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语言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展望.doc
12页生态语言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展望生态语言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展望 本文简介:摘要: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的形成、演变及其展望 本文内容:摘 要: 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态语言学为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依据,但国内文艺学、美学界对它一直较少论及生态语言学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语学界对它关注激增,但这一学科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这使得无论从生态语言学与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的结合研究来看,还是从生态语言学自身发展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这一学科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有更清晰的把握生态语言学的产生经历了从 语言生态学 到 生态语言学 的概念转换,这两个概念标志着两种不同的问题领域和研究范式,在环境概念理解上也有差异产生之初的生态语言学与社会、心理、地理等表现出一种复杂关联,当今的生态语言学在批评范式、批评对象和学科属性等方面则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对此加以钩沉描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语言生态学; 学科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emergenc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trends of eco-linguistics. It comb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the language ecology to eco-linguistics and clarifies the different problem domain which they face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concept. Moreover, it explor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inguistics at the outset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describes some new trends of this discipline in terms of the critical paradigm, critical object and subject attribute.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Keyword: eco-linguistics; language ec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一、生态语言学的产生 生态语言学 (Ecolinguistics)主要是在语言学与生态学之间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生态学 的出现是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因。
根据目前通行的看法, 生态学 (ec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德语中,为 ?kologie ,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aeckel)于1866年合并两个希腊词 oikos 和 logia 构成的 oikos 的原义是 房屋,栖居地,住所 , Logia 则是 关于 的学问 这样看来,生态学的原义可以说是 关于房屋、栖居地、住所 或者说是关于 居家 的学问而对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 生态学 ,海克尔则把它界定为 关于自然的经济的知识 ,研究生命有机体和有机环境与无机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科学1根据德国生态语言学者埃里亚松(Stig Eliasson)的考察,海克尔创造了 生态学 这一术语,但没有对这一话题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因此,在数十年后,汉斯 赖特(Hanns Reiter)在没有特别引证海克尔的情况下,于1885年又重新介绍了这一已经被造出的术语赖特谈到有一门生物学的分支, 至今还完全缺乏一个合适的名称 ,他提议给它一个指定的名称 生态学 ,或者称作对于 家务管理 的研究赖特不仅重新提出了生态学这一概念,还把它运用到对植物学的论述中在19世纪90年代,另一些植物学家,如沃尔明(Dane E. Warming),对于这一概念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到了20世纪,生态学被运用到其他一些学科,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与语言学2 生态语言学 便是在这一语境中产生的 一般认为, 生态语言学 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艾纳尔 豪根(Einar Haugen)于1970年开创的豪根在1970年所做的一次会议发言中谈到 任何给定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 时,曾把这种关系比作某种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的生态联系3在1972年发表的《语言生态学》的文章中,豪根再一次明确地把 语言生态学界定为对任何给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研究 豪根这里的环境不仅指 自然环境 ,更是指 社会环境 ,甚至也指 精神心理环境 他说: 语言真正的环境是把它作为一种符码来使用的社会语言只是存在于它的运用者的精神中,并且仅仅在与其相关的使用者相互之间,在与自然,亦即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之间发生作用 4 据豪根自己的说法: 先前唯一一次在与语言相关的意义上使用 生态学 ,是由沃格林(Voegelins)和舒茨 (Noel W.Shutz, Jr)在一篇发表于1967年的、题为 作为西南文化区一部分的亚利桑那的语言状况 的文章中做出的 ,只是在他最初准备这篇文章时,自己并不知道沃格林与舒茨的这一提法。
豪根还谈道:沃格林与舒茨当时把这一术语限制在 双语 或 三语 社会中,但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沃格林又提及 内部语言 生态学和 交互语言 生态学4但根据埃里亚松的考察,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人约翰 崔姆(John Trim)在讨论语言变异的本质作用时,就已经使用 语言生态学 (linguistic ecology)这一表达了崔姆把 语言生态学 界定为 在言语社区及其功能中对语言变异的研究 除此之外,即使在美国,语言心理学家维维安 霍纳(Vivian Horner)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使用了 语言生态学 这一短语,尽管只是顺便一提但对于崔姆的论文,无论是沃格林和舒茨,还是豪根,从他们发表的文章来看,似乎都不知晓2 不管怎么说, 语言生态学 这一术语是在豪根使用后才具有了更加实在的意义,并且对 生态语言学 的创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豪根因此仍然可以被视作生态语言学的创始人因此,埃里亚松这样来描述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历程: 在语言学领域,英国人约翰 崔姆早在1959年,已经把生态学应用于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卡尔 沃格林与心理语言学家维维安 霍纳,也都在20世纪60年代使用了这一术语,艾纳尔 豪根则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使用这一概念。
与前人有所不同的是,豪根是第一个为语言生态学观念提供了更多的实体支撑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般被认为是生态语言学的创始人 2 我们知道,学科意义上的 生态语言学 概念在今天通常表述为 ecolinguistics ,而豪根最初提出的概念是 language ecology 和 the ecology of language ,中译为 语言生态学 根据生态语言学者科托(H. H. Couto)的看法,豪根早在1972年就曾向亚当 马凯(Adam Makkai)口头建议过 ecolinguistics 这个术语,而这个术语的第一次书面使用则是由心理语言学家塞尔岑格(K. Salzinger)在1979年做出的5 但根据菲尔的说法,这个词的书面语的使用要更早,法国社会语言学家让-巴蒂斯特(Jean-Baptiste Marcellesi)似乎熟悉这个书面语,因为他在1975年论 语言区域 的文章中三次使用了这个概念6但无论是谁最先使用这个概念的,就像科托所说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迎来了生态语言学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1979年,塞尔岑格不仅在书面上提到 ecolinguistics 这个术语,还对这个新术语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解释。
他明确表示,他正在提交一个 新术语 ,一种关于 生态语言学 的介绍,认为 生态语言学 是 用来涵盖心理的、神经的、社会语言学的术语 他还说: 他将强调环境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假设语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并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 51980年,塞尔岑格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他在 行为分析协会 的年度会议上,做了题为 生态语言学:在这里行为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相遇 (MI迪尔伯恩,1980)的邀请发言自此以后, 语言与环境 语言生态学 语言的生态学与/或生态语言学 等主题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84年,昂尼吉与海尼斯(Enninger and Haynes)合编的《语言生态学研究》出版,使生态语言学又迎来史上的另一个高潮昂尼吉与海尼斯在编者前言中说,此书的目标是 探索语言生态学概念的生命力,评估生态学方法对不同领域的语言学研究的适用性 ,并且谈道: 生态学途径确实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生产性范式 ,而语言生态学的范式在此时已经建立起来了5 ecolinguistics 这个术语在书面上的另一次重要使用,是由海格格(C. Hag ge)于1985年做出的海格格指出: 未来的生态语言学将考察文化化的自然指称的方式,诸如基本方位、地理特征、人类住所和宇宙元素都综合在语言中。
7根据海格格的看法,查尔斯 诺迪艾(Charles Nodier)应该是1834年前后的第一个生态语言学者,因为他预见到了生态语言学的一些任务将是考察语言与物理世界之间以及语言生态之间的关系这个术语的又一次推进,是菲尔有关生态语言学的专着《化词语为犁头》(W?rter zu Pflugscharen)于1987年的出版在这本书中,菲尔认为:生态的语言学所要研究的是作为人类与自然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语言;语言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宗教等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在20世纪80年代, 生态语言学 这一概念虽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作为一个学科也已见雏形,但生态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得以建立并巩固发展,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我们首先还需要进一步追溯生态语言学的渊源 二、生态语言学的发源 根据前面的梳理, 语言生态学 这一术语最早可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英国人约翰 崔姆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比较明确的学科意义上的术语是由豪根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但 语言生态学 研究的事实却可以追溯到更早当今的许多生态语言学者认为,如果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界定是关于 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的话,那么语言生态学研究至少可追溯到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又译洪堡)的语言学。
我们知道,洪堡特的语言学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但实际上洪堡特不仅重视语言与人的精神结构的关系,而且重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洪堡特看来,语言 都是有机体 , 语言是[人这一]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很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 9并且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生物能力, 人在运用语言时受制于语言所产生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