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糖类”知识归纳(知识+练习+答案).doc
8页1“糖类”知识归纳一、 “糖 ”网络二.糖类的化学组成、种类1、组成元素:C、H、O2、糖类的种类分类 举 例 说 明核糖、脱氧核糖 五碳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六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 、 麦芽糖(2 分子葡萄糖) 植物细胞二糖乳糖(半乳糖+ 葡萄糖) 动物乳腺细胞纤维素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淀粉 植物的果实、块根、块茎等,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多糖糖原 肝糖原:肝脏中 肌糖原:骨骼肌中糖类●单糖、二糖、多糖的化学组成、种类、结构和分布●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糖类的功能●血糖平衡的调节●应用A.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如糖被)B.主要的能源物质●植物体内的糖代谢: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过程适当提高温室内 CO2 的浓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中耕松土、种子的贮藏、蔬菜的保鲜●人和动物体内的糖类代谢: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和途径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和异常值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2①糖类物质有三种元素组成:C、H 、O②常见的三种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常见的三种非还原糖:蔗糖、淀粉、纤维素③糖类可分为三类:单糖、二糖、多糖三、几种糖的性质还原性糖: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或酮基。
例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用斐林试剂可以检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的还原糖存在与否非还原性糖: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例如:脱氧核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多糖都是非还原性糖1、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还原性:用斐林试剂进行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测定;氧化反应: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的比较2、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3、淀粉的化学性质:遇碘呈现蓝色;水解反应四、糖类的代谢1、绿色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可联系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 应式、 过程,适当提高温室内 CO2 的浓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中耕松土,种子的 储藏,蔬菜的保鲜1 ) 光合作用反应式适当提高温室内 CO2 的浓度:通常情况下,为加快植株生长速度或促进植株开花、提高花卉品质,花卉生产者会在温室里安装 CO2 发生器,通过提高温室内 CO2 浓度来促进植株光合作用2 )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 应式①中耕松土:中耕松土一般指在表土耕作,将地表锄松、翻土壤,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耕作方法。
不仅可锄草,还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细胞的呼吸,从而促进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对植物生长有益②贮存干种子:三低:低温、低氧(避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低水③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藏、保鲜所需要的条件应为“低温、湿度适中、低氧” (解析: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就能达到蔬菜与水果储存保鲜的目的生活生产实际中可通过低温、低氧、干燥等手段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但是干燥不能保鲜,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32、动物和人体内糖类的代谢【可联系的内容有】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途径,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糖尿病血糖浓度的范围,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1 ) 多糖的消化(分解) ,即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部位: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 、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 CO2 和 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2 ) 糖类的合成①糖原的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分别在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植物细胞中纤维素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②其他的糖类:如二糖的合成、单糖的转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 )血糖浓度①正常值:80—120mg /dL(0.8~1.2g/L) ②低血糖:<60mg/dL③高血糖:>130mg/dL ④尿糖:>160mg/dL五、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顺浓度、需 载体、不耗能 )2、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除红细胞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顺(逆)浓度、需 载体、要耗能 )六、糖类的功能: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解析】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且供能 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细胞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糖 类氧化分解供能,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或糖类的摄入量过少而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 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以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所以,糖 类是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也是细胞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是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多糖4纤维素:植物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之一,是植物细胞壁的基本 组成成分植物体 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 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七、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可联系的内容有】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参与血糖平衡 调节 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参与血糖平衡的“神经—激素调节 ”的具体过程,低血糖的病症、病因及其防治,糖尿病的诊断、病症、病因及其防治。
1、血糖的调节——调节中枢:下丘 脑;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2、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 160 mg/dL 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 (体重减轻)症状3、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 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 45mg/dL 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八、相关实验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 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沸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用于鉴定还原糖生物组织,最好选含糖量较高,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
遇淀粉变蓝糖类”知识归纳 精选练习题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2.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A.葡萄糖 B.糖原 C.核糖 D.纤维素3.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C 元素B.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C.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D.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4.下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一”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可能是A.1 处 B.1、3、5 处 C.任何一处 D.2、4、6 处5.马铃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糖是A.淀粉、纤维素 B.蔗糖、麦芽糖 C.淀粉、糖原 D.糖原、纤维素6.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①存在于 RNA 中而不存在于 DNA 中的糖类;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5A.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脱氧核糖、核糖、乳糖C.核糖、葡萄糖、糖原 D.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有 C、H 、O 三种化学元素的是A.抗体和糖原 B.DNA 和 RNA C.脂肪和核糖 D.ATP 和酶8.下列关于细胞内的糖类与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物质,也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B.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C.碳是细胞中的基本元素,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固醇类物质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9.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10.检验苹果中是否有还原性糖,可选用的试剂是:A.碘液 B .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斐林试剂11.生物体中,能产生多糖的场所是①肝脏 ②骨骼肌 ③高尔基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糖体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④12.人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A.糖类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等过程转化为各种蛋白质B.只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C.当血糖含量低于 0.45g/L 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D.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而非必需氨基酸只能在体内合成13.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 2和H 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B.运动员在100m 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C.淀粉是贮存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4.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后,在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 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B.4条曲线在前 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C. b在 120min后下降的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D.c、d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15.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 3 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 O 30 60 90 120 150 180血糖浓度(g/L) 0.75 1.25 1.1 0.9 0.75 0.75 0.75A.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 0.75g/LB.120min 时,血糖浓度降至 0.75g/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C.180min 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 0.75g/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D.60min 时,胰岛素分泌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16.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溶液中,有些细胞呈现质壁分离,另一些则不呈现其主要原因是A.时间太短 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尽相同 C.放大倍数偏小 D.有的细胞已经死亡 617.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的颜色) 。
因此,他做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18.用 14C 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 小时后用放射自 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 14C 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A.核糖体 B .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19.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体在禁食和 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禁食初期,血糖和肝糖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