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省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docx
25页我国省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 武义青 张旭摘 要: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引入势效系数改进扩展C-D生产函数进而建立GTFP模型,测算2008—2019年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GTFP,并对我国省域绿色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3.37%,整体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区域GTFP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但呈缩小趋势,而区域内差异贡献率较小但呈扩大趋势;我国省域GTFP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快北慢”态势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GTFP引导地方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绿富同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Key:绿色发展;GTFP;势效系数;Dagum基尼系数;区域差距:F061.3 :A :1007-2101(2022)01-0067-15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与此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引发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绿色发展则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如何客观评价我国绿色发展现状及时空演化趋势,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绿色发展的评价,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从经济增长的绿色度、政府支持力度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三方面建立绿色发展指数,较为系统地评价了我国各省绿色发展水平[1];王勇等在四部委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建立包含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治理、增长质量及绿色生活等六个方面4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我国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变特点[2];也有学者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3-5]、随机前沿法[6]、指数法[7]等测算绿色发展效率总体来看,现行方法可归纳为两类,一是指标体系法,二是模型法指标体系法在选取指标时,往往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指标数量较多,客观性较差;而模型法相对客观,但方法过于复杂,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本文通过引入势效系数[8]对C-D生产函数进行扩展改进得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模型[9],此法在考虑资本、劳动节约的同时,也考虑了能源、资源的节约,是经过模型规范了的四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是模型法与指标体系法的结合,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含义明确、简便易行等优点本文通过测算2008—2019年我国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自治区,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的GTFP对各省域绿色发展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我国绿色发展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对我国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变化及差异来源进行分析,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二)数据本文选用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对我国省域GTFP进行测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水利统计年鉴》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年鉴产出Y采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并用CPI对其进行平减到以200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水平资本投入K采用年均资本存量,本文借鉴张军等[10]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9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
计算公式为:Ki,t=Ii,t+(1-δi,t)Ki,t-1其中,Ki,t为i省(自治区、直辖市)在t期的资本存量,Ki,t-1为前一期的资本存量,Ii,t表示i省(自治区、直辖市)第t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δi,t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率沿用张军等的测算结果,取值为9.6%关于基期资本存量的计算,学者们多采用前人测算结果[11],或采用后一期的资本形成总额除以折旧率与 1953—1957 年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平均增长率之和[12],或用基期固定資产投资额比上折旧率与“计算期”固定资产不变价计算的几何增长率之和[13],本文则沿用张军等的测算结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根据2001—2019年四川和重庆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例对基期的四川资本存量进行分解,最后将求得的资本存量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将其平减到以200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水平劳动投入L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末从业人员数能源投入E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消耗总量资源投入W采用中国水利部统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三)结果为便于估计,将扩展的C-D生产函数通过取对数处理将其线性化为:lnY=lnA+αlnK+βlnL+γlnE+δlnW。
运用STATA对2008—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回归结果显示水资源系数为负,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资源使用越多产出反而越少,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对此,笔者将水资源效率(PW=YW)替代水资源(W)进行回归,由于已经导出恒等式Y=Pα*KPβ*LPγ*EPδ*WKα*Lβ*Eγ*Wδ*,故将水资源产出效率替代水资源投入后,恒等式Y=Pα*KPβ*LPγ*EPδ*WKα*Lβ*Eγ*Wδ*仍然成立,并且回归结果显示水资源效率系数为正(见表2),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资源效率越高产出越多,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表2回归结果显示,各系数的P值均小于0.01,即在1%水平下各系数显著;R2为0.920 7,说明模型的拟合较好;F统计量较大且P值小于 0.05 也说明方程显著性较强观察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在产出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能源和水资源效率对产出也有较大影响针对得到的估计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出:α*=0.280 2,β*=0.379 2,γ*=0.133 2,δ*=0.207 4,于是得到GTFP模型:GTFP=P0.280 2KP0.379 2LP0.133 2EP0.207 4W,据此测算,结果见表3。
三、我国省域绿色生产率比较分析(一)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演變趋势分析从整体来看,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9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3.98%,平均每年增长3.37%从变动趋势来看,在2010—2011年和2017—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6%,除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25%外,其他年份增长较为平稳,增速基本保持在1%~2%从单要素生产率来看,我国劳动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及水资源生产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则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同样在2010—2011年和2017—2018年三种单要素生产率增速相对较快;资本产出效率虽然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在2010—2011年下降速度较慢,且2017—2018年资本产出效率呈上升趋势这也是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生两次加速上升的部分原因(见图1)从地区GTFP增长情况来看,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在2010—2011年和2017—2018年仅有辽宁在2010年GTFP下降3.0%,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多保持在5%~10%,而其他年份(不包括2019 年)则有多个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生下降现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冲击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降息、放贷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数万亿元投资的政府投资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刺激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进而促使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分别为7.37%、6.91%2017年和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7.26%、6.17%,这得益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新发展理念的贯彻2015年11月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经过多年努力,供给侧改革成效逐渐显现,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得到了部分化解、房地产去库存持续推进,这些都有利于能源、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推动着我国经济运行发生多方面积极变化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纳入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各地区将资源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素,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较快增长二)我国省域单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1.劳动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我国劳动生产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2019年,我国劳动生产率从4.22万元/人增加到9.94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高135.18%。
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生产率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除上海、天津、吉林、甘肃、河北、内蒙古、新疆、山西、黑龙江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上海为南方地区,其余均属北方地区)外,其他地区都为逐年上升趋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内蒙古、新疆、山西、黑龙江等四地波动较大,内蒙古在2012—2014年劳动生产率下降2.71%,其他年份呈现上升趋势;新疆、黑龙江、山西劳动生产率是有两个阶段的下降:2008—2009年其分别下降0.61%、0.34%、1.65%,2014—2016年新疆、黑龙江分别下降8.41%、2.34%,山西则在2012—2016年下降10.04%,其他年份呈现上升趋势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来看,增长最快的是贵州,从2008年的1.53万元/人增长到2018年的6.17万元/人,劳动生产率增长303.78%;湖北劳动生产率增长197.37%,其次是湖南、重庆、四川、安徽、陕西、云南、广西、江西、江苏等地(除陕西为北方地区,其他均属南方地区),其增速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见图2)2018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劳动生产率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分别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福建、广东、重庆、内蒙古、湖北(见图2)。
2.资本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我国资本生产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08—2016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6—2018年略有回升,而后继续下降,资本生产率从0.49下降到0.24,下降51.02%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上海资本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他地区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其中北京、山西、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在2016—2019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分别增长13.37%、55.34%、11.96%、20.04%、14.93%、13.28%,辽宁在2015—2019年增长45.25%从资本生产率增长率来看,上海资本生产率从2008年的0.58上升到2019年的0.64,增长11.09%,北京资本生产率下降较慢,下降16.59%,之后依次为:广东、浙江、辽宁、重庆、江苏、内蒙古、四川、福建等(见图3)2019年,资本生产率排名前十的省份为: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西、湖北、四川、湖南(见图3) 3.能源生产率时空差异分析我国能源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9年,我国能源生产率从1.00亿元/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58亿元/万吨标准煤,增长58.73%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有14个地区的能源生产率是逐年上升的趋势江苏、海南、陕西、广西、山东、黑龙江、甘肃、河北等8个地区仅在某一年份略有下降,总体呈上升趋势天津、辽宁、山西、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