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实做好财政支农工作,不断夯实农业基础.pdf
3页厅局领导谈“三农" 土地出让金酌情允许分期付款;规范 土地处置方式,对涉及商业、物流、娱 乐、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途 的,应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 式;鼓励服务业项目盘活利用存量土 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对存量建 没用地项目,免缴新增用地土地有偿 使用费,优先办理用地手续等 (四)支持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 设,发挥产业集聚效能 目前,围绕现代物流、信息、科技、 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通州已培育了7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财政要加大集 聚区基础设施投入,充实和完善重点 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服务支撑体系和 综合服务功能,支持集聚区的品牌化 建设、信息化建设,研究采取贴息、奖 励、税收优惠等手段,进一步引导、吸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加 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 业农村发展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央关 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贯要求,抓住 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 盾,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好形势的根本方向2010年的财政支 农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 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 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 力开创财政支农工作的新局面 一、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 农业投入力度 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 立足点,做到国民收入分配真正向“三 农”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切实放 到农村,改善民生的举措更多惠及农 民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 提高”和“三个优先”的要求,调整财政 支出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确保财 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 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认真抓好中央 已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 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要继续增加农 作物良种补贴资金规模,水稻、小麦、 引市场资本对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和专 业集聚区的投入,并增强其集聚效应, 使集聚区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 载体之一 (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夯 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 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财政要扩大 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扶持重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配套道路交通、污水 处理、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提高基础设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承 载能力并建立健全财政奖励制度,专 项用于符合通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 部企业、金融企业、信息科技、现代物 流等,对引进的创新技术和高层次人 才给予奖励,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 高、贡献率大的现代服务业行业。
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国覆盖,大 豆良种补贴实行东北地区全覆盖,油 菜良种补贴实行长江中下游流域全覆 盖;完善马铃薯良种补贴试点办法,扩 大试点范围;继续对天然橡胶实行良 种补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 良种补贴试点;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资金规模,调整优化补贴结构,确定合 理的补贴比例,扩大补贴种类,把牧 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 贴范围;积极支持推广机械深松整地、 秸秆还田、水稻育播种等农机作业;按 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补 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倾斜要注重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 向功能和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继续探索和完善资金整合、财 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 补等机制,引导和带动社会各方面增 加农业投入,形成多元化农业投入的 格局 二、大力支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 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支持农业生 产的政策措施,尽快构建促进农业生 (六)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增强现 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财政要不断创新扶持方式,利用 贴息、补助、财政转移支付、担保等 有效手段,通过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服 务业行业银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 构优先支持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 业项目,并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资产置 换、股权转让、收购等方式进入现代 服务业。
同时财政部门要用好用活政 府采购政策,把城市建设、物业管 理、会展旅游等服务业纳入政府采购 范畴,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服务业投 融资主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财政局) 责任编辑:袁中良 16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年第4期 t 产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特别是要做 好前瞻性的研究,做好政策储备;当 前,要抓紧研究种子资源保护与促进 产业发展的政策,尽快提出扶持农业 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核心竞争力 的政策建议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进 步,重点是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 设;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 用;支持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推广 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持测土配方施肥, 促进农民科学用肥;改革节水灌溉贷 款贴息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节水灌 溉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要完善支持 农民培训政策,调整培训结构和培训 内容,提高“阳光工程”的补助标准,调 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要继续增 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资金,支持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农民用 水合作组织和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 要改进资金扶持范围和扶持方式,逐 步将中央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由无偿补 助向以奖代补转变,体现扶优扶强原 则,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提高专 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农民进 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要积极协调配 合,强化支持重点垦区的各项政策,促 进重点垦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 稳定发展,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 新疆兵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 策,完善新疆兵团经费保障机制,减少 团场职工负担,提高财政对团连基本 运转的保障水平要支持防汛抗旱等 农业生产救灾、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 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强化对 畜牧业和草原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 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支持奶牛生 产性能测定、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层动 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动物重大疫病监测 防治;建立动态的能繁母猪联动调控 机制;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延 长实施年限,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支持 草原鼠害、蝗虫及毒草防治以及草原 飞播牧草、防火隔离带和草原监理体 系建设;扩大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 机制试点范围;抓紧研究支持畜牧业 发展和草原建设的政策体系,促进畜 牧业的稳定发展、草原保护和牧民增 收要大力支持渔民转产转业、渔业增 殖放流、水产健康养殖、渔业海洋牧场 建设和远洋渔业发展 三、大力支持农业基础建设促进 现代农业发展 要大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 设和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 产基础条件;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小 型农田水利设施建没专项资金规模, 扩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范围;2010年 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增量部分主 要用于重点县建设,在继续做好第一 批400个重点县建设的同时,新启动 一批重点县建设;鼓励有条件、成绩突 出、有积极性的部分省份率先完成重 点县建设任务;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 宜突出重点,推动典型示范片建设;推 进小农水工程管护机制建设,推广农 民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在推进重点 县建设过程中,结合灌区末级渠系节 水改造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探索减 轻农民用水负担新路子。
要加大现代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投入力度,突出支 持粮食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范资 金使用,强化资金整合,促进资金集中 投入和项目集中连片;加强和完善现 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基础数据 统计工作要支持气象提高服务“三 农”能力,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气象 台站,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加强农 用气象预测预报服务,直接到田间地 头为农民服务,指导农民防灾减灾和 增产增收,探索人工影响天气跨区域 作业的资金补助方式,提高人工影响 天气作业的水平要积极支持南水北 调工程建设,强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资金监管,配合做好南水北调建设基 金征收管理工作 四、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抓紧调研新时期的林业财政政 厅局领导谈“三农" 策,建立健全财政对林业的支持保护 制度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抓紧研 究出台天然林保护工程到期后政策调 整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完善森林生 态效益补偿制度,提高国家级公益林 补偿标准,对属于集体林的国家级公 益林的补偿标准从每年每亩5元提高 到10元落实退耕还林相关政策,巩 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 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 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任务。
扩大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范围,在认真 总结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 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好2010年的试点 工作,将低产林改造纳入森林抚育补 贴试点范围开展造林苗木补贴试点, 尽快研究提出造林苗木补贴试点的实 施方案支持木本油料等林业产业发 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扩大林业贷款 中央财政贴息规模,加大对林业小额 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支持开展重要湿 地保护工作支持林业重大改革,特别 是要积极支持国有林场改革,促进阂 有林场体制转变;积极支持深化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育林基金减收后 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支持 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对根 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新增 的集体林地,中央财政继续安排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支持开展国 有林区管理体制和国有森林资源统一 管理改革试点要继续支持国家重点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制 定革命老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 设规划,增加中央财政国家水土保持 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进一步扩大实施 范围 五、大力支持扶贫开发.促进贫困 地区加速发展和贫困群众不断增收 要继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 突出扶贫重点,完善扶贫机制,提高扶 贫成效新增扶贫资金重点支持集中 连片贫困地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 发展,体现“三个倾斜”,即向西部省份 倾斜,向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年第4期 17 厅局领导谈“三农" 区倾斜,向贫困的革命老区倾斜。
大力 支持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集 中资金支持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完善财政扶贫工作机制,创新“连片开 发”试点支持方式,建立对试点县持续 性支持的机制,适当扩大互助资金试 点范围,创新试点监管机制,积极探索 和总结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互助资 金管理模式创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管理机制,继续对已纳入“兴边富民” 行动范围的139个少数民族边境县给 予资金支持,选择一些有产业基础、群 众积极性高、管理能力强的边境县集 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配合国家 民委做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 划(2005--2010年)》考核验收等工 作,继续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鼓 励各地率先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 务支持开展“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 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规划、人口较少民 族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T作大力 支持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试点项目,总 结不同模式下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措施,促进少数 民族群众增加收入深入研究扶贫开 发 I:作重点县调整机制,推动地方责 任落实,支持和鼓励各地主动、率先开 展重点县调整工作;研究我国扶贫标 准调整和特殊贫困地区贫困类型的扶 贫政策问题 六、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的整合,探 索涉农资金整合的新机制 积极探索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新 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深入推进财政 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要积极研究中央 层面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有效措施, 逐步理顺涉农资金管理职能,根据由 内而外、自上而下、稳健推进的原则,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编 制统一规划等方法,探索建立财政部 门内部以及中央层面的涉农资金整合 沟通协调机制继续支持县级涉农资 金整合,加大以奖代补的力度,巩固以 县为主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的成果积 极推进省级涉农资金整合,进一步强 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小型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两个整合平 台,引导省级财政按照集中财力办大 事原则,将相关的涉农专项资金整合 起来集中投放继续推进农口部门预 算项目支出整合工作按照有利于提 高资金效率、有利于开展整合的要求, 完善涉农资金整合的管理制度总结 推广涉农资金整合的经验做法,部署 和推动各层面涉农资金整合和管理工 作,尽快形成中央、省、市、县多级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