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天地原文译文.docx

37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842132
  • 上传时间:2022-0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76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庄子》:天地原文译文 《天地》 【题解】 “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乃是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在下,故而以“天地”开篇本篇的主旨仍在于阐述无为而治的主见,跟《在宥》的主旨大体一样,表述的是庄子的政治思想 全文可以大体分成十四个局部第一局部至“无心得而鬼神服”,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基于“道”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进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这一局部是全篇的中心所在其次局部至“大小,长短,脩远”,通过“夫子”之口,说明大道浅显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要得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第三局部至“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说明无为才能求得大道第四局部至“南面之贼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说明聪明和才智以及一切人为的作法都缺乏以治天下,并直接指出“治”的危害就是乱的先导第五局部至“退已”,说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什么踪迹第六局部至“俋俋乎耕而不顾”,比照无为和有为,说明有为而治必定留下祸害。

      第七局部至“同乎大顺”,论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无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第八局部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第九局部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出从政的要领是纵任民心,促进自我教化,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第十局部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jiè种菜老人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拒绝社会的进步,提倡素朴和返归本真第十一局部至“此之谓混冥”,分别描述了“圣治”、“德人”和“神人”第十二局部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赞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第十三局部至“汲汲然生怕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余下为第十四局部,指出追赶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得”和“失”都丢失了人的真性 【原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②;人卒虽众③,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④,故曰,玄古之君天下⑤,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⑥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⑦,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⑧,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观而万物者应备⑨故通于天下者,德也⑩;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11);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12),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13),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14)《记》曰(15):“通于一而万事毕(16),无心得而鬼神服 【解释】 ①化:变化,运动均:均衡,这里指出于自然 ②治:这里指万物各居其位,各有所得 ③人卒:百姓 ④原:本原德:得意,即从道的观念动身对待自我和对待外物的顺任态度 ⑤玄古:遥远的古代君:用如动词,“君天下”即君临天下,统驭天下 ⑥天德:听任自然,顺应得意 ⑦道:庄子笔下的“道”经常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归根结蒂是没有区分的,齐一的;一是事物的进展和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非人为所能转变这里侧重后一含意言:名,称谓;古人认为能言者必需名分正,名分正方才有谈论的可能 ⑧分:职分 ⑨汎:“泛”字之异体汎观”即遍观备:全;得意而又自足的意思 ⑩本句连同下一句,有的藏本为三个分句:“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就句间关系和所述内容的前后因果看,分述于“道”、“德”、“义”三句更为合理些然这里的注和译仍从旧本 (11)事:指万事万物因其本性,各施其能。

      (12)兼:并同,合于;这里含有归向的意思 (13)畜:哺育 (14)渊:水深的样子渊静”指肤浅清静,不扰乱人心 (15)记:旧注指一书名,为老子所作,但已不行考 (16)一:这里实指道 【译文】 天和地虽然很大,不过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纷杂,不过它们各得其所归根结蒂却是同一的;百姓虽然众多,不过他们的主宰却都是国君国君治理天下要以顺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遥远的古代君主统驭天下,一切都出自无为,即听任自然、顺其得意罢了 用道的观点来对待称谓,那么天下全部的国君都是名正言顺的统治者;用道的观点来对待职分,那么君和臣各自担当的道义就清楚了;用道的观念来对待才能,那么天下的官吏都尽职尽力;从道的观念广泛地观看,万事万物全都得意而又自足所以,贯穿于天地的是顺应得意的“德”;通行于万物的是听任自然的“道”;擅长治理天下的是各尽其能各任其事;能够让力量和才能充分发挥的就是各种技巧技巧归结于事务,事务归结于义理,义理归结于顺应得意的“德”,“德”归结于听任自然的“道”,听任自然的“道”归结于事物的自然本性所以说,古时候哺育天下百姓的统治者,无所追求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行变化进展,肤浅宁寂而人心安定。

      《记》这本书上说:“通晓大道因而万事自然完满胜利,无心猎取因而鬼神鄙视贴服 【原文】 夫子曰①:“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②!君子不行以不刳心焉③无为为之之谓天④,无为言之之谓德⑤,爱人利物之谓仁⑥,不同同之之谓大⑦,行不崖异之谓宽⑧,有万不同之谓富⑨故执德之谓纪⑩,德成之谓立(11),循于道之谓备(12),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13),沛乎其为万物逝也(14)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15),不利货财(16),不近贵富(17);不乐寿(18),不哀夭;不荣通(19),不丑穷(20);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21),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22)显则明,万物一府(23),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24)金石不得(25),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26)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27),素逝而耻通于事(28),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29)故其德广,其心之出(30),有物采之(31)故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32)!突然出(33),勃然动(34),而万物从之乎(35)!此谓王德之人。

      视乎冥冥(36),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37);无声之中,独闻和焉(38)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39),神之又神而能精焉(40)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41);大小、长短、脩远(42) 【解释】 ①夫子:即庄子,庄子后学者对他的敬称一说“夫子”指“老子 ②洋洋:盛大的样子 ③刳(kū):剖开并挖空刳心”指掏空整个心胸,排解一切有为的杂念 ④无为为之: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即不为而为的意思 ⑤无为言之:用无为的态度去谈论,即不言而言的意思 ⑥爱人:给人们带来慈祥利物:给万物带来利益 ⑦不同同之:使各各不同的万物回归到同一的本性 ⑧崖:伟岸,兀傲异:奇异崖异”连在一起,含有与众不同的意思宽:宽容 ⑨有万不同:指心里包涵着万种差异 ⑩执:保持,持守德:这里指人的自然禀赋纪:纲纪 (11)立:指立身社会建功济物 (12)循:顺 (13)韬:包涵,蕴含事心:建树之心 (14)沛:水流湍急的样子逝:往,归向 (15)藏:亦作“沉” (16)不利货财:不以货财为利。

      (17)近:接近、靠拢,引申为追求 (18)不乐寿:不把寿延看作欢乐 (19)不荣通:不以通达为荣耀 (20)丑:耻辱,“不丑穷”就是不把贫困看作是耻辱 (21)拘(gōu):通作“钩”,取的意思私分(fèn):个人分内的事 (22)王(wàng):称王的意思,“王天下”即称王于天下,也就是统治天下处显:居处显赫 (23)一府:归结到一处 (24)漻(liáo):清亮的样子 (25)金石:这里是借指用“金”和“石”所制成的钟、磬之类的器皿 (26)考:敲击 (27)王德之人:盛德之人本文争论治世之事,故所谓盛德之人,也即真正能够成为治理天下的人 (28)素:朴质耻通于事:就是以通晓于琐细之事为耻 (29)本原:这里指万物的根本和原始的真性神:神奇莫测的境地 (30)出:显现,感应 (31)采:求;这里指外物的探取 (32)荡荡:浩渺宏大的样子 (33)突然:无心的样子 (34)勃然:义同于“突然”动”与上句的“出”都是指有所感而后有所反响的意思。

      (35)从:跟随 (36)冥冥:幽暗、深渺的样子 (37)晓:明晓 (38)和:唱和,应合 (39)能物焉:意思是能够从中产生万物 (40)能精焉:即能够从中产生出精神 (41)骋:驰骋,纵放要:总,求宿:会聚,归宿 (42)脩:同修,高、长的意思 【译文】 先生说:“道,是掩盖和托载万物的,多么宽阔而盛大啊!君子不行以不放开心胸排解一切有为的杂念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宏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做宽容,心里包涵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因此持守自然给予的禀性就叫纲纪,德行形成就叫做建功济物,遵循于道就叫做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折节守就叫做完善无缺君子明白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济物的宏大心志,而且像滔滔的流水会聚一处似的成为万物的归往像这样,就能藏黄金于大山,沉珍宝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把长寿看作欢乐,不把夭折看作悲伤,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耻辱;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处于显赫的地位。

      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最终却归结于同一,死与生也并不存在区分 先生还说:“道,它居处寂静如同幽深宁寂的渊海,它运动恒洁如同明澈清澄的清流金石制成钟、磬的器物不能猎取外力,没有方法鸣响,所以钟磬之类的器物即使存在鸣响的本能,却也不敲不响万物这种有感才能有应的状况谁能精确地加以熟悉!具有盛德而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应当是持守素朴的真情往来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耻辱,立足于固有的真性而才智通达于神奇莫测的境地因此他的德行圣明而又虚广,他的心志即使有所显露,也是由于外物的探求而作出自然的反响所以说,形体如不凭借道就不能产生,生命产生了不能顺德就不会明达保全形体维系生命,建树盛德彰明大道,这岂不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吗?浩渺宏大啊!他们无心地有所感,他们又无心地有所动,然而万物都紧紧地跟随着他们呢!这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窍唱和的共鸣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从中产生精神所以道与万物相接,虚寂却能满意万物的需求,时时驰骋纵放却能总合万物成其归宿,无论是大还是小,是长还是短,是高还是远。

      【原文】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①,登乎昆仑之丘而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