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分析.docx
9页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分析 李艳娇 刘书宁 勾雪铭 盛开红 陈小燕 赵丹[摘要] 目的 探讨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采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对成都市慢性病医院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为(67.6315.7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次数和疼痛缓解方法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健康教育次数和疼痛缓解方法的影响[关键词] 医养结合机构;慢性疼痛;自我管理[] R473 [] A [] 1672-5654(2019)12(c)-0147-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in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elf-efficacy and related factors of 120 elderly chronic pain patients from Jan to Dec 2016 in Chengdu Chronic Disease Hospital. Results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was (67.6315.74)point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ain relief methods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of elderly chronic pain patients under the mode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Conclusion The self-efficac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in the integrated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is at a medium level, which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ain relief methods.[Key words]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Chronic pain; Self-management国际疼痛学会于2016年将疼痛的定义更新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1]。
持续时间超过3~6个月的疼痛被称为慢性疼痛[2]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我国老年慢性疼痛发病率已高达48.3%[3]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将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研究2016年1—12月旨在探讨医养结合机构中的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為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充分发挥医院结合机构的优势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慢性病医院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符合慢性疼痛诊断标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疼痛程度为轻、中度疼痛,评分为1~6分;年龄60岁及以上;无精神病史且意识清楚;无明显的视听障碍;愿意参加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存在严重视听障碍,无法配合该研究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无法理解沟通者最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0例1.2 研究工具1.2.1 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医疗保险、宗教信仰、子女探望次数、入住时间、近1个月内因慢性疼痛向医护人员咨询的次数、近1个月内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进行疼痛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次数、疼痛发作时采用的缓解方法。
1.2.2 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 用数字0~10代表文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评估者口述“过去24 h内最严重的疼痛可用哪个数字表示,范围从0表示无痛,到10表示疼痛到极点”1.2.3 慢性疼痛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 采用何海燕等[4]修订的中文版CPSS,用于评估疼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该量表采用1~5的Likert 5点评分法评分,总分22~11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总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836~0.951,具有较好的信度1.3 资料收集方法对象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对评分为1~6分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收集一般资料、CPSS评分,当场回收1.4 统计方法所有數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CPSS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情况该组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67.6315.74)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各维度得分依次为: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PSE)评分(15.304.50)分、躯体功能自我效能感(FSE)评分(27.387.38)分、症状应对自我效能感(CSE)评分(24.955.77)分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将120例老年人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特征分组,比较其自我效能得分情况单因素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该组120例老年人自我效能总分在入住时间、健康教育次数、疼痛缓解方法3个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自我效能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分析中3个变量(入住时间、健康教育次数、疼痛缓解方法)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教育次数和疼痛缓解方法是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P<0.05),见表23 讨论3.1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果显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67.6315.74)分,与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调查结果相比,总体水平偏低,这表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亟待提升。
其原因可能是:自我管理行为是指患者在准确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鼓励自己来解决慢性疼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此来提高生活质量[5]入住医养结合机构中的老年人,与社区的老年人相比能更便捷地获取医疗资源,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患者自身管理疼痛的意愿和能力却受到了限制,更倾向于医护人员作为自身疼痛管理的主体因此,医养结合机构应在完全协助和指导帮助之间寻找平衡点,重视激发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行为和疼痛应对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疼痛自我管理的能力3.2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3.2.1 健康教育次数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疼痛管理相关健康教育次数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这表明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意愿和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养结合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宣传疾病和疼痛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到慢性疼痛的原因、特点、规律,消除患者对疼痛的认识误区和恐惧心理,形成对疾病及疼痛的正确认识,增强疼痛自我管理的信心,疼痛自我效能感增强[6]3.2.2 疼痛缓解方法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疼痛发作时采用的缓解方法是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采取联合止痛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物理止痛和未采取措施老年人(P<0.05)。
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干预方法的制定必须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特点,提倡个性化的方案药物治疗是持续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式[7],但是随着衰老进展,老年人的内稳态机制和器官功能不断下降,药物代谢速度、清除速度减慢更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单纯使用药物止痛对于老年人疼痛控制的效果下降,更可能由于药物副作用使老年人出现更多的健康问题同时,研究发现包括体育锻炼、水疗、按摩、太极等物理疗法在疼痛的控制效果较好,更容易被疼痛患者接受采取药物疗法与物理疗法相结合获取最有效的结果及最小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因此联合止痛法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8]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健康教育次数和疼痛缓解方法的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应增加对患者疼痛管理健康教育的次数,进行疼痛的全面评估,采取个性化的联合止痛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体验,提高患者疼痛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仅从理论层面对医养结合机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今后可考虑结合移动APP等互联网的优势,在干预策略和操作方案方面开展临床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1] Amanda C,Williams,Kenneth D,et al.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pain[J].Pain,2016(157):2420-2423.[2] Milton J.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pearls and pitfal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2013,113(8):620-627.[3] 刘文睿,朱焱.贵阳市主城区全科医生团队社区慢性病服务流程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8):3476-3480.[4] 何海燕,朱京慈,彭娜.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应用于慢性癌痛病人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08(9):764-766.[5] 李蕊,王丹丹,苏艳,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379-2380.[6] 沈瑶,赵梦遐,孔令磷,等.咸宁市社区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2):158-161.[7] 樊香,潘兰霞.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290-291.[8] 袁秀群,胡嘉乐,倪佳琪,等.移动APP在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2):1686-16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