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家禽质量性状的遗传课件.ppt

8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91955491
  • 上传时间:2024-09-1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53MB
  • / 8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家禽质量性状遗传及育种应用家禽质量性状遗传及育种应用家禽质量性状:颜色性状、形家禽质量性状:颜色性状、形态性状、生化标记性状态性状、生化标记性状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 家禽质量性状遗传及育种应用家禽质量性状:颜色性状、形态性状、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颜色性状(Color character)):羽色羽色((Feather color)和肤色()和肤色(Skin color))u羽羽色色的的重重要要性性::羽羽色色是是重重要要的的品品种种特征;羽色与生长速度有关特征;羽色与生长速度有关u羽羽色色的的种种类类::白白羽羽和和非非白白羽羽((包包括括黄、红、蓝、黑)黄、红、蓝、黑)u羽色的形成机理:色素排列在羽毛羽色的形成机理:色素排列在羽毛组织中形成组织中形成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Color character):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白羽(白羽(White feather))     分类:显性白羽与隐性白羽分类:显性白羽与隐性白羽 u显性白羽显性白羽 :II,显性上位的抑制色素形成基显性上位的抑制色素形成基因因II,如来航鸡,但对黄、红羽不能完全抑,如来航鸡,但对黄、红羽不能完全抑制制。

      u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白来航与黑色品种杂交白来航与黑色品种杂交,后代除个后代除个别出现黑色斑点外别出现黑色斑点外,全身均为白色全身均为白色.uI-i::I的作用位抑制色素表现,是一种显性的作用位抑制色素表现,是一种显性上位(上位(epistasis)作用,可完全抑制黑羽,)作用,可完全抑制黑羽,但不能完全抑制黄羽和红羽但不能完全抑制黄羽和红羽颜色性状及其遗传白羽(White feather)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隐性白羽,隐性白羽品种与有色羽品种鸡隐性白羽,隐性白羽品种与有色羽品种鸡杂交杂交,后代均为有色羽但隐性白羽的品后代均为有色羽但隐性白羽的品种或品变种在隐性性质上并不完全相同:种或品变种在隐性性质上并不完全相同:1.缺乏色素原基因缺乏色素原基因:为隐性白羽,基因型隐性白羽,基因型iiccOO ,如白色温多德鸡等,如白色温多德鸡等;2.缺乏氧化酶基因缺乏氧化酶基因: 为隐性白羽,基因型隐性白羽,基因型iiCCoo,如白羽丝毛鸡等,如白羽丝毛鸡等Ø白色温多德鸡与白羽丝毛鸡杂交,温多德鸡与白羽丝毛鸡杂交,F1代全代全为有色羽为有色羽F1代彼此交配,所得代彼此交配,所得F2代有色代有色羽与白羽比例为羽与白羽比例为9:7。

      因此,因此, C-c与与O-o为为两对两对互补基因互补基因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隐性白羽,隐性白羽品种与有色羽品种鸡杂交,后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亲代亲代 白色温多德白色温多德X白色丝毛鸡白色丝毛鸡 羽色羽色基因型基因型 ccOO CCoo 白羽白羽 F1 CcOo 全为有色羽全为有色羽 ♀配子配子 ♂配子配子 COCocOcoCOCCOOCCOoCcOO CcOoCoCCOoCCooCcOo CcoocOCcOOCcOoccOO ccOocoCcOoCcooccOo ccoo颜色性状及其遗传亲代 白色温多德X白色丝毛鸡 羽色基因型 c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Ø用显性白羽的白来航鸡与白丝毛鸡杂交,F1代全为白羽, F1彼此交配, F2中出现有色羽鸡,且白色羽与有色羽的比例为13:3Ø原因:白来航的遗传组成为IICCOO,基因C虽与O在一起,但因I存在,故为白色;而白丝毛鸡基因型为iiCCoo,不含抑制色素的基因I F1基因型为IiCCOo,因含I,呈白色羽; F2中,凡含基因I的均为白羽,不含基因I,且C与O在一起的为有色羽, C与O不在一起的为白羽颜色性状及其遗传用显性白羽的白来航鸡与白丝毛鸡杂交,F1代全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 ♀配子配子♂配子配子ICOICoiCOiCoICOIICCOOIICCOoIiCCOO IiCCOoICoIICCOoIICCooIiCCOoIiCCooiCOIiCCOOIiCCOoiiCCOOiiCCOoiCoIiCCOoIiCCooiiCCOoiiCCoo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配子ICOICoiCOiCoICOIICC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3.隐性上位抑制色素表现基因隐性上位抑制色素表现基因pp:为:为隐性白隐性白羽羽,基因型iiCCOOpp,如洛岛红中的红,如洛岛红中的红色飞花白鸡等色飞花白鸡等。

      P-p:隐性纯合时抑制色素隐性纯合时抑制色素表现,对表现,对CCOO为隐性上位为隐性上位4.隐性白化基因隐性白化基因aa:为:为隐性白羽隐性白羽,一般也缺缺乏色素原,基因型为乏色素原,基因型为 iiccOOPPaa ,如白如白洛克中的白化个体洛克中的白化个体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隐性上位抑制色素表现基因pp:为隐性白羽,基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白羽种类及基因型表种类说 明基因型显性白羽具显性抑制色素基因I,如白来航鸡等;IICCOOPPAA隐性白羽缺乏色素原基因,如白色温多德鸡等;iiccOOPPAA隐性白羽缺乏氧化酶基因,如白色丝毛鸡等;iiCCooPPAA隐性白羽含隐性纯合抑制色素表现基因pp,如红色飞花白鸡等;iiCCOOppAA隐性白羽含隐性纯合白化基因aa,并缺乏色素原,如白洛克中的白化个体iiccOOPPaa颜色性状及其遗传白羽种类及基因型表种类说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 黑羽黑羽(Black feather) 黑黑羽羽对对隐隐性性白白羽羽为为显显性性,,基基因因型型为为CCOOEE,,其其中中基基因因E称称为为黑黑色色素素扩扩散散基基因因,,能能使使黑黑色色素素扩扩散散到到全全身身,,其其等等位位基基因因e则则抑抑制制黑黑色色素素扩扩散散,,使使黑黑色色素素仅仅在在颈颈羽羽、、主主翼翼羽羽、、副副翼翼羽羽、、尾尾羽羽及及公公鸡鸡的的鞍鞍羽羽出出现现,,且且黑黑色色羽羽外外镶镶白白边边或或浅浅色色边边称称为为哥哥伦伦比亚羽色。

      比亚羽色颜色性状及其遗传 黑羽(Black feather)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E基因存在于:基因存在于:((1)所有全身黑色的品种;)所有全身黑色的品种;((2)白来航和大多数隐性白羽鸡;)白来航和大多数隐性白羽鸡;((3)可能存在于棕色或鹧鸪色的品种鸡可能存在于棕色或鹧鸪色的品种鸡e基因存在于:基因存在于:((1)所有哥伦比亚羽色的品种鸡;)所有哥伦比亚羽色的品种鸡;((2)黑尾红色鸡;)黑尾红色鸡;((3)黄色品种鸡;)黄色品种鸡;((4)显性白羽和一些隐性白羽鸡显性白羽和一些隐性白羽鸡颜色性状及其遗传E基因存在于: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黄羽黄羽(Buff feather) 黄黄羽羽对对黑黑羽羽为为隐隐性性,,对对隐隐性性白羽为显性白羽为显性黄羽由两对基因控制:黄羽由两对基因控制:Bu和和Bu’,有,有Bu和和Bu’时为黄羽,时为黄羽,bububu’bu’时为非黄羽时为非黄羽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黄羽(Buff feather)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红羽红羽(Red feather) :红羽鸡一般全身红红羽鸡一般全身红色占优势,但在翼、尾等处为黑色,主色占优势,但在翼、尾等处为黑色,主要是其带要是其带e基因,一般其基因型为:基因,一般其基因型为:CCOOPPee。

      对黑羽为隐性对黑羽为隐性u横班羽横班羽(Barred feather):横斑羽也称芦横斑羽也称芦花羽,为伴性基因,存在于花羽,为伴性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染色体上,基因符号基因符号B,其作用是冲淡色素,形成,其作用是冲淡色素,形成有色羽上带白色条纹可用于自别雌雄,有色羽上带白色条纹可用于自别雌雄,另外另外B基因有剂量效应基因有剂量效应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红羽(Red feather) :红羽鸡一般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颜色性状及其遗传u肤色(肤色(Skin color)):肤色包括皮肤肤色包括皮肤颜色以及皮肤衍生物如喙、胫等的颜色以及皮肤衍生物如喙、胫等的颜色颜色 1.皮肤颜色:主要有白、黄,也有黑皮肤颜色:主要有白、黄,也有黑色白色对黄色为显性白色对黄色为显性 2.喙、胫的颜色:有白、黄、青等喙、胫的颜色:有白、黄、青等青色胫对淡色胫为隐性,且受一对青色胫对淡色胫为隐性,且受一对伴性基因控制(伴性基因控制(Id-id)Id能冲淡能冲淡胫部色素出现黄色或白色胫这对胫部色素出现黄色或白色胫这对基因也可用于自别雌雄基因也可用于自别雌雄 颜色性状及其遗传肤色(Skin color):肤色包括皮肤颜 羽毛、皮肤和胫部的色素基因羽毛、皮肤和胫部的色素基因WW限制表层皮肤形成叶黄素(白色)ww表层形成叶黄素(黄色)BB伴性芦花斑纹羽型,限制羽毛黑色呈横斑,同时也限制胫部皮肤的黑色素bb非芦花斑纹羽型,无限制胫部皮肤黑色素的作用。

      IdId抑制胫部的黑色素,伴性idid胫部黑色素基因,伴性EE羽毛黑色素扩展基因,同时也可扩散胫部黑色素ee限制羽毛和胫部的黑色素CC羽毛色素原基因,不限制胫部黑色素cc缺乏色素原,有冲淡胫部黑色素的作用II抑制羽毛颜色的基因,冲淡胫部黑色素ii不抑制羽毛和胫部的黑色素羽毛、皮肤和胫部的色素基因WW限制表层皮肤形成叶黄素(白色)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u冠形冠形1.冠形是重要的品种特征,冠形是重要的品种特征,2.冠形的种类很多,但大多缺乏深入研究冠形的种类很多,但大多缺乏深入研究Ø研究较多的是单冠、豆冠和玫瑰冠,研究研究较多的是单冠、豆冠和玫瑰冠,研究发现,豆冠、玫瑰冠对单冠均为显性,严发现,豆冠、玫瑰冠对单冠均为显性,严格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豆冠与玫瑰冠格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豆冠与玫瑰冠杂交,杂交,F1既非豆冠,也不是玫瑰冠,而是既非豆冠,也不是玫瑰冠,而是一种新冠形(胡桃冠),一种新冠形(胡桃冠), F1互相交配,互相交配,F2代出现了胡桃冠,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四代出现了胡桃冠,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四种冠形,比例为种冠形,比例为9:3:3:1,基因,基因R与与P为互作为互作基因。

      基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冠形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  单冠:rrpp 豆冠:rrP-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   玫瑰冠:玫瑰冠:R-pp 毛冠:毛冠:Cr- 胡桃冠:胡桃冠:R-P-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   玫瑰冠:R-pp         毛冠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形态性状及其遗传玫瑰冠  X   豆冠RRpp      X     rrPPF1:胡桃冠RrPp胡桃冠    玫瑰冠    豆冠    单冠   R-P-         R-pp         rrP-      rrpp  9       :     3      :     3      :   1F1彼此交配 形态性状及其遗传玫瑰冠  X   豆冠F1:胡桃冠胡桃冠  羽型羽型--丝毛(丝毛(Silkie)):基因型基因型hh 羽型--丝毛(Silkie):基因型hh  卷羽(卷羽(Frizzled feather)): 基因型基因型FF卷羽(Frizzled feather): 基因型FF 1.裸颈(裸颈(Naked neck)): 基因型基因型Na- 2.裸体(裸体(naked body)): 基因型基因型nn裸颈(Naked neck): 基因型Na-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相对于正常体型,矮小体型属于畸形,相对于正常体型,矮小体型属于畸形,但其在生产上有一定价值。

      但其在生产上有一定价值u矮小体型鸡又称侏儒鸡,在许多品种矮小体型鸡又称侏儒鸡,在许多品种中均已发现,表现在体型上较正常鸡中均已发现,表现在体型上较正常鸡小u研究表明,控制鸡体型,产生矮小型研究表明,控制鸡体型,产生矮小型鸡的基因较多,分两类:鸡的基因较多,分两类:1.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2.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相对于正常体型,矮小体型属于畸形,但其在生 第三章家禽质量性状的遗传课件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控制矮小体型的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矮小体型的常染色体基因1.Cp:爬行基因,为半致死基因,该基因:爬行基因,为半致死基因,该基因会导致软骨不能正常发育,杂合状况下会导致软骨不能正常发育,杂合状况下导致短翅、矮脚导致短翅、矮脚2.td:隐性半致死基因,:隐性半致死基因, td基因导致甲状基因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代谢率降低,从而产生矮腺机能减退,代谢率降低,从而产生矮小携带td基因的鸡发育迟缓,但一般基因的鸡发育迟缓,但一般要在要在2-3周龄后才表现,并伴有某些部位周龄后才表现,并伴有某些部位的畸形,多数在的畸形,多数在4-20周内死亡。

      周内死亡3.adw:使鸡体形减小,遗传方式不详使鸡体形减小,遗传方式不详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控制矮小体型的常染色体基因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控制矮小体型的性染色体基因1.显性伴性矮小基因Z,见于各品种的矮脚鸡,又称班坦(bantam)鸡日本班坦鸡X正常婆罗门鸡 ZZZZ ZzWF1:全为矮小ZZZZ,ZZZz; ZZW F1自交公鸡全部正常ZZZZ,ZZZz母鸡一部分正常: ZZW一部分矮小: ZzW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控制矮小体型的性染色体基因日本班坦鸡X正常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2.隐性伴性矮小基因dwØdw对雏鸡出壳体重无影响,即蛋重相同的种蛋,无论含Dw还是dw基因,雏鸡出壳体重无差异;Ø随雏鸡生长, dw基因的作用逐渐显现,到成年,母鸡较正常鸡体重减小30%,公鸡达40%;Ødw基因对鸡体型的影响在身体各部位不一致,对长骨的长度,特别是蹠骨减短较多,因此矮小鸡显得腿短矮;Ødw基因对蛋重有影响,矮小型鸡蛋重约比正常鸡小10%,但如就蛋重与体重的相对重而言,矮小鸡的蛋相对大些;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隐性伴性矮小基因dw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Ø对来源于轻型或中型鸡的矮小鸡,产蛋率减少10%,但对来源于重型鸡的矮小鸡,产蛋率没有变化或甚至有所改进;Ø种蛋孵化率矮小鸡较正常鸡高5-10%;Ø矮小鸡对营养需要较正常鸡低,饲料消耗较正常鸡少,可节省饲料20-30%,但要求饲料粗蛋白含量较高;Ø矮小鸡抗病力较高,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抗马立克病能力,产蛋期死亡率较低;Ø矮小鸡性情温驯,饲养管理相对容易;由于体型较小,单位面积饲养量可提高20%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对来源于轻型或中型鸡的矮小鸡,产蛋率减少1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矮小品系培育实例:D型矮小洛克(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u原始素材:1982年由加拿大Shaver公司赠送,来自法国的白波罗父母代,母鸡为矮小洛克,携带dw基因,公鸡为正常体型,携带Dw基因。

      u培育目标:公母鸡均为矮小的纯系,能纯繁继代,作为肉鸡配套系中的母系使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品系培育实例:D型矮小洛克(中国农科院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培育过程:1.通过有目的的选育,将dw基因从母鸡转移到公鸡,形成杂合子公鸡;ZDw ZDwX ZdwWZDw Zdw选留ZdwW淘汰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培育过程:ZDw ZDwX ZdwWZDw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2.再用杂合公鸡与矮小母鸡交配,产生矮小型公母鸡;ZDw ZdwX ZdwWZDw Zdw, ZDw W淘汰Zdw Zdw, ZdwW选留3.选留纯合型矮小公鸡及矮小母鸡建立家系进行繁殖,采用核心群育种法(纯系繁育法)最后形成D型矮小洛克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再用杂合公鸡与矮小母鸡交配,产生矮小型公母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主要选育的性状包括:1)初生重,8周龄重;2)8周龄家系成活率,9-20周龄成活率,21-43周龄成活率;3)开产蛋重,开产体重,开产日龄,蹠长,蹠围,胸角;4)300日龄蛋重,体重(抽测),产蛋数;5)家系及个体的受精率,孵化率;6)26-43周龄内进行鸡白痢检疫;7)公母鸡正式选配前进行受精率和隐性白羽测定。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主要选育的性状包括: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D型矮小洛克的性能(山东济宁市郊区观测)1.生活力与正常相当,表现出容易限养及抗马立克病能力;2.产蛋量较正常高,体重较轻,蛋重略小,蛋:料比优于正常;3.耗料较正常减少23%以上;4.受精率与正常相当,孵化率较正常高,初生重偏小;5.用正常公鸡与D型矮小洛克母鸡交配所得后代与正常鸡后代56日龄体重无明显差异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D型矮小洛克的性能(山东济宁市郊区观测)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u矮小体型鸡的配套应用方式:1.两系配套A♂  X   D♀ZDw ZDw         ZdwWAD(后代均为正常体型)ZDw Zdw, ZDwW2.三系配套D ♂  X   C♀Zdw Zdw         ZDwWB♂  X   DC♀ZDw ZDw         ZdwWBCD(后代体型正常)ZDw Zdw, ZDwW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鸡的配套应用方式:A♂  X    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3.四系配套A ♂      X       B♀       D ♂     X      C♀ZDw ZDw         ZDwW     Zdw Zdw         ZDwW AB ♂             X             DC ♀ZDw ZDw                                     ZdwWABDCZDw ZDw ,ZDwW后代体型正常矮小体型遗传及应用四系配套A ♂      X        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u家禽的生化标记性状家禽的生化标记性状((Biochemical maker trait)包)包括血液生化标记和其他体液标括血液生化标记和其他体液标记等。

      记等鸡的血型系统分鸡的血型系统分A、、B、、C、、D、、E、、H、、I、、J、、K、、L、、P、、R 、、Hi 、、Th共共14种,含种,含90多个抗原因子;多个抗原因子;其中其中B血型研究最多血型研究最多 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家禽的生化标记性状(Biochemica 血型系统 抗原因子数 连锁关系或别名与性状的联系A9+与E、J连锁,或称F产蛋力B35或称G产蛋力,受精率,增重,孵化 率,成活力,抗病力,组织适合性C5与P,J 连锁,或称N受精率,冠型,组织适合性D5与H连锁产蛋力E10+与A连锁,或称M增重H3与D连锁I2-5J3与A、C连锁K4L2产蛋量,受精率P3-10与C连锁R2抗病力,组织适合性Hi2产蛋力Th2或称Vh血型系统抗原因子数连锁关系或别名与性状的联系A9+与E、J连 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u血型遗传血型遗传1.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因子的异同划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因子的异同划分的,抗原因子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支配分的,抗原因子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支配2.支配同一血型系统抗原因子的基因在常染支配同一血型系统抗原因子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占据同一个位点;支配不同血型系色体上占据同一个位点;支配不同血型系统抗原因子的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或在同统抗原因子的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或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3.同一血型系统内的多个抗原因子由同一位同一血型系统内的多个抗原因子由同一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控制。

      点上的等位基因或复等位基因控制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血型遗传 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4.目前已确定的目前已确定的14个血型系统至少定位在个血型系统至少定位在8对常染色体上对常染色体上5.血型抗原是一种质量性状,按照孟德尔方血型抗原是一种质量性状,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但没有明显的显式遗传,但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一隐性关系,一对血型抗原因子在遗传传递中常呈共显性对血型抗原因子在遗传传递中常呈共显性遗传(个别有例外)遗传(个别有例外)6.由于支配血型抗原的基因间存在连锁,且由于支配血型抗原的基因间存在连锁,且血型基因具有多效性,几个血型系统或同血型基因具有多效性,几个血型系统或同一血型系统的多个抗原因子往往同时对一一血型系统的多个抗原因子往往同时对一个或几个表型性状起作用个或几个表型性状起作用鸡的血型遗传及其应用目前已确定的14个血型系统至少定位在8对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抗病: 1.B21单倍型(hyplotype)对马立克有较强抵抗力;2.B1B2较B1B1,B2B2对鸡白痢抵抗力强;3.鸡对劳氏(Rose)肉瘤病毒的耐受性与R血型有关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抗病: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组织亲和性血型与组织亲和性1.1.B B血血型型系系统统抗抗原原因因子子与与组组织织适适合合性性有有关关,,B B血血型型不不同同的的个个体体间间皮皮肤肤移移植植会会出出现现排排斥斥反反应应,,而而相相同同的的个个体体间间不不出出现这种反应;现这种反应;2.2.在在皮皮肤肤移移植植中中除除宿宿主主对对移移植植物物有有选选择择外外,,移移植植物物对对宿宿主主也也会会产产生生抵抵抗抗反反应应,,这这种种抵抵抗抗反反应应与与B B、、C C血血型型系系统统有有关关,,利用这种反应可鉴定近交系的纯度。

      利用这种反应可鉴定近交系的纯度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组织亲和性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种群遗传结构血型与种群遗传结构1.鸡鸡的的血血型型因因子子有有品品种种和和品品系系特特异异性性,,如如::B1多多见见于于蛋蛋鸡鸡,,白白来来航航具具B1而而无无B2;白洛克和白科尼则具;白洛克和白科尼则具B3 、、B13等2.鸡鸡的的血血型型因因子子在在不不同同种种群群中中分分布布不不同同,,通通过过计计算算种种群群血血型型基基因因频频率率可可推推算算出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种群间的遗传距离u应应用用实实例例::利利用用血血型型研研究究几几种种不不同同乌乌骨骨鸡鸡间间的的遗遗传传关关系系((程程光光潮潮等等,,1983))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种群遗传结构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0     0.1     0. 2     0.3     0.4     0.5     0.6     0.7略阳黑羽乌鸡略阳黑羽乌鸡略阳麻羽乌鸡略阳麻羽乌鸡江山白羽乌鸡江山白羽乌鸡略阳白羽乌鸡略阳白羽乌鸡郧阳白羽乌鸡郧阳白羽乌鸡北北 京京 油油 鸡鸡京京白白I 系系鸡的血型应用0     0.1     0. 2     0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亲本选配:血型与亲本选配:1.利用血型因子除可像研究不同种群间遗传结构一样计算不同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外,还可计算不同品系的遗传纯合性。

      2.遗传距离较大的品系间差异较大,彼此杂交能取得较大的杂种优势;3.在品系杂交时,使用遗传多样性较大,纯合性较低的品系作母系、遗传多样性较小,纯合性高的品系作父本,能获得较理想的杂种优势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亲本选配: 验证实例:京白823血型分析表明II系与其他系间遗传距离最大,而品系遗传纯度也以II系最高(0.2462),III系其次(0.1708),以下依次为Ⅷ系(0.1642)、 Ⅵ系(0.1642),最低为I系(0.1597)II作父本、III系作母本杂交效果最好京京白白Ⅵ 系系京京白白Ⅲ 系系京京 白白Ⅷ 系系京京白白I 系系京京白白Ⅱ 系系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验证实例:京白823血型分析表明II系与其他系间遗传距离最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生产性能(部分研究结果)1.带B2和B21血型基因鸡的产蛋力和成活率高,带B1血型基因的最差;2.血型抗原因子B2对产蛋量有良好的效果, B9则相反;E2血型因子对体重效果良好;3.D血型纯合鸡D1/ D1的蛋重较D2/ D2高2.3克,较D3/ D3高1.1克;4.L血型系统异质结合鸡的繁殖力较高,表现为公鸡受精力强,母鸡产蛋多。

      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生产性能(部分研究结果) 鸡的血型应用鸡的血型应用u血型与生产性能1.同一系统血型等位基因杂合子较纯合子优越;2.同一位点的血型基因直接或间接与多个生产性能有相关性,或者某性状同时受几个血型系统基因的控制;3.支配血型的基因与支配生产性能的基因间具有相关性鸡的血型应用血型与生产性能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u家禽血液蛋白家禽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研究采用凝胶电多态性研究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的蛋白质泳方法分离血清中的蛋白质( (酶酶) ) ,研究发,研究发现这些血清中的蛋白质现这些血清中的蛋白质( (酶酶) )在不同群体中在不同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表现出多态性u血液蛋白质血液蛋白质( (酶酶) ) 多态性应用途径大体包括多态性应用途径大体包括以下以下3 3 个方面个方面: : 1.1.探索其与家禽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探索其与家禽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关系, , 以以早期评定家禽种用价值早期评定家禽种用价值; ; 2.2.分析品种或品系的种群结构和品种间遗传分析品种或品系的种群结构和品种间遗传相似关系相似关系, ,预测亲本选配和杂交配合效果预测亲本选配和杂交配合效果; ;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家禽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研究采用凝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u血蛋白含量:血蛋白含量:u生长快的鸡的白蛋白相对量高生长快的鸡的白蛋白相对量高; uαα2 球蛋白质与产蛋量呈中等相关球蛋白质与产蛋量呈中等相关, u产蛋母鸡的白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产蛋母鸡的白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高于不产蛋母鸡不产蛋母鸡; ;而而γγ球蛋白质相对含量球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低于不产蛋母鸡显著低于不产蛋母鸡, u蛋的形成与血清白蛋白有关。

      蛋的形成与血清白蛋白有关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血蛋白含量: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Ø莆田黑鸭血清前白蛋白有莆田黑鸭血清前白蛋白有5 种表现型种表现型, 即即Pa1 - 1 , Pa1 - 2 ,Pa2 - 1 ,Pa2 - 2 和和Pa0 – 1;;母鸭群体产蛋平均数随群体母鸭群体产蛋平均数随群体Pa1 - 1 型比率增加而递增型比率增加而递增Ø北京鸭血浆蛋白的研究发现:品系的北京鸭血浆蛋白的研究发现:品系的平均体重越大平均体重越大,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Potf2A 的频的频率越高率越高, 说明基因说明基因Potf2 与体重有一定与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莆田黑鸭血清前白蛋白有5 种表现型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u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kp) 同工酶同工酶: :用淀粉凝胶用淀粉凝胶电泳可分离血清电泳可分离血清Akp 同工酶同工酶, 根据其根据其在电场中迁移率的快慢在电场中迁移率的快慢, 分成快慢两分成快慢两型uAkp 同工酶快型同工酶快型( F) 以肉用品种分布以肉用品种分布多多, 慢型慢型(S) 以蛋用品种分布多以蛋用品种分布多, 兼用兼用品种介于两者之间。

      品种介于两者之间u血清中血清中Akp 活性与体重呈负相关活性与体重呈负相关uAkp 活性与鸭产蛋量呈正相关活性与鸭产蛋量呈正相关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碱性磷酸酶(Akp) 同工酶:用淀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u淀粉酶淀粉酶(Amy) ::u家鸡的血液家鸡的血液Amy 由由Amy - 1、、Amy - 2 和和Amy - 3 共共3 个位点所决定个位点所决定, 其中对其中对Amy - 1 研究的较多研究的较多u肉用品种肉用品种Amy - 1A 频率高频率高, 蛋用品种蛋用品种Amy - 1B 频率高u血清血清Amy - 1与与18~~21 日龄鸡胚死亡日龄鸡胚死亡率有关BB 型鸡胚在生活力上是近型鸡胚在生活力上是近乎中性的乎中性的, AA 型鸡胚较型鸡胚较AB 型和型和BB 型鸡胚易死亡型鸡胚易死亡, 生活力差生活力差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淀粉酶(Amy) : 家禽的血液蛋白家禽的血液蛋白( (酶酶) )多态性多态性u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GPT)::u鸡血清的鸡血清的GPT含量与蛋鸡产蛋量具含量与蛋鸡产蛋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较高的相关性, 与与300日龄的产蛋日龄的产蛋量和总蛋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量和总蛋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56534( P < 0. 01) 和和0. 6589( P < 0. 01) 。

      u 正常鸡的正常鸡的GPT活性在不同性别间表活性在不同性别间表现出明显差异现出明显差异, 母鸡的母鸡的GPT活性显著活性显著高于公鸡高于公鸡家禽的血液蛋白(酶)多态性谷丙转氨酶( GPT):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u羽毛生长类型:1.快羽型,出壳第二天即可见7-8根覆主翼羽、覆副翼羽和副翼羽,而且主翼羽较覆主翼羽长,第三天即可见尾羽和肩羽长出,到21天全部幼羽更换完毕2.慢羽型,出壳三天后才可见少数覆主翼羽,但缺主翼羽和副翼羽,或主翼羽较覆主翼羽短,或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10天后方有尾羽出现且都生长慢3.由绒羽更换为幼羽的生长速度是鉴定羽毛生长类型的主要标志4.生产上主要根据出壳24小时内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判断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羽毛生长类型: 第三章家禽质量性状的遗传课件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u快慢羽羽型分类及其分布快慢羽羽型分类及其分布u快羽鸡的羽型有两种:出雏后主翼羽与覆快羽鸡的羽型有两种:出雏后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绝对差值大于或等于主翼羽绝对差值大于或等于5mm5mm的为的为R R1 1型;型; 小于小于5mm5mm而大于而大于2mm2mm的为的为R R2 2型。

      型u邱祥聘(邱祥聘(20192019)对慢羽羽型作了进一步的)对慢羽羽型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慢羽纯系初生雏和快、慢羽杂研究,根据慢羽纯系初生雏和快、慢羽杂交后代自别雌雄初生雏的羽型研究,采用交后代自别雌雄初生雏的羽型研究,采用表型观察和解剖验证,发现主翼羽长于覆表型观察和解剖验证,发现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在主翼羽在2mm2mm以内的仍为慢羽以内的仍为慢羽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快慢羽羽型分类及其分布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Ø慢羽分为四种:倒长型(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未出型(主翼羽未长出或主、覆主翼羽两者均未长出)、等长型(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等长)、微长型(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在2mm以内)Ø在选育时,可将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mm以上的划分为快羽型,余下的都为慢羽型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慢羽分为四种:倒长型(主翼羽短于覆主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u羽毛生长速度的遗传:羽毛生长速度主要受一对存在于性染色体(Z)上的基因K-k控制,K控制慢生羽(简称慢羽),k控制快生羽(简称快羽),K对k为显性。

      u伴性交叉遗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比较,表现出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其后代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有时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性,即后代中雌性表现亲代中雄性的表型,而后代中雄性表现出亲代中雌性的表型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羽毛生长速度的遗传:羽毛生长速度主要 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快羽♂  X 慢羽♀ZkZk   X  ZKW公鸡全为慢羽ZKZk母鸡全为快羽ZkW利用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交叉遗传现象,利用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伴性交叉遗传现象,在养鸡生产中培育出了自别雌雄配套系,在养鸡生产中培育出了自别雌雄配套系,即雏鸡一出壳就可依据一些标记判断其性即雏鸡一出壳就可依据一些标记判断其性别鸡羽毛生长速度遗传及应用快羽♂  X 慢羽♀公鸡全为慢羽母鸡 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u自别雌雄配套系在养鸡生产中的意义:1.在肉鸡生产中,自别雌雄有利于公母分养,便于根据公母不同的生长发育速度、营养需求给予不同的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2.在商品蛋鸡生产中,雏鸡出壳即淘汰公雏可节省饲养公雏的空间和饲养成本,提高母鸡的成活率3.对于种鸡,可通过自别雌雄保护育种成果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自别雌雄配套系在养鸡生产中的意义: 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Ø自别雌雄的优点(相对于其他性别鉴自别雌雄的优点(相对于其他性别鉴定方法):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定方法):鉴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不需要对鉴别人员进行较多的技术培不需要对鉴别人员进行较多的技术培训,对雏鸡损伤小,交叉感染疾病的训,对雏鸡损伤小,交叉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小。

      可能性小Ø目前成功用于自别雌雄的基因:目前成功用于自别雌雄的基因:K-kK-k;;S-sS-s;;B-bB-b;;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自别雌雄的优点(相对于其他性别鉴定方法) 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Ø快慢羽快慢羽(K-k)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步骤: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步骤:1.种群选择与生羽速度观察:种群选择与生羽速度观察:根据生产需求,选择生根据生产需求,选择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好,生产性能优良的种鸡,对其活力强,生长发育好,生产性能优良的种鸡,对其所产初生雏鸡翼羽生长速度进行观察,分出快羽群所产初生雏鸡翼羽生长速度进行观察,分出快羽群和慢羽群,分别带上翅号,分群进行生产性能观察;和慢羽群,分别带上翅号,分群进行生产性能观察;2.确定基因型:确定基因型:主要测定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快羽公、主要测定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快羽公、母鸡,慢羽母鸡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测定方法是母鸡,慢羽母鸡基因型与表现型一致测定方法是将每只慢羽公鸡与快羽母鸡交配,观察后代羽毛生将每只慢羽公鸡与快羽母鸡交配,观察后代羽毛生长速度(每只公鸡至少观察长速度(每只公鸡至少观察7只雏鸡),后代全为只雏鸡),后代全为慢羽,表明公鸡为慢羽,表明公鸡为KK纯合子;后代中有一只快羽,纯合子;后代中有一只快羽,表明公鸡为杂合子,该公鸡应淘汰。

      表明公鸡为杂合子,该公鸡应淘汰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快慢羽(K-k)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步骤 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慢羽♂  X  快羽♀ZKZK  X  ZkW公、母鸡全为慢羽ZKZk 、 ZKW慢羽♂  X  快羽♀ZKZk  X  ZkW公、母鸡各有一半为慢羽,一半为快羽ZKZk 、 ZkZk 、 ZKW、 ZkW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慢羽♂  X  快羽♀公、母鸡全为慢羽慢 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3.扩群:将纯合慢羽公鸡与慢羽母鸡交配,快羽公鸡与快羽母鸡交配,扩大慢羽和快羽群体4.检查准确性:将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交配,观察后代雏鸡的生羽速度,剖检确定通过羽速判断雌雄的准确性,一般要求准确率达99%以上5.生产性能观察:观察自别雌雄后代的生产性能,如能达到各项要求,说明培育成功自别雌雄配套系的培育扩群:将纯合慢羽公鸡与慢羽母鸡交配,快羽 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1.K-k位点上的其他慢生羽基因:位点上的其他慢生羽基因:A.Somes(1969) 报道了羽毛生长速度基因座位上的第三个基因报道了羽毛生长速度基因座位上的第三个基因(命名为(命名为KN),这个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当极端,有的成年),这个等位基因的作用相当极端,有的成年母鸡几乎全裸,有的却几乎生羽完全,而成年公鸡则通常裸母鸡几乎全裸,有的却几乎生羽完全,而成年公鸡则通常裸腹且无尾羽和飞羽。

      腹且无尾羽和飞羽B.MaGibbon(1977) 又发现了该座位上的第四个基因又发现了该座位上的第四个基因KS,,KS表现型是出壳时与正常慢羽鸡相似,但到表现型是出壳时与正常慢羽鸡相似,但到6周龄时仍缺乏背周龄时仍缺乏背羽,其后才开始长出背部羽毛,大约在羽,其后才开始长出背部羽毛,大约在12周龄时才能长全背周龄时才能长全背部羽毛C.C.这四个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依次为:这四个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依次为:KN>KS>K>kKN>KS>K>k;;D.D.区分方法是:在出壳后区分方法是:在出壳后24小时内,凡是主翼羽明显长于覆主小时内,凡是主翼羽明显长于覆主翼羽的为快羽型(翼羽的为快羽型(ZkZk、、ZkW),反之就是慢羽型(含),反之就是慢羽型(含KN、、KS和和K K型个体)而慢羽鸡中初生时没有主翼羽或覆翼羽,型个体)而慢羽鸡中初生时没有主翼羽或覆翼羽,并且覆羽短小者就是并且覆羽短小者就是KN和和KS突变型,其它的则是突变型,其它的则是K型慢羽型慢羽鸡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K-k位点上的其他慢生羽基因: 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2.常染色体T位点A.T位点为一复等位基因位点,主要影响雏鸡背部羽毛的生长。

      B.T位点上有三各等位基因,它们是:T,羽毛生长正常基因,可使8周龄内背部羽毛生长良好(肉用仔鸡需具这种性状);ts,覆翼羽短小基因,可使部分覆翼羽生长缓慢;t,覆翼羽迟缓基因,可使全部覆翼羽生长缓慢C.三个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为:T>ts>tD.凡具有TT基因的鸡,在雏鸡出壳时已显出6根主翼羽,并有同样多的覆翼羽,在10日龄时主翼羽已充分发育,6根覆翼羽也长得一样长,并有一小撮尾羽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常染色体T位点 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E.具有tsts或tst基因的鸡出壳时主翼羽正常,但覆翼羽只有外缘3根,在10日龄时主翼羽和覆翼羽也只3-4根达到正常的长度,在3周龄时方长出尾羽,但主覆翼羽仍未发育完全,到6周龄时在外观上才与正常鸡无区别F.具有tt基因的鸡出壳时虽主翼羽正常,但无覆翼羽,到10日龄时主翼羽都已长出,但较正常鸡短而狭,覆翼羽则不见有什么生长,到8周龄才长出尾羽G.上述三种类型在成熟时不能区别,所以必须在早期就进行选择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具有tsts或tst基因的鸡出壳 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3.性染色体Z上的内源性病毒ev21基因影响快慢羽基因表达:A.鸡的染色体包含有26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基因位点, 其中ev21 (Endogenous virus 21)基因座位存在于性染色体Z上,对快慢羽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B.Bacon(1988) 在DNA水平上证实了慢羽基因K与内源性病毒ev21是紧密连锁的,并认为ev21的插入,造成雏鸡羽毛着生速度缓慢Levin等(1989)克隆了ev21基因序列及其相邻的鸡基因组DNA,对快慢羽基因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发现ev21与生羽之间有明确的相关C.Boullion等(1992)对红羽蛋鸡的快慢羽基因型研究结果证实了ev21座位不是决定慢羽表型的唯一因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性染色体Z上的内源性病毒ev21 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E.不少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白来航蛋鸡品系,快羽基因座位未发现ev21整合,慢羽基因座位却存在ev21的整合F.ev21 的存在,可引起禽类淋巴白血病毒的扩散,从而干扰免疫应答系统,导致对淋巴白血病的易感性,因此,可能在洛岛红蛋鸡的一个快羽品系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都存在ev21基因座位,整合区域的重复序列完整,而非整合区域的重复序列都缺失G.在伊莎(ISA)肉鸡的一些品系中,发现了少量的慢羽个体并不存在ev21原病毒的基因序列H.这些研究表明ev21的整合插入是导致慢羽座位的主要因素,但也存在其它因素.与羽毛生长速度相关的其它基因不少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白来航蛋鸡 鸡羽毛生长速度鸡羽毛生长速度对早期生长速度对早期生长速度和体重的影响和体重的影响鸡羽毛生长速度对早期生长速度和体重的影响 鸡羽毛生长速度鸡羽毛生长速度对产蛋性状的对产蛋性状的影响影响鸡羽毛生长速度对产蛋性状的影响 鸡羽毛生长速度鸡羽毛生长速度对抗病力的影响对抗病力的影响鸡的部分主基因及表现型鸡的部分主基因及表现型鸡羽毛生长速度对抗病力的影响鸡的部分主基因及表现型 第三章家禽质量性状的遗传课件 第三章家禽质量性状的遗传课件 六、自别雌雄品系自别雌雄的优点:1、可节省饲料、鸡舍和劳力;2、可提高母雏的成活力;3、便于肉鸡中进行公母分养;六、自别雌雄品系自别雌雄的优点: 六、自别雌雄品系自别雌雄的目的:公母分开饲养。

      自别雌雄的原理:伴性基因的伴性交叉遗传特性目前使用过的基因:快慢羽(K-k),金银羽(S-s),芦花伴性基因(B-b)可能使用的基因:胫色(Id-id)六、自别雌雄品系自别雌雄的目的:公母分开饲养 六、自别雌雄品系伴性交叉遗传现象: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存在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有差异,一些性状的表现有时与性别有关联,表现出伴性交叉现象金色羽 ZsZs X ZSW 银色羽ZSZs ZsW银色羽♂ ♀金色羽 六、自别雌雄品系伴性交叉遗传现象: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存 六、自别雌雄品系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培育要求:1、获得纯合的快羽父系(包括公母鸡)和纯合的慢羽母系(包括公母鸡);2、父系及母系除羽毛生长速度外,其他按育种目标选育3、快羽公鸡和慢羽母鸡组合,后代据羽毛生长速度判别性别准确率达99%以上六、自别雌雄品系快慢羽自别雌雄的培育 六、自别雌雄品系快——慢羽的遗传及表型慢羽(K)对快羽(k)为完全显性;慢羽表型:出壳24小时内覆主翼羽≥主翼羽或只长出覆主翼羽而无主翼羽;快羽表型:出壳24小时内主翼羽>覆主翼羽六、自别雌雄品系快——慢羽的遗传及表型 六、自别雌雄品系培育步骤:1、种群选择与生羽速度观察2、确定基因型,主要是测定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淘汰杂合子。

      3、扩群繁殖4、检查准确性5、生产性能观察六、自别雌雄品系培育步骤: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矮小鸡的特点:1、较正常鸡蹠部短1/3,性情温顺,容易饲养管理2、节省饲料(与正常鸡比较少20%,13kg/年·只)3、产蛋率较正常高,且受精率、孵化率好4、单位面积饲养量提高20%,有较强的抗马立克病能力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矮小鸡的特点: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以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培育的D型矮小洛克为例说明培育过程原始素材:白波罗父母代肉鸡,母鸡带伴性矮小基因dw,公鸡为正常基因纯合子(DwDw)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以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培育的D型矮小洛克为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培育步骤:1、将dw基因从母鸡转移到公鸡,形成杂合子公鸡ZDwZDw X ZdwWZDWZdw ZDwW♂选留 ♀淘汰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培育步骤: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2、杂合子公鸡与矮小母鸡交配获得矮小公母鸡ZDwZdw X ZdwWZDwZdw ZDwW ZdwZdw ZdwW正常型淘汰 矮小型选留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2、杂合子公鸡与矮小母鸡交配获得矮小公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3、建立矮小品系的家系,采用纯系繁育法选育形成D型矮小洛克。

      主选性状:出生重、8周龄重,成活率,开产蛋重、体重、日龄、蹠长、蹠围,受精率、孵化率,300日龄蛋重、体重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3、建立矮小品系的家系,采用纯系繁育法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D型矮小洛克的性能:1、生活力与正常鸡相当,表现抗马立克病和容易饲养;2、产蛋较正常高,体重较轻,蛋重略小,蛋料比优于正常;3、耗料较正常少23%;4、受精率与正常相当,孵化率较正常高;5、用正常公鸡与矮小洛克母鸡交配后代56日龄体重与正常交配后代无显著差异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D型矮小洛克的性能: 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D型矮小洛克的配套应用:主要用于肉鸡1、两系杂交作母本;2、三系杂交作祖代、父母代母本;3、四系杂交在祖代作母系父本,父母代作母本七、矮小品系选育与应用D型矮小洛克的配套应用:主要用于肉鸡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