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古代节日.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消失的古代节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新的节日出现了,一些旧的节日消亡了我国古代的一些节日现在已经没有了,也不为现代人所知但这些消失的节日还是很有意义的,譬如: “田生日〞元陆友仁《研北杂志》载:“世所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周亮工《书影》载:“吴俗以正月三日为田生日〞中国历来重农,到今日为止,仍旧也还是个农业国度,所以农民还是视农田为他们的根本 “开市日〞清顾禄《吴趋风土录》载,正月五日是“路头神〞的诞辰,一到这天,众商家便“金锣、爆竹、牲醴毕陈〞,“早起迎之〞,“谓接路头〞祭过路头神,“悬旌返肆〞,便开市大吉了 “送穷日〞、“迎富日〞送穷日〞大约因地方不同,具体日期也不一样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载,正月五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岁时广记》说“正月晦日,以芭蕉船送穷〞晦者月尽也,正月晦日也就是正月月末迎富日〞乃蜀中之俗,清钱大昕《养新录》载,魏华父有《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诗》:“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竞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 “名列前茅〞属第几 “前茅〞一词源于古代的行军作战古代行军时,“斥侯〞(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拿着绑了牦牛尾的木杆当旗子,走在队伍前头,叫“前旄〞假如遇到敌情变化,就举起牦牛尾杆来通知后面的部队因“茅〞通“旄〞,所以就叫“前茅〞前茅〞的意思是“名次列在前面〞,它不是固定的指第几名,人数少,前二三名叫前茅;人数多,前五六名也可以叫前茅 抓周始于魏晋南北朝 抓周,又称“啐盘〞、“试儿〞,它是我国一项古老的风俗据史书所载,此风俗始于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风操》有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由用弓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一期,即一周岁唐宋时期,抓周已很流行,民间特别重视,仪式也很隆重《梦粱录・育子》篇中有关南宋时杭州风俗说:“至来岁得周,名日‘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 秘书溯源 在我国古代,秘书是把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
汉代,我国中央政府便设有秘书监、秘书郎;魏朝,设有秘书令、秘书丞可见秘书一词源远流长秘书〞一词出现早于“书记〞但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下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秘书这个名称,原来是指皇家机要的藏书东汉恒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职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年俸六百石汉初有“长史〞一职,负担实际的秘书工作后来,“长史〞易名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幕僚中的“记实〞、地方官府的“主簿〞,都相当于秘书 南岛民族源于大陆百越 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证明:广泛两大洋的南岛居民,直接源于中国大陆的百越民族在殖民时代之前,南岛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族群,其范围西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智利的复活节岛,南至新西兰,北至我国台湾岛,几乎广泛太平洋和印度洋通过对南岛多个民族的Y染色体的分析,发觉南岛民族发源于大约3万年前的中国广东沿海大约两万年前,台湾族群的祖先开始从广东沿海通过当时还露出海面的台湾地峡向台湾迁徙大约1万年前,马来族群的祖先离开北部湾的广东沿岸,沿着越南的海岸向南迁徙,一向到达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大约3000年前,印度尼西亚的马来族群开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处摸索,到达了夏威夷、复活节岛、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
这一结论改写了南岛民族的史前史,对于人类早期移民过程的研完意义重大 “票友〞的来历 票友是指旧时对戏曲、曲艺非职业演员、乐师的一种称谓,特别是对业余爱好者而言,如川剧界、滇剧界称之为玩友,京剧界则称之为票友为什么要把业余戏曲爱好者称作票友呢?据说,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延核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为清王朝作宣传煽动就此以后就把八旗子弟中的戏曲爱好者称为票友,并且广而大之,凡是非职业伶人演唱戏曲者亦被称为票友,故延续至今 事关礼节的古人腰带 古人对腰带特别重视,不管穿官服、便服,腰间都要束上一带,天长日久,腰带便成了服装中必不成少的一种饰物,特别在礼见时,更是缺它不成连兄弟之间夜里见面说几句话,都务必整衣束带,否则就觉得有失礼貌君臣之间更是如此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宋太宗夜如陶谷谷至,见帝而立,却不愿进去太宗立刻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没有束带的起因,于是令左右取来袍带,匆促束之陶谷见皇帝束上了腰带,这才进去 内衣溯源 在中国,内衣的历史十分悠久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内衣一“两当〞这种衣服是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两当〞有前后两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
它寻常有两层,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唐朝经济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上,胸下围一条宽带,肩、颈、后背无带穿时由后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舍,或用其他带子系紧明代女子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已深谙如何凸现曲线美之道当时的内衣一主腰,与背心类似开襟、两襟各缀有3条襻带,肩部有档,档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襻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清代的肚兜一般为菱形,兜肚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系带套于颈间,腰部另有两根带子,束在背后系带的材料不一,兜肚上有各类精致刺绣 文稿 李 莉 责任编辑 蒲 晖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