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材单味养生》ppt课件.ppt
71页第四讲,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厚朴 砂仁 佩兰 藿香 第六章 泻下药 大黄 芦荟 火麻仁 甘遂 巴豆 第七章 化痰止咳药 半夏 桔梗 川贝 胖大海 枇杷叶 白果 杏仁 白芥子,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凡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此类药物有醒脾、健胃的功能,常用于湿浊内阻中焦,使脾胃运化谷物功能受阻碍而使胸腹疼闷、食欲不振、呕吐泛酸、大便溏薄、口干多口水等症;也治疗暑湿、湿温等症 此类药物芳香,多含挥发油,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此类常见药为:藿香、砂仁、佩兰等在应用时,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如脾胃虚弱者,配伍补脾健胃药 湿阻气滞、脘腹胀甚者,配伍行气药 寒湿中阻者,配伍温里药 若里湿化滞者,配伍清热燥湿药 本类要无多属于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以及气虚者宜慎用 又因芳香,多含挥发油,故入煎剂时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厚 朴 厚朴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别名川朴、姜制川朴、温厚朴、紫油朴 【成分】 含有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木兰箭毒碱。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 厚朴有化痰止咳、止泻、除腹胀、消淤、消除脾胃积滞、益胃阳的功效用于胸腹胀满作痛、上吐下泻、喘咳等症现代药理发现,厚朴可预防血管再度阻塞厚朴及其饮片,【选购保存】 挑选时以香气浓厚、皮厚肉细、油性大、断面紫红色而光亮、嚼之少渣、味苦辛微甜者为佳 保存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密闭防香气走失、防潮 养生方例 主治急性肠炎:取厚朴适量,研为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一般用药1-2次即能见效,用药3-5天能痊愈 养生禁忌:脾胃虚弱、腹泻的人不宜服用;厚朴有行气破气的作用,孕妇忌用砂 仁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阳春砂、春砂仁、土密砂 【成分】 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d-龙脑,d-樟脑、一种萜烯,还有乙酸龙脑酯、芳香唇橙花椒醇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功能】 辛温行散,芳香化湿,主入脾胃,为化湿和中醒脾要药,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湿阻气滞以及胎动不安等症,均为常用之品 【选购保存】 以果实、粒食饱满、无杂质气味弄着为佳保存新鲜果实宜晒干或文火焙干,然后置放在阴凉干燥处阳春砂、海南砂、砂仁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孕妇因跌打损伤而致胎动不安、腹痛难忍 取砂仁适量以文火慢炒至热透,去皮取仁捣研为细末,每次6克,用温黄酒调幅,每日1-2次。
此法效果不错,一般用药至好转为止 主治妊娠呕吐、不思饮食 取砂仁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加入少许姜汁(以鲜姜捣烂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效果甚佳 养生禁忌 辛散温燥、阴虚火旺者不宜用佩兰 佩兰为菊科植物兰草的地上部分;别名佩兰叶、佩兰梗、鲜佩兰 【成分】 主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归脾、胃经 【功能】 气味清香,长于宜化湿浊,除中焦陈腐之气,为醒脾要药 【选购保存】 以叶多、质嫩、色绿、干燥、无杂质、香气浓者为佳保存时置放于阴凉干燥处,注意防潮防尘佩兰及其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蛇咬伤 先按常规冲洗创面排毒后,将洗净捣烂的佩兰叶100克摊平敷在创面上,盖敷料后固定每日换药2-3次,每次换药前均需冲洗伤口待肿消神复即可停用本药伤口未完全愈合者可按外科常规换药,中毒重者辅以输液及对症治疗此法对蝮蛇、银环蛇、竹叶青等各类蛇咬伤均有良好的疗效主治口臭 取佩兰30克,加清水600毫升,煎至约30分钟,贮存供1日使用用时漱口约1-2分钟,每日漱3-4次此法适用于因热性病或食用肥腻过多而导致的消化不良,表现有口中粘滞不爽、厚浊涎沫、苔白而腻、口甘、嗳气等所谓“脾瘅”(肥甘厚腻)症状 养生禁忌 佩兰和藿香去暑湿、治消化不良,但佩兰去口中粘腻和吐涎沫的效力好;藿香则止呕吐作用较强,两者宜区别使用。
藿香 花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土藿香、枝香等 【成分】 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奥醇、广藿香啶等 【性味归经】 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功能】 具有化湿、解暑、止呕之功能主治感冒暑湿、头痛、胸痛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选购保存】 选购藿香以茎枝青绿、叶多、不带根及泥土、香气浓郁者为佳保存时放缸内或木箱内盖紧,置干燥处,防潮防蛀藿香及其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慢性胃炎 取藿香梗20克、粳米100克,加适量水同著成粥日常服用 主治风寒型泄泻 取藿香、煨姜各6克,防风、白豆蔻3克,粳米100克,将藿香、煨姜、防风、白豆蔻共水煎滤汁;粳米加水适量,煮成粥,入药汁,略煮成稀粥趁热服粥,以出微汗为佳早晚各服一次 主治湿热或暑湿型泄泻 取鲜藿香、鲜荷叶、鲜竹叶、鲜扁豆花各6克,一同水煎,代茶饮主治老年人湿热伤表 取藿香12克,金银花10克、扁豆花20克,加适量水大火箭适量白糖调胃饮食 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取藿香、陈皮、木香、枳实各9克,砂仁、厚朴各6克,水煎服 主治妊娠呕吐 取藿香、砂仁各6克,半夏、茯苓、竹茹、灶心土各9克,水煎服。
养生禁忌 阴虚火旺、舍绛光滑者不宜用第六章 泻下药 凡是能引起腹泻,或者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其主要作用是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及有害物质,如毒、淤、虫等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湿热蕴结、大便秘密结等症状 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本类常见药物为:大黄、芦荟、火麻仁等大黄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和根;别名生大黄、生川军、黄良 【成分】 大黄主要含蒽醌衍生物,一部分为游离状态,如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部分为结合状态,如大黄酚8-、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酚葡萄糖甙及番泻叶甙A、B、C、E、F等又含有大黄素鞣质、脂肪酸、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大黄、唐古特特大黄,大黄药材及饮片,【功能】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有促进排便的功能,亦可活血凉血,利胆退黄用于治疗积滞便秘,可刺激大肠,使水分量增加而产生泻下作用,也可治疗因便秘而造成的肥胖,还能降低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选购保存】 选购时以结实、红棕色、有油性、气味清香、味苦但不涩者较好于木箱或缸内蜜蜂保存,注意防潮,防蛀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 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 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 用于瘀血证 此外,还可配伍清泄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可以保肝、降压、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宜生用; 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 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宜用于瘀血证 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养生方例 主治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等症状 取大黄3克、白酒20毫升,大黄研细末,以白酒20毫升调制每日服用1次可活血散瘀 主治青春痘 取大黄粉150克,淀粉适量,温水适量调成糊状洗净面部,将糊涂于面部,半小时后去之洗净10日为1个疗程具有清热利湿,解毒软坚之功效 养生禁忌 服用大黄不可过量,否则有中毒之虞孕妇及妇女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腹泻、胃痛、胃弱的人禁用芦荟 芦荟为百合科常绿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及好望角芦荟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物;别名老芦荟、新芦荟、真芦荟 【成分】 芦荟含有丰富的田湾维生素E、C、A及B族维生素、矿物元质(如钾、锌、硒等)、氨基酸等。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 【功能】 苦寒沉降,荡涤肠胃,功近大黄,兼能凉肝、杀虫有泻下、抑菌、抗癌、止血作用,并可抑制心脏适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虫积腹痛等症 【选购保存】 芦荟以气味浓烈、溶于水后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保存时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需防潮防尘芦荟及其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拔牙出血等出血症 取芦荟适量研为细末,对出血部位暴露无遗的患者,可以将芦荟粉撒于出血处,以覆盖出血部位为限;对出血部位隐蔽者,应找到出血点,用消毒药棉蘸粉堵塞出血处 主治鸡眼 取适量芦荟叶置于儿童小便或自己的尿中,浸泡1-2小时,取出清水漂洗后备用 首次贴药前将患部用温水浸洗,使皮肤软化,用刀刮去角质皮层,再将芦荟切去表皮,贴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换药一次轻者连续用药3-4次,重者连续用药6-7次即可痊愈主治便秘 取芦荟适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装于空心胶囊内,每枚1克量成人每次用温开水吞服2-3枚(小孩1枚),每日2次如无胶囊装药末,亦可用白糖温开水吞服,成人每次2-3克,小孩每次1克此法对习惯性便秘、热结便秘者优先 养生禁忌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忌用火麻仁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实;别名大麻仁、麻子仁。
【成分】 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B1、B2、卵磷脂等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大肠经 【功能】 甘平质润,补虚润燥,滑肠通便,最适于年老、产后、体虚者便秘火麻仁可刺激肠粘膜,使肠蠕动加快,并减少大肠吸取水分,而产生泻下作用此外,火麻仁还有降压作用 【选购保存】 选购时以子粒饱满、干燥、色白、净仁无杂质者为佳需保存于阴凉干燥处,谨防潮湿和虫蛀火麻仁及其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大便不通 取火麻仁30克,洗净,与米同煮粥食,此为1日食量,一般用药1-2日即有明显的效果如慢性便秘,宜每月3-4次 主治大便秘结 取火麻仁40克,洗净、晒干或干燥后捣碎,加入清水250毫升煎至80毫升,于1日分2次服完,一般用药1日即有明显效果 主治疖肿 取火麻仁适量,洗净,晒干或干燥后捣碎,用清水适量调均匀,用消毒棉签外敷患处,一般用药2-4日便能痊愈此法适用于未成脓的疖肿,疗效十分理想主治口腔炎 取火麻仁30克,加银花20克、甘草6克,再加入清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服1剂一般用药3-4日便能痊愈 养生禁忌 前人认为火麻仁不宜多食,否则会引起遗精,这一说法的确实性和理论根据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现代也有报道不主张长期大量服用,认为如用于治疗慢性便秘时,每月宜服用3-4次 也有报道一次服用火麻仁60-120克以上,可致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昏睡等症状甘遂 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块根;别名主田、重泽、苦泽、陵泽、猫儿眼 【成分】 含三萜类、棕榈酸、柠檬酸、草酸、鞣质、树脂、葡萄糖、蔗糖、淀粉、Vb1、β-谷甾醇 【性味归经】 性寒、有毒;味苦,甘;归脾、肺、肾经 【功能】 泻水逐饮主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症瘕积聚、大小便不通 【选购保存】 甘遂以块根肥大、粉性足、色白、纤维少者为佳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及防蛀甘遂及其饮片,养生方例 主治慢性淋巴炎 取生甘遂50克,研末鸡蛋20枚煮熟,去壳,以筷子从中戳穿数孔以利于渗入药汁将甘遂末与去壳熟鸡蛋加水同煎15分钟,捞出每次进食药蛋一枚,每日2次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 每次服用甘遂粉末3分(1克),2-4小时重复一次 主治全身浮肿 取甘遂1克,研细,置于猪肾内,火炙令熟每日食1次,4-5日为一个疗程 养生禁忌 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生甘遂只作外用,不宜内服巴豆 巴豆为大戟科小乔木巴豆的成熟果实;别名刚子、江子、双眼龙、巴果、巴仁。
【成分】含巴豆油酸、巴豆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主要成分 【性味归经】 性热、大毒;味辛;归胃、大肠经 【功能】泻下冷积,逐水消肿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选购保存】 选购以子粒饱满、干燥、胚乳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放盒箱内,置于干燥处,防尘及防泛油,隔离存放;巴豆霜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