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之路】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1-1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定律同步检测试题.pdf
8页1 分子动理论内能热力学定律A组基础巩固1.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解析: 方法一:导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的表达式,由气体分子的正方体模型:d=3V0=3MρNA,对照 4 个选项的条件,由公式可看出选项B正确.方法二:对4 个选项的条件逐一分析,看根据每个选项的条件能求出何种物理量,从该物理量能否最终求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如: A 选项的条件只能求出分子的总个数,而不能继续求得分子的平均占有体积V0,故 A选项不正确. 同时可对选项C、D进行分析判断. C只能求出该气体的密度,D能求出该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答案: B 2. [2014·广东省广州市月考] 水压机是利用液体来传递压强的.水压机工作时, 水分子间 ( ) A.只有斥力B.只有引力C.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分子力表现为引力D.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解析: 水压机工作时,水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之间距离,水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选项D正确.答案: D 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37-1. 图中记录的是 ( ) 2 图 37-1 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解析: 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而非分子的运动,故A项错误;既然无规则,所以微粒没有固定的运动轨迹,故B 项错误;对于某个微粒而言,在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无法确定其在某一个时刻的速度,故也就无法描绘其速度-时间图线,故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答案: D 4.关于质量相同的0 ℃的水和0 ℃的水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数相同,分子平均动能不相同,分子势能相同,内能相同B.分子数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分子势能不相同,内能相同C.分子数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分子势能不相同,内能不相同D.分子数不同,分子平均动能不同,分子势能相同,内能不相同解析:质量相同的0 ℃的水和0 ℃的水蒸气, 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的分子数是相同的.温度相同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所以0 ℃的水和0 ℃的水蒸气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由0 ℃的水变为0 ℃的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分子间距离变大,而它们分子平均动能相同,因此分子势能不相同,内能也不相同.答案: C 5.[2012·广东卷 ] 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 )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C.引力、斥力都减小D.引力、斥力都增大解析: 由水汽凝结成水珠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所以D正确.答案: D 6.( 多选题 ) 某学生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计算结果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体积时,1 mL 的溶液的滴数多计了10 滴3 解析: 油酸未完全散开,其厚度就可能是分子直径的成千上万倍,A 正确;油酸中含有的酒精会溶于水,并很快挥发,不影响分子直径的大小,B 错误;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会使油膜面积的测量值减小,C正确; D项中会使一滴溶液体积测量值减小,故D错误.答案: AC 7.( 多选题 ) 图 37-2 所示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汽化吸收箱体内的热量,经过冷凝器时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到箱体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7-2 A.热量可以自发地从冰箱内传到冰箱外B.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是因为其消耗了电能C.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D.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除非有外界的影响或帮助.电冰箱把热量从低温的内部传到高温的外部,需要压缩机的帮助并消耗电能,答案是B、C. 答案: BC B组能力提升8.[2012·广东卷 ] 景颇族的祖先发明的点火器如图37-3 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制推杆前端粘着艾绒.猛推推杆,艾绒即可点燃.对筒内封闭的气体,在此压缩过程中( ) 图 37-3 A.气体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4 C.气体对外界做正功,气体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内能减少解析: 压缩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所以只有B正确.答案: B 9.如图 37-4 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 ,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 ,缸内气体的( ) 图 37-4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气体做功800 J ,同时气体放出热量200 J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W+Q=800 J -200 J =600 J ,即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故 A项正确.答案: A 10.( 多选题 ) 如图 37-5 所示,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无穷远a处由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靠近甲.图中b点合外力表现为引力,且为数值最大处,d点是分子靠得最近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7-5 5 A.乙分子在a点势能最小B.乙分子在b点动能最大C.乙分子在c点动能最大D.乙分子在c点加速度为零解析: 在无穷远处,甲、乙两分子的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分子力在ac段表现为引力,分子力对乙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在cd段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动能减少.答案: CD 11.某油剂的密度为8×102 kg/m3,取这种油剂0.8 g滴在水面上,最后形成的油膜最大的面积约为 ( ) A.10-10 m2B.104 m2C.1010 cm2D.104 cm2解析: 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已知密度ρ=8×102kg/m3,质量M=0.8 ×10-3kg,则该油滴体积:V=Mρ=0.8 ×10-38×102 m3=10-6 m3. 当将油滴滴在水面上面积最大时,即所形成的油膜为单分子层,则由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可得油膜面积:S=V d,式中d为分子直径——即油膜厚度.因为一般分子直径数量级为10-10 m,d=10-10 m,得S=10-610-10 m2= 104 m2. 答案: B 12.给体积相同的玻璃瓶A、B分别装满温度为60 ℃的热水和0 ℃的冷水 (如图 37-6 所示 ) .图 37-6 6 (1) 关于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比B瓶中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大B.温度越高,布朗运动愈显著,所以A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比B瓶中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更显著C.A瓶中水的内能与B瓶中水的内能一样大D.由于A、B两瓶水体积相等,所以A、B两瓶中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等(2) 若把A、B两只玻璃瓶并靠在一起,则A、B瓶内水的内能都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 ________,而且热量只能由________瓶传到 ________瓶,由此可进一步认识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水的相对分子量是18. 若B瓶中水的质量为3 kg ,水的密度为1.0 ×103 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求B瓶中水分子个数约为多少?解析: (1) 布朗运动不是水分子而是液体中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所以B项错.由于A、B两瓶中水的密度不同( 热水的密度较小) ,所以A、B两瓶中水的质量不同,水分子的个数不同,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不相等,所以只有A项正确.(3) 根据题意,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B瓶中水的摩尔数为n=3 00018mol =500 3mol ,所以B瓶中水分子个数约为N=nNA=1.0 ×1026个.答案: (1)A (2) 热传递AB自然界中进行的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3)1.0 ×1026个13.(1) 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2) 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 J 的功,则此过程中的气泡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 ) 的热量是__________J .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J的功,同时吸收了0.3 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 __________J. (3) 已知气泡内气体的密度为1.29 kg/m3,平均摩尔质量为0.029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取气体分子的平均直径为2×10-10 m,若气泡内的气体能完全变为液体,请估算液体体积与原来气体体积的比值.( 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解析: (1) 掌握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才能准确处理本题.气泡的上升过程,气泡内的压强减7 小,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由玻意耳定律知,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微观上体现为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减小,温度不变,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平均速率不变,此过程为自发过程,故熵增大.D项正确.(2) 本题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入手,抓住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的特点进行处理.理想气体等温过程中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物体对外做功0.6 J,则一定同时从外界吸收热量 0.6 J ,才能保证内能不变.而温度上升的过程,内能增加了0.2 J. (3) 微观量的运算,注意从单位制检查运算结论,最终结果只要保证数量级正确即可.设气体体积为V0,液体体积为V1,气体分子数n=ρV0 mNA,V1=nπd36( 或V1=nd3) ,则V1 V0=ρ 6mπd3N A( 或V1 V0=ρ md3N A) ,解得V1 V0=1×10-4.(9 ×10-5~2×10-4都算对 ) 答案: (1)D (2) 吸收0.6 0.2 (3)1 ×10-4(9×10-5~2×10-4都算对 ) C组难点突破14.( 多选题 ) 如图 37-7,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隔开成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 图 37-7 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8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的内能等知识点.b室为真空,则a气体体积膨胀对外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知,在绝热时,气体的内能不变,A项错, B项对.又气体是稀薄气体,则只有动能,因此气体的温度不变,由pV T=C知,气体的压强减小, C项错, D项对.答案: B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