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理表格教案模板下载(共6篇).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韦**
  • 文档编号:226099300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4.50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理表格教案模板下载(共6篇) 第1篇:地理教案表格地理教案表格模板【篇1:人教新课标《地理》七下全套教案】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能力目标1 初步了解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加观察,分析,讨论,竞赛,争辩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着重 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 1 2 3 4板书设计: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 政史地科组 何冬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5【篇2:人教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表格式教案】册)教 案科目 教师学年2013 -2014学年度 上 学期 地理 学科教学进度表课题 1.和同学们谈地理 (第课时) 上课: 年 月 日课题 2.1地球和地球仪(第课时) 上课: 年 月 日【篇3:世界地理电子教案】《世界地理》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和全球气候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二、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第三节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更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未讲) 第四节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未讲)第二章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第一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一、自然带的形成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别性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一直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要求:分布、类型)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和洋流系统 一、海洋的分布 二、洋流系统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一、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渔业开发 二、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三、海洋能资源开发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发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海洋运输业 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维护 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二、大陆架的开发和管理 (了解,上课未讲) 三、海洋污染和环境维护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一节 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66 6 7 7 8 8 11 12 12 1212 12 14 14 14 1515 15 15 18 18 18 19 19 20 20 20 20 20 21 21 1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 三、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 四、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 五、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第二节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和全球长久健康发展 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示 二、全球长久健康发展的原则、动向和任务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第一节 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 一、种族 二、民族三、世界宗教和文化 四、世界的国家第二节 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和城市化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三、世界人口增长的区域类型 四、世界人口的城市化第三节 人类生产活动的纬向空间差别一、陆地高纬度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二、陆地中纬度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三、陆地低纬度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第四节 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 一、世界经济发展和分布的地域格局 二、世界经济的中心地系统 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 四、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界经济第六章 亚洲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一、地理位置 二、大陆轮廓和面积 三、周围海域四、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的意义 第二节 地形一、地形的基本特点 二、地形区五、海岸类型(了解) 21 21 21 22 24 24 24 26 2727 28 29 30 30 31 31 31 31 31 33 33 35 37 39 39 41 42 44 4545 45 45 45 47 48 48 48 50 2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二、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自然地理分区 一、北亚大区 二、中亚大区 三、东亚大区 四、东南亚大区 五、南亚大区 六、西南亚大区第五节 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矿产资源 一、水资源 二、生物多样性三、矿产资源(大致了解,不考) 第六节 六大自然区经济发展优劣势 第七节 区域性人地关系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二、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地缘问题,考试可能要涉及)三、民族和宗教冲突问题第八节亚洲的工业化和谨代表性工业化国家 一、亚洲的工业化和地域格局二、亚洲唯一的发达工业化国际——日本(了解,不考)三、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了解,不考) 第三节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了解)第七章 欧洲第一节 地理位置、大陆轮廓和周围海洋 一、地理位置 二、大陆轮廓的特点三、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的意义 四、主要周围海域 第二节地形 一、地形基本特征 二、地形区及其特征 第三节气候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四节欧洲水系50 50 51 53 53 53 54 54 54 54 55 55 56 57 57 57 57 58 60 61 61 62 64 66 6667 67 67 67 67 69 69 69 72 72 72 74 3一、欧洲水系的特点 二、主要河流第五节区域性人地关系基本问题 一、自然资源评价二、欧洲的资源环境开发和维护 第六节 欧洲自然地理分区 一、北欧区 二、西欧区 三、中欧区 四、南欧区 五、东欧区第七节 欧洲人文地理概论 一、欧洲的人口、民族和文化 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三、欧洲近现代经济的形成和扩散 四、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五、欧洲经济一体化 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中,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绩和水平是最高的。

      第八节欧洲主要国家 一、英国 二、法 国 三、德 国 四、俄罗斯 第八章 非洲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一、地理位置 二、大陆轮廓三、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的意义 四、周围海域 第二节地形 一、地形的基本特征 二、地形区及其特征 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河流和湖泊一、水系的基本特征(要点知道) 二、主要河流及其特征 第五节 非洲人文地理74 74 75 75 76 76 76 76 77 78 78 79 79 81 82 83 84 85 85 86 87 89 9090 90 90 91 91 92 92 92 94 94 95 96 96 97 98 4一、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了解) 二、非洲居民(了解)三、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了解,主要表示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贫困) 四、工业发展和布局(了解,发展情况、特点,下同) 络第六节地理分区(了解) 一、北部非洲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8 98 99 99 100 100 100 101五、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 非洲的交通运输业具有典型的殖民性和落后性,迄今仍未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第九章 北美洲第一节 地理位置、大陆轮廓和周围海域 一、地理位置 二、大陆轮廓 三、周围海域四、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的意义 第二节地形一、地形的基本特征(要了解) 二、地形区及其特点 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的基本特征二、影响北美洲气候的因素(不要求) 第四节 水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河流 一、水系的基本特征二、主要河流及其特征(了解五次以上水情要素) 第五节 自然地理总特征(不要求) 第六节 北美洲人文地理——美国 一、人文地理特征二、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了解四次方面)三、主要工业及其分布(记忆加理解,如美国主要工业及其特点、分布特点等) 四、城市经济地域系统(了解,考试不涉及) 五、美国知识经济(了解) 第七节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上课未讲了解) 102102 102 103 103 105 106 106 106 109 109 110 112 112 113 114 114 114 115 116 117 117 117第十章 南美洲第一节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西洋,北临加勒比海,西接大西洋,南隔德雷克海峡和南极洲相望。

      二、大陆轮廓的一般特点 117118 118 118 51、海陆位置: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除大陆西北通过巴拿马地峡和北美洲相连接,均为大洋环抱,东濒大第2篇:高一地理表格式教案高一地理表格式教案【篇1:高一地理教案】1.1 人口的数量变更课时部署: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别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现实采用相应的人口政策 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教学着重: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拟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实质区别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改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相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拟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单元主要探讨人口的变更这一课题人口的变更现实上包含人口的数量变更和人口的空间变更,而人口数量的变更又包含人口绝对数量的变更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更本单元我们从人口的数量变更中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 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更特点 (1)总趋势:一直增长(2)不同的历史期间,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2.(1)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更?(2)人口数量的变更和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 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2)人口数量的变更和农业的发展的关系:a :人口数量的变更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了,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速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口增加3)人口增长的快速期间:20世纪以来(图1.3)原因:过去的100多年来,随同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一直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一直提高了,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一直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