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农业和工业.doc
7页第3课 农业和工业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结合气候、地形等了解湖北省农业生产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根据湖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利用构成状况,进一步理解“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2、运用地图,能说明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会分析湖北省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3、记住湖北省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4、运用地图,理解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分布的特点,能分析这一特点与地形分布的关系5、了解湖北省发展工业优越的自然条件;通过阅读图文,能说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湖北省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6、通过读图,说出湖北省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产业带、水电工业产业带的分布特点7、了解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分布特点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用“稳步发展的农业”和“基础雄厚的工业”介绍了湖北省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发展的状况 “稳步发展的农业”教材从五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生产状况首先,从农业气候条件方面(雨热同期)来说明湖北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优越;其次,通过阅读图11.5“湖北省土地利用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农业生产部门;第三,通过阅读图11.6“湖北省农业部门产值结构变化示意图”,说明湖北省40多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取得的成就;第四,让学生结合生活环境,了解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杂粮,经济作物——棉花、芝麻和油菜)以及淡水养殖(武昌鱼、淡水鱼苗产地)的主要分布地区,这是教材的重点之一;第五,通过阅读图11.7“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示意图”,说明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的分布特点,并要求学生理解这一分布特点与地形分布的联系。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促进湖北省农业的稳步发展,必须走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基础雄厚的工业” 教材从几个方面概括了湖北省工业发展的特点其一,湖北省发展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资源较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其二,工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部门结构日趋完善、地域分布渐趋合理、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其三,使学生了解已形成的工业产业带或工业生产基地,这是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其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分布教材设置了“读图”、“思考”、“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部门与资源、区位的关系,工业发展与能源、环境的关系从而增强“发展优势产业,振兴湖北经济,为湖北在中部崛起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课应识记的知识点有: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产业带、水电工业产业带的分布特点本课应理解的知识点有:土地利用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地形分布的关系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产业带、水电工业产业带的发展前景。
本课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建议2课时导入新课:方案一:音像导入选择一组学生熟悉的农业生产活动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后,说出人们正在从事哪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活动,从而引出“农业”这一学习主题方案二:选择一组学生熟悉农产品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说出图片展示的是哪个经济部门的产品,从而引出“农业”这一学习主题关于“稳步发展的农业”的教学通过复习湖北省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点,结合图11.5“湖北省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效的地理信息?2、水田和旱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林地和草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图11.6“湖北省农业部门产值结构变化示意图”分小组讨论分析哪些农业部门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描述,使学生明确水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旱地主要分布于鄂西北、鄂西南山区;林地和草地也主要分布于鄂西北、鄂西南山区目前,湖北省广大山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如鄂西山区的土地构成以山地为主,而林业、畜牧业的产值比重却很低因此,鄂西山区的林业、畜牧业的生产潜力还很大今后在农业生产建设上,战略重点应向广大的山区转移,大力发展林业与畜牧业;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粮食生产政策,减轻山区粮食生产压力;充分开发山区的水电、沼气等能源,杜绝滥伐乱垦现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湖北省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同时又因为湖北省耕地人均占有量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图11.6“湖北省农业部门产值结构变化示意图”时,应组织学生讨论:湖北省为什么要“走以种植业为基础,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的道路?”教师在启发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根据湖北省各地域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差异,综合分析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认识到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既突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又发挥各地域的优势产业,增加农业产值,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走“以种植业为基础,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对于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重要经济作物、淡水养殖的分布地区的教学,可安排学生结合图11.5“湖北省土地利用示意图”进行自学教师可对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农作物(如杂粮等)进行解释或展示图片关于“湖北省农业的地域结构”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11.7“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在总结归纳出“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分布”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与哪些因素有关?2、全省有哪几种农业类型?自己家乡属于哪一种农业类型?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使学生认识到湖北省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与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进而准确叙述自己家乡所属的农业类型。
关于“基础雄厚的工业”的教学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开门见山的提问引入新课提问:湖北省工业生产的发展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具有发展工业的地理条件、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讲述“湖北省工业发展”时,可采用下列方法: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图11.8“湖北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示意图”思考问题:发电量、钢、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从1990年到2005年,湖北省的增长速度怎样?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知道湖北省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其次,让学生阅读教材,边阅读边思考问题:旧中国湖北省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的工业部门和分布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引入“主要工业及其分布”的教学,可按下列方法分步进行学习1、指导自学“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产业带”,并在图11.9“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图中指出武汉、黄石、鄂州、孝感、襄樊、十堰等城市,完成“活动1、2”2、学习“水电工业产业带”时,可让学生阅读图11.10“湖北省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指出位于长江干流、汉江、清江的主要水电站的名称,完成“活动”要求。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后,可分小组讨论:湖北省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产业带、水电工业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条件,分析其发展前景教师可以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科技力量等方面给予提示关于阅读材料“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处理,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列举出湖北省或我们身边的高新技术产品,并说说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教师小结:湖北省目前已经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为基地的武黄高新技术产业带特别是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更为著名,目前规模大、资产多、项目广、效益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作为湖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焕发出新的活力●问题探究1.调查自己家乡所在地(乡、镇或办事处)在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作过哪些调整?你认为还可以作哪些调整?2.调查你居住地附近的工厂或乡镇企业,分析它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参考资料杂粮杂粮又称旱粮,是除水稻、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作物的总称杂粮在湖北省作物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产量一般要占粮食总产量的15%左右杂粮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广泛芝麻湖北省是著名芝麻生产基地之一产量仅次于河南和安徽,居全国第三位芝麻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农业生产南北过渡湖北的农业生产,南北过渡特色鲜明。
秦岭——淮河一线通过鄂北部边缘,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南北过渡特色湖北省耕地中,水田、旱地历来约各占一半,高于我国北方而低于南方;在作物播种面积上,稻谷种植面积远大于华北而显著低于江南;小麦、杂粮、棉花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却低于华北而高于江南在林业生产上,就经济林来说,既盛产柑桔等亚热带水果,又兼产苹果、梨等暖温带水果;既能生长油桐、油茶等亚热带的木本油料,又能生产核桃等暖温带的木本油料半环状农业地域结构湖北省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的盆地,向外延展的岗地丘陵,以及过渡到外层的山地,制约着水、土、光、热的组合状况和可耕地的经营方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布局这种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和人们对农业自然条件利用改造的能动性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半环状型特征的农业地域结构即中心层为平原——农牧渔业结构型;最外层为山区——农林牧业结构型;在两者之间为丘(陵)岗(地)——农牧林业结构型这种半环状型的农业地域结构在全国各省(区)中独具特色影响湖北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干旱与洪涝灾害 干旱与洪涝是湖北常见的气候灾害,甚至常常同期出现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干旱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7~10月的伏秋连旱,旱期长、范围广,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特别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期间,各地经常出现大到暴雨,形成范围广、强度大的洪涝灾害,尤其对沿江滨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危害严重战胜旱涝灾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增强排灌能力,从而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低温、霜冻及寒潮 强劲的冬季风易通过襄南夹道侵袭江汉平原,造成严重的低温、霜冻及寒潮天气春季又正处于冷暖气流交替往返地带,冷空气活动频繁,常造成倒春寒与低温阴雨天气,危害农业生产面积占一半以上的山地海拔高,气温低,生长季节短;地形崎岖,坡度较大,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湖北矿产资源湖北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规模大,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有铁、煤、铜、磷、石膏、岩盐等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占全国 的81%,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7种,占全国的58%其中,磷矿石、硅灰石等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金等23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7位,为冶金、建材、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所有资源中,湖北水资源优势最为突出武钢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10月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 日正式投产武钢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主体厂区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占地面积21.17平方千米,现有在岗职工近9万人。
今日武钢,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拥有从矿山采掘、炼焦、烧结、冶炼、轧钢等一整套工艺设备投产46年来,武钢累计实现利税631亿元,其中上缴国家455.18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7.1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名符其实的钢铁“国家队”武钢现已形成年产钢铁各1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热轧卷板、冷轧卷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硅钢片、彩色涂层板以及大型型材、线材、中厚板等几百个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