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篇.pdf
38页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 篇【精品】小学数学教案汇编10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 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教案篇 1 教案示例一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性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计算教学难点掌握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7()11 7 ( ) 13 7()15 7 ( ) 16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 【继续演示课件“”】 ,出示例 1 图(2)启发学生说明图意使学生明确:从12 个圆片中,去掉7 个,还剩几个?(3)启发学生回忆:十几减9、十几减 8 是怎样计算的?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十几减9、十几减8都是想加算减的(4)例 1 应该怎样想?分组交流,并填书;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明确:像十几减9、十几减 8 那样,可先想7 加几得十几127 想: 7 加( )得 12,7 加 5 得 12,所以 1275(5)读算式: 12 752 【继续演示课件“”】 ,出示例 2:117 157(1)分组交流(2)指导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时,读算式1174, 15 783 【继续演示课件“”】 ,出示例 3:147 167 13 7(1)独立填写(2)订正时,读算式1477,1679,1376三、全课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口算随堂练习1“做一做”第1 题75 7 7 7 8127 14 7 15 7一组一组地出示,做减法时说一说都是怎样想的2“做一做”第2 题7 11 7 13 7 16 117 13 7 16 7学生无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布置作业12117 13 7 15 7127 14 7 16 7板书设计教案示例二课题: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2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3通过比较例4 和例 5 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求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教学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灵活地选择解答方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1口算:148 15 9 12 715775 13 8 7 8 11 8137 17 9 16 7 12 923(1) (2)二、教学例4由复习题 3(1)引出例 4可以设计情境:草地上跑来 7 只白兔,又跑来5 只黑兔(1)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出示例 4(2)正确读题(3)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4)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5)列式计算 7 512(只) (6)口答:一共有12 只兔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 只白兔和 5 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2教学例5 【继续演示课件“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由复习题 3(2)引出例 5(1)学生读题(2)指名叙述题意,说出已知条件的问题同时教师出示:(3)比较例 4 和例 5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 只,白兔有7 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提问:求黑兔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联系减法的含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算式为1275(只) 3比较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 只白兔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汇报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小明家有 7 条白金鱼, 8 条红金鱼,一共有多少条金鱼?2小明家有白金鱼和红金鱼一共15 条白金鱼有7 条,红金鱼有几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布置作业练习三 10、11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游戏:找朋友游戏目的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复习20 以内的减法游戏准备教师制作如下的数字卡和算式卡:游戏过程1教师发下数字卡和算式卡2游戏过程举例:拿着的同学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卡片的同学就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并立刻走到拿的同学身边其它的同学一起读:10 减 3 等于 7,对对对,请上位小学数学教案篇 2 设计说明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 课件教学过程直接引入,回顾知识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2整理知识点1) 展示整理要求: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 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
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3)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投影展示 ) 长方体和正方体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归纳整理,系统复习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1)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2) 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1) 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2) 学生独立整理3) 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小学数学教案篇 3 教学内容:教材第 76 页例 6、做一做,第77 页例 7、8 题、做一做,练习十五第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 页例 6) 1、 说 一 说 整 数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顺 序 , 算 一 算 :(710-184 )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3、算一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4、组内交流算法5、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 页例 7)1、根据表格,填一填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3、 2.512.548 =(2.54 ) (12.58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 页例 7 下面做一做三、出示例8 估算的应用1、学生交流、讨论2、完成例 8 下面做一做四、巩固应用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作业板书设计:数的运算运算定律叙述方法字母表示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a+(b+c)减法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 (b+c)乘法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ab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a+b)c=ac+bc 除法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 =a(bc)=acb 其它凑与拆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先让学生回忆,重温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篇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p37 页教学目标:1. 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2. 体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3. 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能根据求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四人小组20 个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 (出示课件)听说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小猴生日快乐, (拍手 4 下)刚才你们都拍了几下手?2 个人拍了几下?你是怎么算的?3 个人呢?板书: 4+4+4=12 5个人呢?板书:4+4+4+4+4=20 100 个人呢?写完了吗?(这么长的算式怎么写得完呢?)要几个4 相加?板书: 100 个 4 相加看来用加法算有麻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它专门能解决刚才这样的问题,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最好板书:乘法的认识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课件显示35 排列的蛋糕图)小候把蛋糕切成了这么多,一共有几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1. 看图列式,初知意义预计设想:生1:我是一块一块数出来的生 2:我是横的数一行有5 块, (显示一行红色)有3 行(不同的颜色显示) ,就是 3 个 5(显示 3 个 5) 所以5+5+5=15 。
板书: 5+5+5=15 师:你真有眼力,能横的看,看出了3 个 5 大家看出来了吗?谁能说 3 个 5 的和是多少?板书: 3 个 5 的和是15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生 3:我是竖的数一列有3 块, (显示一列红色)共有 5 列(不同的颜色显示)就是5 个 3(显示 5 个 3)所以3+3+3+3+3=15 板书: 3+3+3+3+3=15 师:嗯,你的眼力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