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1200645
  • 上传时间:2017-1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3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ug. 2008, Volume 5, No.8 (Serial No.45) 美中教育评论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ISSN 1548-6613,USA56关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付冬梅 (陕西省城固县幼儿园,陕西汉中 723200)摘 要:学 龄前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必 须学习文化情境下的情境表达规则,才能掌控在什么情景下表达什么情绪,以及如何表达和调节 情绪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以 维持正面的社会互动体系学 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采用,有助于减少情 绪冲突,促 进情绪成长只有教给幼儿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经过调查,男孩女孩在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上也表 现出较大差异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一、引 言所谓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 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学龄 前儿童(3~6 岁)虽在社会上生活的 时间短暂,但他 们一旦拥有生命,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对周围环 境中的人和事产生一种主 观体验,并会通 过正常的心理活动以生理反应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不同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在社会互 动中,必须学习到文化情境下的情绪表达规则,才能掌控在什么情境下表达什么情 绪,以及如何表达和 调节情绪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以维持正面的社会互动体系 纵观情绪调节 策略的特点可从三个层面来探讨:一是情绪层面,也就是感觉情绪的出现;二是知 觉认知层面,也就是会去注意到引起情绪的刺激并给予解释;三是行为层面,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处 理所经验的情绪当情 绪产生 时,儿童本身的神经生理组织会引起反应,当知觉到这些情绪和其带来的生理反应时,会 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来 调节和控制情绪只有教 给幼儿正确调节情绪的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二、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表现学龄前儿童是指 3~6、7 岁这 一阶段的幼儿, 这一时期的儿童正 处于幼儿园时期,所以学龄前儿童又称为幼儿 [1]情 绪表现又称表情,是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也是人们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现代关于表情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有四种基本情绪 ,即快乐、愤怒、恐惧、悲伤 [2]学龄前儿童的身上一般也表现出以上四种情绪其中能引起 积极影响的正面情 绪有快乐,也指高 兴、愉悦、 兴奋、 欢乐。

      引起消极影响的负面情绪有愤怒、恐惧和悲哀 [3]1)快乐当盼望和追求的目标 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外显行为有说、笑、跳、唱2)愤怒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 绪体验外显行为有吵嚷、摔打东西、跺脚、拍打肢体、脸色发红、瞪眼3)恐惧当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 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 生的情绪体验外 显行为有脸色发白、嘴唇哆嗦、肢体抖动、默然无语、不理睬他人4)悲哀当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 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 生的情绪体验外 显行为有哭、说话哽咽、默然无语、不理解他人三、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相当多元且复杂,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一)双向度——认知策略与行为策略【作者简介】付冬梅,女,本科,小学一级教师,陕西省固县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心理、青少年抑郁症、恋爱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关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57Parkinson 等人将情绪调整策略分为认知和行为两大类一般来说影响幼儿情绪的原因主要与幼儿的认知有关,在认知心理学中将 认知定义为信息加工,即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4]当幼儿面 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首先会产生一种感知觉,即判断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它们会随着注意力的增 强贮存在记忆里,然后通 过 大脑深入的思维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并通过外部表情、动作、言语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

      要想将幼儿的负面情绪变成正面情绪,必须首先改变幼儿的认知,可让幼儿分析引起情绪变化的缘由并进行理性的思维,对发 生的人和事形成正确的认知,改 变错误或不合理的认知当幼儿改变了自己的 认知,那么思 维同时也会影响行 动,一些负面的情绪也会通过行为的改变而变成正面情绪所谓的行为 策略就是对已发生的刺激事件、情形或环境进行一种控制而这种刺激控制必须是在行为强化前就要对行为前提有一个辨别,即刺激辨别,也就是要 进行认知辨别,然后行为得到强化 [5]幼儿有效地运用调节策略,可以舒缓强烈的情绪和缩短情绪持续时间,是情绪调节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二)多向度——实施媒介、意 图与焦点调节策略的分类,除以双向为标 准外,也可从多向度的 层面来区分Parkinson 等人进一步从策略的实施媒介、策略意图和情绪来源的焦点来分 类:(1)就策略实施的媒介而言,策略的 实施在于认知方面,或在行为方面2)策略的意图:第二个向度在于区分个体有意的逃避策略、或者致力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意 图的不同,策略可分为转移策略和非 转移策略 转移策略(diversionary strategies)意指有关再转向认知或行为,使离开目前的注意。

      非转移策略( non-diversionary strategies)意指持续地注意情绪问题或感受3)情绪来源的焦点:情绪来源不同,注意的焦点可能也有不同有些幼儿可能注意引发不愉快情绪的情景(situation-directed),有些幼儿 则注意情感本身(effect-directed)四、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纵观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可由以下三个 层面来探 讨一)情绪层面也就是感觉情绪的出现所谓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刺激通 过感受器或感受系统使个体 产生出躯体内部和外部的基本经验, 对这些经验的察觉和描述就是感觉 [2]所以幼儿通 过感官系统和以往的经验就形成了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的一种主观体验,即情绪的形成如良好的环境布置、友爱的集体、喜欢的玩具都会在第一时间让幼儿感觉到愉快;反之,恐惧的场景、令人厌恶的人和事会让幼儿感觉到愤怒和恐怖只有抓住幼儿的感觉情绪,才能有效的调节幼儿情绪二)知觉认知层面也就是孩子会去注意到引起情绪的刺激并给予解释所 谓 知觉既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大脑中的反映,也是人对感觉信息的 组织和解释过程 [2]。

      幼儿通过感官得到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综合与解释等加工,产生了 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根据以上对知觉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幼儿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感觉情绪,这种感觉情绪还要通 过大脑的解释加工,最 终在大脑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感知,这时才会使情绪彻 底形成例如当小班幼儿 刚到幼儿园,看到多种多样的玩具,首先会产生一种新奇兴奋感,随之看到陌生的老 师和小朋友,凭感 觉信息意 识到这不是在家里,很不安全,立刻幼儿最初 兴奋的感觉情绪经过知觉的信息加工,立刻 转变成恐惧的情 绪并表现出来因此知 觉认知层面是对感觉层面的进一步加工和确定三)行为层面孩子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处理所经验的情绪当情 绪产生 时,孩子本身的神 经生理组织会引起反应,当孩子知觉到这些情绪和其带来的生理反应时,孩子会 尝试 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据 调查显示,小班幼儿的情绪调节主要停留在感 觉情绪层面,他 们单纯 、幼稚, 对事物缺少理解和判断,情 绪形成快,转变也快;而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增加,因此更多地运用感觉情绪和知觉情绪的结合来调节和控制情绪,以上所讲的认 知训练情绪就主要针对大班和学前班的幼儿。

      五、学龄前情绪调节策略关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58(一)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是孩子最常用的调节,会籍由不注意引起情 绪 的刺激,例如,遮眼或闭眼,移开引起情绪的东西,离开引起反应的情绪情境,而后转移注意力到其它人或事物上,以减低情绪的反应两到六岁的孩子逐渐发展出用内在转移的策略,当孩子 对外在人或事物产 生负面情绪时,孩子 试着去想这个刺激可能带来的正面结果,孩子也利用防御机制重新解释引起情绪的原因如在 2008 年的“ 5·12”地震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的许多儿童被地震吓得恐惧、悲伤、无所适从,导致晚上失眠、梦 魇,白天精神恍惚、 厌食 这一些情绪反应,根源于地震要想改变幼儿的情绪反应,就必须让幼儿脱离危险境地,离开灾难现场,从事一些其它的事情或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回顾以往美好生活的情景,以此减 轻悲伤、痛苦和焦 虑、恐惧的情绪体验地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组织将一部分灾难儿童送到国外 疗养机构,就是让幼儿在新的环境里进行心理疗伤,让幼儿忘掉地震中的痛苦,找回原有的快 乐 二)安抚行为安抚行为也是孩子用来调节情绪的策略之一当他 们经历 到强烈挫折时, 婴儿也常寻求照顾者安抚然而,照顾者常运用转移情绪 的策略让孩子由一个目标转 到另一个目标。

      到了一 岁左右,孩子已学会用来回摇晃自己、咬东西、抱熊熊等自我安抚策略来减低负面的情 绪,两岁孩子也开始用多种安慰性的行为来安抚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的成 长,孩子会有 计划地运用不同的外部 资源来调解自己的情绪,除了父母,朋友和同伴是另一个孩子寻求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六 岁时 ,孩子已 经知道如何操控情绪表达,并借由他人的帮助来调节情绪但是孩子如何策略性地操弄情绪的表达并不很清楚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常会在活动中与其它的孩子发生冲突时引起哭闹或摔东西, 这时他们 需要老师来安慰和好朋友的关心,然后会破涕而笑三)认知训练情绪情绪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不合理的 认知是许多消极情 绪的源泉,即所 谓的“ 自寻烦恼”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反应有 “自寻烦恼”倾 向的人容易把事情和自己搞得更糟,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合理的或叫做非理性的思维方式 单向思 维、以偏代全、不合理的归因方式等等,都是这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的表现由于受 遗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有些幼儿身上也存在着这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表现,应引起成人的注意,比如有些幼儿喜欢钻“ 牛角尖 ”,有些幼儿比较偏激认知训练法的重点在于纠正幼儿不良的认知习惯,培养幼儿合理的思 维方式。

      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幼儿学习别人的合理思维方式,也可以通过让他们看到事情的后果来纠正他们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如大人带孩子在超市玩,孩子非要家 长买喜欢的玩具,家长若不同意,孩子会认为家长不喜欢他们 或家长小气这时家长就要让孩子认识到不给买是因为购物要有计划,不能乱消 费有些幼儿在 课堂上一旦回答出 错,就会害怕受同伴讥笑或老师批评,所以不喜欢发言,这种认识需要老 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给 予更多的鼓励就会让孩子变得大胆,喜欢表现自己四)系统脱敏法 具体做法如下:先让有情绪障碍的幼儿接近能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然后使患者放松,由于放松对焦虑的抑制作用,患者变得可以忍受了经过反复多次,这个刺激就不再引起焦虑反应然后加大刺激度,再进行放松训练,最后达到对最害怕的刺激也能坦然 对待为止在幼儿园的体育课上,胆小的孩子常常不愿接受训练,表现出胆怯的情绪,怕失败老师常采取的做法就是让他们多次进行尝试,先尝试简单的,再尝试复杂的,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感受成功 ——失败——成功,多次练习后幼儿面对难度高的活动项目就不会感到惧怕五)音乐调节法和体育活动调节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调节幼儿的方法其共同之 处在于都是借助于刺激性 较强的活动转移、分散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情绪对人的控制。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面对幼儿表现出来的紧张、困倦、厌烦等情绪可利用韵律活动使幼儿舒缓情绪、提起精神、充满活力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同时音乐也可以渲染气氛,净化幼儿心灵体育课上的游戏、活动更可以使幼儿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时常运用这两种方法调节幼儿情绪,简单 易行、效果明 显六)放松疗法即借助深呼吸使激动的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