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的长廊.doc
5页《颐和园的长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2、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教学难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颐和园长廊的美2、引导质疑:是啊,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来赞美长廊——“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1)、长廊的建筑艺术体现在哪里?(2)、长廊的绘画艺术体现在哪里?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找出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语句,在旁边做出批注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二、解疑合探(一)、欣赏长廊的建筑美(出示相关课件)过渡: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首先我们来欣赏长廊的建筑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美的?1、 感受长廊的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读了这一句,你发现了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读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 感受长廊的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
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如果你行走在这里会什么样的感觉?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一下?3、 感受长廊的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竞没用一颗钉子读这一句,你想说些什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出来?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即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余,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是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并反复感觉感觉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学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上)二、欣赏长廊的绘画美 “在273间长廊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画有什么来历,画的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第十自然段相机出示课件,感受绘画之美请大家展开想象,这些画还会画些什么?还会有哪些故事?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五彩斑斓,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三)、利用插图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小结: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具的一大手笔,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的建筑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三、质疑再探:1、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新的疑惑?》2、盘点收获:学了这一课,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1)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2)各部分的介绍能够围绕总起句来写3)运用了比喻、设问、列数字等方法介绍 四、当堂训练:1、注意画线的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1)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2) 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竟没有一颗钉子.(3) 在273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2、请你用课后练习中的四字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3、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造型绝 建筑艺术美 风水绝29颐和园的长廊 结构绝 绘画艺术美——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