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优质课《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393923301
  • 上传时间:2023-10-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优质课《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1 .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 七组中 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科普童话, 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 法,通过小 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 子、壁虎尾巴的特 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 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 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 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 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 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的好教材2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制定如 下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 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 壁虎尾 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4 .教具准备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5 .课时安排整课计划 3课时完成,第 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 课文1、 2自然段,第 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 文,激发学 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第 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 书写,完成课后练 习二、说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 ‘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 合” 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 “一个特色”培养 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 观形象、激发兴趣、 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 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 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 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 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 即学习语文与认识 事物结合起来, 把握科普童 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 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 扶—— 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 讨论、举—反 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三、说教学程序( 一 )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1. 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 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对 ! 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 这是 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 .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 谁借尾 巴,借到尾巴没有 ?3 .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 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 形2)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4 .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 盲目地 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 可以提高学生 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 ) 先扶后放,逐层精读1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 首先引导学 生寻 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 想:小壁虎 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 ( 一挣, 难看)小壁虎怎 样挣断尾巴逃走的 ?放 C A I 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 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 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 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 壁虎用力一挣,挣断 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 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 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 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 ”强调?“多难 看”2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 住“怎 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 教学程序: 学 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 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 的教法,学习第五自 然段, 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

      采取这个由扶到 放的过程, 就是教给学生 读书方法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 过程1)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A .学习第 1、 2 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 ?看见什么 ? 通过 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 在河里游来 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 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呢 ? (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 教师就因势利 导,让学生用手势演 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 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 ?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 爬的路程长, 这为 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 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 .学习第 3、 4 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 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 吗?”小鱼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学生分组读对话再 出示小黑板,如 果小壁虎这么说: “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这么答: “不行,我要用尾 巴拨水 ”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 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 貌,称小鱼为“组组” ,用“您”而不是用“你” ,”行吗”不是命令, 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 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 文道统一的原则。

      C .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 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 “拨水”是什么意思 ?演示鱼 模型,理解“拨水”意思总结学法: ( 指着板示的句式 ) 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 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 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 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A .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B .指导朗读C .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3) 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A .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 二句写什 么,第三、四句写什么B .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 ?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 向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 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 “黄牛用尾巴赶蝇子” 、“燕子 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 .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 么用呢 ?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 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 ( 难过、高兴 ) 小壁虎为什么难过 ?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 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 ?因为它 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 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 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 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 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 掉 )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 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 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 ,完成好两次推理, 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 过程, 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 物同步发展的目的3 .总结全文,扩散思维1) 扣住“傻”字问: “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

      有 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 ! ”有的说: “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 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 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 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 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 巴有什么用?放CA 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 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 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 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 说: “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 功的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