幼儿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教师不可随便的去打断幼儿的思路,过多的介入幼儿的创作,让绘画活动失去其重要的意义三)指导中的语言和态度影响幼儿接受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画画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我觉得教师用商量的口吻比较容易被幼儿接受,比如:“你画的小鸟飞的真好,可是它好孤单,你能在它的旁边再画一只,好吗?”这样教师在肯定该幼儿的同时又提出了要求,幼儿就能愉快的接受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也直接影响孩子创作的积极性,教师鼓励的语言、肯定的态度必定引起幼儿更多创作的激情,反之教师指责的语言、批评的态度就会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同时让幼儿有挫败感,削减了幼儿创作的激情四)过度使用范画,限制幼儿想像空间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作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可许多教师喜欢在活动前准备一幅范画,简单讲解后幼儿照着范画临摹,照样画葫芦自然孩子们的完成的作品都非常接近,大部分甚至全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孩子自身的画画技术上,有的画的好一些,有的画的乱一些。
虽然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绘画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教师这样过度重视范画的使用,就会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变成单一的临摹,也使整个活动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二、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问题成因分析(一)教师本身教学理念偏差《纲要》中指出:对幼儿绘画教学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倡运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的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知识和技能无比的渴求所以教师本身应不断的转变、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指导也应有的方矢,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学到东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绘画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提高绘画的技能和表现能力二)教师自身绘画技能不足《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也是如此教师本身具备幼儿美术专业的认知水平、美术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是进行有效教学,是让幼儿学习受益的有力保障 “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要不停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努力让自己的绘画技能水平在上一个新台阶,让绘画活动开展的更有实效,更加具体。
三、改进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一)注重引起和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需要有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有创作的欲望幼儿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自愿的去探讨,去学习所以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绘画主题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方式方法多样化,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儿歌、谜语、游戏或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唤起幼儿作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画中乐,乐中画如在教幼儿画《小鸭子》时:我边画边念有趣的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脑袋提溜圆,身体像小船,脖子上面嘴巴扁,眼睛是半圆不知不觉中一个小鸭子就画好了,大班的幼儿语言发展已经比较的完整,能很好的理解儿歌的内容,有趣的儿歌引起了幼儿作画的兴趣,同时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了作画的技巧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也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愿望:如绘画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对各种物体的敏感性让幼儿知道形状、色彩、线条等基本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比如让幼儿收集各种树叶、石头等方便收集的物品,引导观察其形状的相似或差异。
又如带领幼儿观察公园的花的颜色,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紫……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并提出来讨论2.掌握知识的愿望:幼儿只有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才能画出生动的形象比如要教幼儿画树,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参观园内外的树木,引发讨论:“树的外形是怎样的” ?、 “看看每颗树一样高吗” ?“树干和树叶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等等当幼儿对树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请他们作画3.想象的愿望:教师要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幼儿的想象力,成功的想象促使幼儿成功的创造出奇特而新颖的画面总之,只要是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孩子们就具备了创作的热情,从孩子感兴趣的当前事物入手,激发绘画的热情,鼓励他们将热情付诸行动是很有效的教育途径二)从幼儿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在绘画创作时,必须让幼儿感到绘画是他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画的,而且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教师更是要选择适合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的适中课题,这是指导幼儿绘画的关键平时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或者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惊异和好奇的所有事情都可以作为绘画的题材如春天我们组织幼儿去春游,在这过程中老师有意识的提醒幼儿仔细的观察,然后让幼儿画“春天” 、 “美丽的须江公园” 、 “我们去春游”等等命题画,或者让幼儿意愿画。
相信幼儿在作画时就会心中有物,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再比如幼儿观看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后,对猪八戒吃西瓜时的搞笑的样子有深刻印象,画起来自然就生动了当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从幼儿最感兴趣的和最熟悉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情节性的内容出发,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情感和作画的愿望三)教师应重视培育幼儿生动的构想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教师精心的设计、周密的布置、巧妙的安排,能够使绘画的动机构想、扩展和生长如幼儿画“马路上的汽车” ,如果老师说:“把昨天在大街上看到的汽车画下来” 孩子们画的自然不会生动,而且肯定是千篇一律现在我们不单带孩子到大街上看真的汽车,还要求孩子们收集各种汽车模型和玩具车,并投放在活动室周围,收集有关汽车的图片,粘贴在主题墙上在绘画前的准备活动中还组织孩子们漫谈所看到的,所想的很多有关汽车的事件,这时幼儿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孩子们联想到的有“我想坐车” 、 “我当司机” 、 “开的飞快的汽车” 、 “救护车” 、 “公共汽车”……等等十多种在主题的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想像,然后经过头脑的加工改造,就很有可能出现内容丰富,构思独特的画面。
四)提供丰富的作画工具以及交代涂色的要求和技巧幼儿的作画工具有很多,如: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荧光笔、水彩笔、绒线、记号笔等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但不是每次美术活动都需要用到这些工具和材料,而是根据需要来提供的,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所以作品的着色是整个绘画活动的重要环节涂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画面的美观教师必须交代涂色的要求和技巧不要只是笼统叫幼儿涂色要均匀应具体的教给幼儿涂色的方法教师可以用示范的方法,但要注意启发性,就是要幼儿在自己的思考的基础上掌握使用的方法一般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小块的地方要涂的更仔细些,涂色时不能留白,不能越过轮廓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在涂色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高五)给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 ” 幼儿的无意识在创作中起着情感激发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大胆地、不受拘束地、不受外界干扰地画他们心中想要画的东西,而不要交代过细,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
如:在幼儿画画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允许幼儿作画时轻声交谈等都是能使幼儿放松的有效途径又一次我让孩子们画公鸡,我先示范画了一只正在打鸣很神气的公鸡,然后让孩子们画,可是我在巡回指导时屡次发现徐思周和余欣彤总是在不停地讲话,还不时发出笑声,我用眼神制止她们,她们安静一会后又开始笑谈,我很生气的把他们叫到跟前刚想批评,徐思周很委屈的说:我们是在说有一天公鸡早上睡过头了,没有打鸣她心里很难过,这样的公鸡怎么画原来是这样我庆幸自己还没有批评她们,于是我摸摸她们的头说:老师没有生气,只是想告诉你们,说话小声一些,不要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回到位置后,这两位小朋友还是一边讨论一边画,不过声音很轻,后来她们交上来的画特别漂亮,画面丰富颜色鲜艳,一只垂头丧气的公鸡很逼真从这个例子我深深地感到在幼儿创作时不能死板的要求孩子不要讲话,保持安静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前提,特别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精神环境是幼儿获得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宽松使幼儿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而平等能使幼儿充满自信,敢于大胆的想象与创造六)对幼儿作品的正确评价在绘画中,幼儿通过独立思考去表现自己的感受,对于他们的艺术创造,教师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儿童作品。
如:在一次意愿画活动中,有小朋友告状说:周逸杰把河里的水和天空都涂上了黑色,我去看时确实画面没有美感,我刚刚想提醒他选错了颜色,这时周逸杰主动对我说:我画的是下雨前的天空,要下雨了天上有乌云,水里也有乌云看看,孩子的观察是多么仔细啊所以说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