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及其启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6247936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6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官山明 丁尧清Reference:本文通过从台湾地区高中地理课程设置及结构的视角切入,介绍自然领域基础地球科学课程和社会领域地理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地理课程改革Keys: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台湾地区一、课程设置结构台湾地区在2014年11月颁布《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本着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发、互动、共好为理念,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终身学习”为愿景,确立启发生命潜能、陶养生活知能、促进生涯发展、涵育公民责任等四大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以核心素养(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作为课程发展的主轴,以裨益各教育阶段间的连贯以及各领域/科目间的统整课程按照学习范畴划分为八大领域,各领域依其知识内涵与属性包含若干科目地理课程(如图1)分属社会领域(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和自然领域(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其中地理6学分,地球科学3学分高中阶段尚未实施由于升学压力加剧、课纲不符实际需要等,政策推行过程中争议很大目前,各科课程纲[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要相继做了修订现行地理课程跨越社会领域(历史、地理、公民与社会)和自然领域(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地球科学),其中地理8学分,基础地球科学至少2学分。

      二、自然领域基础地球科学课程(1)名称多变的地球科学课程1995版修正课程标准名为《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篇)》,2006版暂纲改为《地球与环境科》,2009版课纲改为《基础地球科学》(见表1),包括必修基础地球科学(高一、高二,4学分)、选修基础地球科学(高二,2学分)和选修地球科学(高三,4学分)2)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2009年修订课纲将原《基础地球科学》与部分高二《地球与环境》课程内容统整成4学分必修课程,包含实习活动原高二4学分课程修改成2学分《基础地球科学》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中重要的人与环境议题被提前到高一、高二必修课程中,以期学生除了能够学习地球科学的知识,更能培养爱护环境、尊重地球的态度必修基础地球科学在高一、高二实施(见表2),建议安排两学期,内含实习活动学生依兴趣和专长的需要,至少修习2学分至少进行8次实习活动,每次活动至少1小时选修课程包括基础地球科学和地球科学两门(见表3),前者在高二实施,2学分,可弹性安排于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后者在高三实施,4学分,建议安排两学期三、社会领域地理课程(1)课时稳中有变1995版课程高一共计2.5课时(3/2),高二为2课时,高三为3课时。

      2006版课程高一减少0.5课时为2课时,即高一上下学期各两课时,高二2课时,高三3课时2010版课程课时与2006版课纲相同,其中必修科目计8学分,高三社会组每学期需选修至少3学分(按4学分排课)2)课程框架不变2006年地理暂纲继承了1995年高中课程标准的必修、选修结构,包括通论、区域、应用等三类,但在单元内容上有所差异高二区域地理,1995版课标为三选二,2006版暂纲、2010版纲要改为必修2010年地理课程纲要继续对单元的内容和顺序做了调整必修兼顾通论和区域,通论部分强调生活化和应用性,着重地理实察,加强地理实察能力培养与增加参观访问的经验;区域地理以经济版块做规划应用地理部分,着重于动手找资料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必修课程重在培养21世纪的现代公民,内容上着重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知识系统;选修课程强调衔接大学相关科系专业智能,内容上以全球化大潮涌现的重要地理议题为主,探讨其特色、成因与问题解决之道3)三大板块课程《通论地理》包括13个单元,1~6单元为上册,7~13单元为下册《区域地理》有20个单元《应用地理》有16个单元课程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列入海洋教育理念与目标,并以融入海洋能力指标为原则,纳入能源议题、粮食和水资源议题以及全球在地化、生态足迹等内容。

      考虑到高中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足,2010版课程纲要删减了约1/4~1/3的主要概念,并允许教师删减内容,特别是那些学生不会用到的专业知识,讲述地理的“精华”,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例如,区域地理建议减少自然的部分,凸顯人地关系;授课能以概念学习为主,不要过于深奥四、几点启示(1)如何突破课时和[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教学容量的关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但是,因为课时有限,而且必修课时(2017—2027)将由6学分进一步减少到4学分,这严重制约了地理课程内容的展开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所以,一方面,应多方呼吁,积极争取课时,建议通盘考虑设置高中课程,彰显新课程改革向综合性、应用性和生活性的有关学科倾斜的导向;另一方面,试题设计要严守考纲要求和命题伦理,避免出现传统的地球概论和抽象几何式的试题,向基于新材料和情境的能力立意的试题转变2)如何突破篇幅与扩容的关系内容标准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教材要适度扩容,增加知识含量和可读性地理教材篇幅有限,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教材编者一方面要尽可能周全地覆盖课程主题和主要概念,另一方面要设置多样化的栏目,做到图文并茂,实现课文、图像、练习三系统的有机配合。

      这样就使得呈现地理概念和地理过程的课文系统被挤压,陈述性的概念被压缩,程序性的过程被削减,往往牺牲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3)如何突破课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现实中,所有学校迫于高考压力,很少能遵守高中教学计划,地理四册书往往被安排在高中前两年甚至高一,高三用于复习迎考广大教师只能精讲多练,“浓缩精华”,这样就出现了课程“夹生饭”,演示实验、实地考察、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环节均被砍掉,甚至于缺乏必要的课堂讨论,导致学生缺乏实际体验依据台湾的经验,祖国大陆地区应综合考虑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学安排,减少机械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建设学科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Reference:[1]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总纲.台中:2008年1月24日.[2]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地理》课程纲要.台中:2008年1月24日.[3]普通高级中学地理科课程纲要补充说明.台中:2009年2月.[4]修正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数学及自然领域).台中:2013年7月31日.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